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674831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MODOCA_0024.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05/3/30 5:34:50
改裝界的明日焦點三大達人Focus試駕剖析!(上)

文/圖‧Grand

各位讀者看了上一期的Ford Focus S2.0試駕後,對於此部車的各項特色,是否希望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呢?其實筆者也一樣,希望多聽聽其他駕車好手對此部車的評價,因此本月特地訪問國內幾位賽車手,並將他們實際試駕後的感想提供給車迷們參考。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位賽車手為Focus S2.0打了多少分數吧!

試駕車手:本刊專業顧問-陳裕昇先生

首先進行試駕分析的是本刊專業技術顧問「陳裕昇」先生。試駕當天為徹底了解Focus S2.0各項特性,筆者與陳先生特地將Focus S2.0從桃園市區一路開到虎頭山上,一方面是體會此車在一般日常使用的方便性如何,另一方面是希望能透過山路的激烈操駕,了解原廠操控性能到底是否如傳言般優異。為了讓讀者簡單了解,筆者將陳先生的試駕感言分成幾個部分來說明。

駕駛介面設計
優點:座椅腰靠支撐性佳,排擋行程短準確 缺點:踏板設計不良


一部車的動力再怎麼強,駕駛者還是需要利用方向盤、排檔桿、踏板來控制車輛,因此設計良好的駕駛介面,不但能幫助車手在賽車場上隨心所欲的駕駛車輛,在日常使用中也不會因太難駕駛而成為一種負擔,畢竟一部性能房車也有可能是一部買菜車,而Focus S2.0在這方面的設計就相當符合這項需求。怎麼說?

首先在排檔桿的設計部分,此部車排檔行程與過去的國產車比較起來算是相當短且準確好入檔,只要橫向位置「橋」到,手指(掌)輕輕一推就能順利入檔,且冷車時也不會有「打」不進的問題,相當好用。

再來是原廠類賽車椅的設計,在大腿及肩部的包覆性雖然不是很好,但在腰靠及大腿等位置的支撐性卻是原廠座椅佳作,尤其在經過長時間乘坐後,此項優點更容易被突顯出來,因為不容易腰酸背痛。另外還有中控檯的泡棉具有一定的彈性,且採用粗糙表面設計,不但具有隔音及緩衝撞擊的優點,同時還能減輕前擋內的反光。

說了這麼多的優點,當然也不是沒有缺點,踏板設計的位置太靠右邊、油門踏板太低,加上排檔座底部隔音泡棉過厚,使得跟趾動作不易操作是最大缺點,尤其對於一部性能手排車來說更是嚴重。改善的方法可以將油門踏板墊高,或是拆除排檔座隔音棉都是不錯的方法。

引擎動力表現
優點:低速扭力足,齒比搭配得宜 缺點:煞車系統須強化


在市區道路試駕中,我發現此部車低速扭力相當不錯,這一點從3檔時速40km/h、轉速不到2千轉,開始加速中就可以清楚體會到,雖然沒有突如其來向前拉扯的力道,但向上揚起的車頭及分明的貼背感,卻是低速扭力足的引擎才能辦到的表現,這樣的特性在山道中特別好用,因為不需要在2、3檔間頻頻換檔,甚至為維持出彎時的扭力輸出,而一直讓引擎轉速在6、7轉間徘徊,只要使用3檔就可以克服大多數的彎道。當然這顆Duratec引擎在高轉速時的馬力表現,也不會令多數人失望!

在齒比搭配部分,姑且不論是否使用密齒比設計(原廠考量到油耗能否通過!),1檔拉到斷油換2檔及2檔換3檔,轉速皆從7千轉掉了1千7百轉,到5千3百轉的位置上,剛好落在扭力最大峰值的位置裡)4500轉(,以市售車的標準來說齒比搭配的算是相當得宜。另外我從引擎轉速錶中發現一項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當我踩下離合器準備停紅燈時,發現怠速處理系統對於怠速的修正,是以上上下下不斷修正的方式進行,而呈現在轉速錶指針上時,你就可以看指針不斷的縮小修正幅度,直到9百轉為止,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Focus S2.0的電腦系統是採用數位化控制,因此不會如傳統系統般緩慢的一次到定位,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此部車的監控電腦設計相當先進!至於動力部份的缺點,煞車系統偏軟,即使有ABS輔助還是不夠,這個缺點對於喜歡開快車的車主們,是首要改善的地方!
內容圖示
url email imgsrc image code quote
樣本
bold italic underline linethrough   












 [詳情...]
valid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預覽不需輸入認證碼,僅真正發送文章時才會檢查驗證碼。
認證碼有效期10分鐘,若輸入資料超過10分鐘,請您備份內容後,重新整理本頁並貼回您的內容,再輸入驗證碼送出。

選項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