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29332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PIMG_00096.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10/2/12 3:12:55
AUTONET記者:蔡致堅(02/12/2010)

於1998年5月問世的第10代Skyline,車身尺碼重新走上1980年代小型化路線,且和上一代相比也變得更苗條,時隔8個月後也就是1999年1月,第二世代GT-R最終型態GT-R R34終於誕生,這可是GT-R最後一次搭載RB26DETT直列六缸的車型。



由於第九代Skyline太過笨重且操控表現不如預期,因此NISSAN的工程師們為了雪恥,終於在1998年的5月開發出第二世代Skyline最成功的車型-R34。從外形上看,NISSAN已經徹底走出了R33 失敗的陰影,新車的造型更為洗鍊,車身尺碼雙門版從4640×1720×1340mm縮小為4580×1725×1350mm,四門版也由4720×1720×1360mm變成4705×1720×1375mm,長度明顯縮短,且在更為銳利的車身線條輔助下更顯霸氣。同時1999年1月誕生的Skyline GT-R R34,在車身鈑件重新設計後比起一般Skyline更具殺氣,並獲得4600×1785×1360mm的尺碼,車頭巨大的水箱護罩以及晶鑽HID氙氣頭燈,18吋六輻式輪圈、金色BREMBO剎車卡鉗,配上巨型通風打孔剎車碟盤,超醒目的大型尾部擾流翼,以及改良為高光照明的外大內小的四圓尾燈組合,都透露出東瀛戰神又回來的訊息。

內裝鋪陳以高戰鬥指數為訴求,兩張桶型座椅及跑車化方向盤為標準配置,鋁合金面板的儀表更凸顯戰神風格,另外位於中控台上方的多功能彩色液晶儀表,藉由控制鈕切換可提供油溫、油壓、渦輪增壓值等資訊,當然在享受極速操駕之餘,恆溫空調、六片CD音響、電動窗等舒適配備也樣樣不缺。

由於R33的操控性能飽受批評,因此NISSAN在研發Skyline GT-R R34時格外重視操控性。除繼續沿用可依輪胎抓地程度而自動分配扭力的E-TS四輪驅動外,還導入主動式Super HICAS四輪轉向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在前輪做大幅度轉向動作時,後輪依前輪轉向角度的大小也進行相應的轉向,其結果就是可以更銳利的角度進行過彎。另外針對V Spec則提供整合動態LSD的E-TS PRO系統。


動力上一般的Skyline全面搭載NEO STRAIGHT 6直列六缸引擎,配置NICS進氣歧管兩段可變長度系統以及NVCS氣門正時可變機構,藉此使引擎在各轉速域均能有完美表現,就連2.5L(RB25DET)渦輪增壓引擎也獲得280hp/6400rpm、35.0kgm/3200rpm功率,這樣的數據遠超過前一代Skyline R33的輸出,更直逼GT-R R33的表現。不過GT-R R34既然是最強悍的戰神,當然還是搭載NISSAN當家法寶的2.6L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RB26DETT),具有280hp/6800rpm 、40.0kgm/4400rpm的實力,和GT-R R33相比扭力輸出高出一大截。且根據NISSAN推估這具經典名機在調校下得以輸出500hp馬力!既然馬力如此凶猛,就必需配置六速手排變速箱才得以匹配。

爾後NISSAN也針對Skyline GT-R R34推出許多版本車型,但礙於越來越嚴苛的環保法規,原廠只得忍痛在2002年8月停產GT-R,這也是RB26DETT最後一次出現在NISSAN的陣容中。

內容圖示
url email imgsrc image code quote
樣本
bold italic underline linethrough   












 [詳情...]
valid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預覽不需輸入認證碼,僅真正發送文章時才會檢查驗證碼。
認證碼有效期10分鐘,若輸入資料超過10分鐘,請您備份內容後,重新整理本頁並貼回您的內容,再輸入驗證碼送出。

選項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