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29292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HoneyMoon_Day2_00117.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05/4/15 3:48:54

「經典傳承」~Golf GTi開賣 編輯部激駕報告!
【車訊網 】
相 關 圖 片

車訊網【CARNEWS.COM】 記者:Jackal

盼呀盼,Golf GTi終於正式跟國人見面。以往從報章雜誌上看到的圖片,即將有機會在路上看到它奔馳的英姿。FSI缸內直噴渦輪引擎爆發出歷代性能高爾夫最大的200匹馬力,搭配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0到100km/h輕鬆跑進七秒內,加上渦輪車輕鬆改就能有大幅動力提昇,外界對這台車抱有高度期望。今天編輯部將對GTi激烈操駕一番,以期試出高爾夫的真正戰鬥力究竟有多少。

第一次親密接觸
實車比照片更震撼

初見GTi的第一眼,目光很難不被整台車的車身線條所吸引住。微笑型的大型水箱護罩與大型進氣壩給人一種獨特的不凡氣勢,投射式霧燈的妝點更增添一股性能的剽悍味。呈現箭頭般的引擎蓋線條與水箱護罩旁的GTi銘牌,更說明此車流的是純正性能鋼砲血統。

GTi車系發表至今,這一代的GTi算是歷代車型中最具份量的一台。整體車身線條除了傳承該車系的經典外型之外,更多了幾分圓潤洗斂的現代感。輪圈的設計也是獨具一格,五幅式17吋鋁圈,圓型的鏤空設計,與車型的渾圓相呼應。見到GTi,除了被充滿視覺震撼的車頭設計與車身線條所魅惑之外,在性能的剽悍外觀中更覺得給人一種親近的感覺。

打開車門,全新設計的GTi賽車椅安靜的歡迎駕駛者進駐,優異的包覆性與止滑性讓人能安心的激烈操駕,更棒的是長途乘座的舒適性並沒有被犧牲掉,準車主倒是省下一筆改裝賽車椅的費用。三幅式的賽車方向盤,大小剛好的設計具備完美的握感,在方向盤後方配有F1換檔撥鍵,在蜿蜒的山路中省卻手到排檔桿操作的時間,更能增添操控樂趣與安全性。鋁合金踏板、排檔頭與車內飾板,更恰如其份的將性能風格點綴其中。坐進賽車椅,厚實的關門聲告訴你GTi已經準備妥當,辨識性佳的四圓儀錶躍躍欲試待命中,轉動鑰匙的發動瞬間,筆者的情緒早以隨著引擎的咆哮奔馳而出。

Turbo FSI+DSG
性能經濟都兼顧

全新的GTi搭載2.0升渦輪增壓反置式引擎,動力輸出達到200匹,最大扭力28.6公斤。這具引擎最令人激賞的地方,就是擁有相當寬廣的扭力分布區帶,在1800轉到5000轉之間都是扭力展現實力的舞台。拜缸內直噴、渦輪增壓、連續可變進氣凸輪軸調整機構及可變進氣歧管等核心科技,達到極為高度的效率。因此,傑出的動力反應,優越的加速性能,完全沒有絲毫的遲疑,造就新一代GTi於同級車款中獨一無二的地位,也是歷代GTi中最具代表的性能標桿。

身負傳動強大動力重責大任的變速系統,Golf GTi搭載最新的六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這具變速箱結合手排的樂趣與自排的便利於一身,讓駕駛者能擁有駕駛樂趣卻不用討好離合器踏板,塞在車陣中再也不會聽到左腳的抱怨。

這具變速箱除了能讓動力完全發揮之外,更經過歐盟油耗測試,每100km只要7.9公升的汽油消耗,誰說動力與經濟無法兼顧!

身為鋼砲車種,沒有優良的底盤設定哪能頭頂鋼砲光環。歷代GTi車款講求極致的操控樂趣,在新一代的的車型上依舊傳承這項經典榮光。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設計,特別調校降低15mm的懸吊系統,加上225/45/17的RE050跑車胎,Golf GTi在彎道中的極限相當高。拜紮實車身剛性所賜,高速巡航時的穩定性依然讓人放心拉高轉速,一次又一次試探這部性能車的實力所在。

口說無憑難信服
發動上路「催看麥」

在引擎發動的那一剎那,飽滿的排氣聲浪與引擎怒吼就已經提醒路人戰鬥力驚人。排進D檔,前往各家媒體最愛的山路,有台北Nurburgring的五指山進行鋼砲火力示範。在市區走走停停的路段就能感受到廣大扭力分布帶所提供的充沛扭力,大腳Kick-Down時降檔反應迅速,輪胎輕叫一聲、轉速飛快上升就揚長而去,順帶一提無關性能的事,GTi的隔音還真不錯,窗外車水馬龍,車內悠揚的旋律依舊動聽。

進入山區路段,由於此處民宅仍多加上路況不良,因此筆者採用一般自排模式與最大眾化的順暢駕駛前進,車身的穩定性相當夠,車上乘客也不會有乘坐路行船的情況出現,充沛的低速扭力即使在自排模式也發揮的淋漓盡致。到了山頂小坐一下之後,嚴苛的考驗現在才開始。

再次發動引擎,切換到手排模式,3000轉放掉煞車起步,RE050發出尖叫彈射而出,彈指間轉速直逼紅線,手動換檔之後轉眼間指針再逼紅線,轉速相當活潑輕快,真正呸起來還好有F1換檔撥片,不然還真來不及進檔。很快來到第一個彎,輕帶煞車手動退檔,引擎隨即發出怒吼降檔,反應相當快速,比起手排車跟趾退檔不相上下,保持轉速出彎,豐沛動力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的遲緩,轉速轉眼間又到紅線,渦輪遲滯一詞似乎與GTi完全絕緣。動力反應快速到讓人感覺GTi的渦輪開啟時間是設在1800轉,正巧驗證原廠所說1800轉到5000轉都是GTi擅長的黃金區段。

以時速70到100飛馳在山路上,Sporty的底盤設定給予駕駛人充足的信心,在彎道中的轉向度相當精確,車尾的循跡性也乖乖跟隨驅動輪前進,營造出人車一體的感受。以較激烈的方式殺彎,前驅車推頭的現象並不明顯,反而感受到車尾活潑的反應來消除推頭缺點。不過推頭是前驅車的宿命,真正超過極限推頭是必然的,令人安心的是GTi的極限相當高,加上GTi皆配有ESP動態穩定系統、EDL電子防滑差速器、ASR加速循跡防滑控制系統等高科技配備,安全性更是不用懷疑,就看駕駛有沒有那個膽量去挑戰GTi的極限。

與GTi相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它不凡的表現已經讓人留下深刻的印像,原廠車就能有此水準,加上渦輪車的體質好改裝空間大,稍加強化就能獲得更棒的駕馭感受,可以預見這部車將對國內鋼砲市場排位重新洗牌。五門版132萬、三門版更只要128萬的售價,光是定價就已經讓一些現行鋼砲車款頭疼,也讓後續即將上市的鋼砲車種面臨兩難,不過最大的影響就是,不管怎樣,受惠的只有消費者!

編輯部群英試駕感言
Option主筆Johnson 現任座駕:Civic K8 3D

新款GTi除了動力與操控的本領依舊之外,最讓人驚豔的就是原廠加入了許多舒適設定的因素,各位讀者不要誤會,以為我認為GTi是一部舒適房車。實際上是因為這些舒適因子在,讓這台車不像過往性能車給人一種硬邦邦的感覺!它還是承襲Golf車款的優良傳統,彎道極限高,沉穩內斂的操控底子不會隨著世代交替所流失。反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更不斷加入新的原素、新的活力,讓新一代的GTi呈現出另外一種不同的風貌。不管是動力方面、內裝鋪成與外觀設計都可以發現出五代Golf GTi它特有的魅力所在。

一手車訊資深編輯 小葉
現任座駕:二代Golf GTi

雖然世代差了10幾年,進步的造車工藝對車款設計製造有很大的影響,但還是能感受到GTi的精神被五代車型所完整保留。以往GTi車主總的認為GTi的操控精神與價值是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在五代Golf GTi的身上,我感受到與國外專業汽車媒體試駕完後一樣的感覺,就是GTi一、二代車型那種對操控的要求與堅持,在新款車型上又重新找到了。它保留舊款的操控特質,加上更優異的車身剛性,沉穩的底盤風格,歷代GTi車款中最棒的動力反應,讓這部GTi特別能讓我這個開著它爺爺的車主,有更深一層的感動!

Option編輯Ronan
現任座駕:BG5 Legacy

在看到這部車的同時,就被它整體的質感所吸引住。以往性能車款的狂暴不羈,在這台五代目的GTi上完全感受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一分內斂素雅的感覺。實際試駕後的感受,與日系渦輪車相較最大不同點在於歐系渦輪車的動力輸出是非常線性好駕馭,沒有突然的動力湧現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加速很穩但是又能讓駕駛者感覺到它源源不絕的動力,底盤優是這個車系的標準配備,加上五門車型更能兼顧熱血因子與實用性,不管是日常使用或是想體驗操控都OK,C/P值高具吸引力,有興趣的去展示間試一下就知道了。

Option攝影Jimmy
現任座駕:Mini Cooper S

我對車輛的要求,最在意的就是動力與操控的部分。這部車的動力坦白說給我很大的震撼,雖然說跟我Cooper S的機械增壓屬性不同,不過整體的感覺讓我覺得GTi的動力以原廠來說相當夠用,加上渦輪車的後續改裝空間大,隨便改個晶片進排氣收獲就很大。自手排的反應很快,第一次讓我覺得有這樣的變速箱的話,手排也不是真的必要了。在操控的部分,我覺得Cooper S的極限比較高,GTi的感覺比較Smooth,對我這種要求嚴苛操控的人勢必不夠用。不過GTi的空間大多了,載人時也比較不會挨罵,加上它的售價,如果Cooper S與GTi現在讓我選的話,我可能會投向GTi的懷抱!

五代目Golf GTi規格諸元
引擎型式 直列四缸FSI Turbo
排氣量 1984c.c.
最大馬力 200/5100rpm
最大扭力 28.6/1800-5000rpm
懸吊系統 前麥花臣後四連桿
傳動方式 FF
變速系統 六速DSG自手排系統
煞車系統 四輪碟煞附ABS、EBD
車重 1391kg
0-100km/h(原廠測試) 6.9秒
極速 233km/h
售價 5D 132萬/3D 128萬



內容圖示
url email imgsrc image code quote
樣本
bold italic underline linethrough   












 [詳情...]
valid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預覽不需輸入認證碼,僅真正發送文章時才會檢查驗證碼。
認證碼有效期10分鐘,若輸入資料超過10分鐘,請您備份內容後,重新整理本頁並貼回您的內容,再輸入驗證碼送出。

選項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