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671292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IMG_60D_00014.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生活速報 : [分享]減輕鼻塞和咳嗽小祕方

發表者 討論內容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分享]減輕鼻塞和咳嗽小祕方
減輕鼻塞和咳嗽小祕方
進入秋冬季節,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
不會要人命,日子卻很難過,幾個小祕方可以讓你好過一些。

康健雜誌 48期 文/邱玉蟬

細雨綿綿,滴滴答答的雨聲中,已經聞得出冬天的霉味了。
家裡蹦蹦跳跳的小孩,忙進忙出的大人,
不分幾年級生,老、中、青、少,「咳咳」、「噌噌」成了共同的流行語。
辦公室、教室裡也是「咳咳」、「噌噌」聲此起彼落,彷彿是某種暗號。
鼻塞惱人,咳嗽難纏,日子都不好過。
台語俗諺說「醫生驚治嗽」,一語點破醫生對咳嗽也沒太大能耐。
鼻塞和咳嗽,原因雖然很多,不過卻是感冒時最常聽到的兩大抱怨。
鼻塞讓人呼吸困難,腦袋昏沈沈,
咳嗽則不僅自己難受,也讓周遭的人害怕起隔壁這個「嗽鬼」。
感冒看醫生?不必吧!
台灣人聽到旁人的咳嗽聲,總是習慣地問一聲:「看醫生了沒?」
這句話聽在西方人耳裡,總覺得莫名其妙。
因為通常他們總說:「喝個檸檬蜂蜜溫水吧!」
從英國來台灣定居多年的菲力浦,
一直還搞不懂他的台灣太太為什麼一感冒,就往診所跑,吃一堆藥,
卻不願意待在家裡休息、多喝水。
在美國,如果你說你感冒去看醫生,那真是個笑話。
30歲的凱倫說:「通常我們不看醫生的,
因為醫生真的不能幫你什麼,如果真的很難受,那就到超市裡的藥房去買成藥。
如果是小孩的問題,父母通常會打電話給醫生,
問要買哪一種咳嗽藥水給小孩喝。」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非處方藥那麼興盛的原因。
一般來說,吃藥不能治癒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
也不能縮短感冒時間,只能讓你症狀減輕一些。
這對美國人來說是普通常識,他們也就自己處理,
再加上看病不僅花錢,還要預約,
快的話是兩、三天後,慢的話一星期,緩不濟急。
住在西雅圖的莎拉,是個醫學藝術家(medical artist),
專門幫醫生畫手術分解圖和解剖圖,
朋友順口問她有沒有頭痛藥,
就像多數的美國人一樣,她一拉開抽屜裡,
一罐罐50顆、100顆裝的頭痛、感冒常備藥,
一一告訴你,這種藥效強、那種六小時藥吃一顆。
看醫生對美國人來說,真是非不得已才去。
其實,不必花錢、浪費時間去看醫生,你也可以好好照顧自己。
平均成人一年大約感冒2~4次,小孩6~8次,
有些小祕方,看起來不起眼,
卻可以讓自己和孩子,在這些日子舒服一些,好過一點。
● 照顧小祕方1 一般感冒喝足夠的水。
每天8大杯水 或 果汁。
可以避免鼻腔、喉嚨乾燥,
同時稀釋痰、鼻涕,比較容易咳出或是擤出來。
避免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可樂,以及含酒精的飲料。
咖啡因和酒精都會促進水分排出,造成脫水,正好是我們最不想要的效果。
溫鹽水漱口、一天數次,或喝溫檸檬蜂蜜水,也許對喉嚨痛和咳嗽有幫助。
不過,美國肺臟協會指出,一般人所相信的大蒜、蜂蜜、檸檬、鋅、維生素C,這些都沒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證實可以用來「治療」感冒。
感冒時美國人喜歡喝個熱雞湯。
美國肺臟協會指出,熱的流質,本身就可以減輕喉嚨或咳嗽的不舒服,
但是雞湯沒有特別的神奇效果可以「治癒」感冒。
臥床休息。古老方法卻也是加速復原的好方法,
同時待在家裡也可以避免傳染給別人。
有些藥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正好強迫病人休息。
如果家裡有抵抗力比較弱的人,病人則應該要戴上口罩,避免傳染給他們。
● 照顧小祕方2 
小孩的鼻塞、咳嗽
沒有 藥物 可以 加速感冒的復原,或是 縮短時間。
感冒成藥,像是含抗組織胺和抗鼻塞的藥物,
通常對減輕學齡前的小孩的感冒症狀沒效,而且可能會有副作用。
抗生素也無法對抗病毒感染的感冒。
父母可以做的是,儘量讓小孩感到舒服,鼓勵他們休息,注意合併症。
不過,要特別注意以下幾件事:
讓免疫系統發揮作戰力:如果小孩發燒但是溫度不高,不要立刻給退燒藥。
梅約醫學中心指出,
藉著升高溫度,小孩身體正在製造一種不利病毒生存的環境。
不過,如果高燒引起脫水或抽搐,必須立刻就醫。
16歲以下的小孩病毒感染時,例如感冒,千萬不要給阿斯匹靈。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阿斯匹靈用在小孩病毒感染,
會引起雷氏症候群──雖然罕見,但是會致命的疾病,通常發生在3~12歲小孩。
一般來說小孩感冒會比大人來得嚴重,而且比較容易有合併症,例如耳朵感染。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如果小孩有以下症狀,應該就醫:
發燒超過40度、畏寒、發燒超過72小時、嘔吐、
肚子痛、不尋常的嗜睡、頭痛、呼吸困難、持續哭、耳朵痛。
● 照顧小祕方3 咳嗽
不抽菸,同時遠離抽菸者,以免吸入他們的二手菸,讓咳嗽更嚴重。
如果是乾咳,試試蜂蜜檸檬茶,或檸檬蜂蜜溫水。
不過,1歲以下小孩不可以喝蜂蜜。
如果夜咳厲害,可以墊高枕頭,讓自己頭部抬高,有助呼吸順暢。
如果有下列症狀最好找醫師診治:
咳嗽有血、痰很稠、綠色、咖啡色。
呼吸急促、有哮鳴聲,胸痛、緊縮感,或是呼吸困難。
咳嗽有痰超過七天沒有改善。
咳嗽好好壞壞,反反覆覆。
持續發燒或高燒。
● 照顧小祕方4鼻塞
擤鼻涕動作要輕柔,不可過度用力。
淋浴,或打開蓮蓬頭,坐在浴室裡,呼吸濕潤的溫水蒸汽。
喝大量水幫助稀釋痰液。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如果鼻塞超過1~2星期,最好給醫生檢查是什麼原因。
如果是過敏,醫生可能會開抗組織胺和吸入性抗發炎的藥物。
使用鼻噴劑或滴劑抗鼻塞,最多不要超過3~4天。
小心鼻噴劑成癮。
常常使用抗鼻塞的鼻噴劑或滴劑可能會造成鼻滴劑成癮。
也就是愈用愈沒效,愈用愈多才能保持鼻子暢通。
而且長期使用可能刺激鼻黏膜,造成慢性鼻炎。
所以,使用鼻滴劑或噴劑抗鼻塞,最好不要超過 3~ 4天。
● 照顧小祕方5預防
1. 未雨綢繆安排小孩
小孩比大人感冒的次數多,
而且小孩一生病,雙薪工作的父母往往會弄得焦頭爛額。所以:
平時就要擬訂一份可能可以幫忙照顧小孩的名單,
例如祖父母、朋友、鄰居。 夫妻要商量好,誰留在家裡陪小孩。
再不成,只好想看看工作是否能有彈性一些,帶回家做,用電話、e-mail等聯繫。
2. 注意清潔衛生
常常洗手。一定要教小孩洗手的重要。
儘量避免用手摸鼻子、嘴巴。
保持廚房、浴室桌面的乾淨,尤其是家裡有人感冒時。
使用過的紙巾立刻丟掉。
為生病的人另外準備擦手的毛巾,不要和大家一起混著用。
不要和生病的人共用杯子。
找保姆時,要注意她家裡的衛生情況。
幼稚園的師生比不要太高。
如果家長負擔得起,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師生比是1:5。

康健雜誌
台北市104南京東路二段139號11樓 電話 02-25078627 傳真 02-25079011
客服專線 02-26620332 傳真 26626048
客服信箱 bill@cw.com.tw 網友投書 chadmin@cw.com.tw
Common Health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康健雜誌版權所有

慢性咳嗽的食療問:
我很容易咳嗽,很多朋友跟我說可能是氣管不好,
我自己也降覺得,請問該如何保養泥? 答:
有的人是過敏性的動不動就容易咳嗽,有的是感冒好了之後所留下的後遺症,
有的是只有在夜晚睡覺時特別容易咳嗽,
這種或是連續性或是間歇性的咳嗽,只要超過三個星期以上者,
通常就是被稱為慢性咳嗽。
咳嗽本來是一種生理反射的保護性動作,
可將呼吸道過多的分泌物或異物咳出體外,
但如果咳個不停,由急性轉為慢性,常常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如胸悶、咽癢、喘氣等。
其他的原因可能是:
過敏性鼻炎、鼻竇炎:
這種人通常鼻腔分泌物都比較多,
最容易發生在夜間躺下睡覺時因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發癢性的咳嗽。支氣管氣喘:
此類患者常會出現乾咳,任何時間都可能出現,
尤其遇到季節性變化、接觸到過敏原及冷空氣時會更容易咳個不停。
慢性支氣管炎:
這種咳嗽最明顯的差異是咳嗽會帶有痰,
主要由於氣管、支氣管分泌物增多,而支氣管要藉著咳嗽來清除吸入的污染物。這類型咳嗽,因此應注意遠離抽菸、空氣汙染、肺炎等感染
及接觸塵埃、棉紡的職業。
環境或職業因素:
香菸、二手菸、空氣污染、粉塵、工業燻煙等,都會引起咳嗽。
對於一些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首先還是需要經過臨床的鑑別診斷的
一般來說,有助於診斷的的如:
1.胸部X光檢查。
2.血液檢查:看白血球是否增多。
3.痰液的結核菌或黴菌培養。
4.痰液細胞病理檢查:看吸菸者是否有肺癌。
5.肺功能檢查(PFT,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6.支氣管鏡檢。
對於慢性咳嗽來說,因為,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
並非只有感冒,所以不能一昧服用止咳藥去壓制。
所以對於九咳不癒、喉嚨癢、喉嚨易受刺激者來說,不如從食療著手來得根本。
在食療之前你需要分辨一下自己的咳嗽是乾咳、還是濕咳(有痰)。
● 對乾咳有效的食物白蘿蔔:
雖然白蘿蔔屬性偏冷,
一般人認為比較不適合體質虛冷、氣管不好的人不適合吃。
其實正好相反,白蘿蔔對肺熱型感冒咳嗽(乾咳型),有很好的止咳效果。
此外,白蘿蔔內含有殺菌素,對於咽喉腫痛也很有幫助。
所以咳個不停的人下次試試多喝蘿蔔湯
或是將白蘿蔔打成汁加入蜂蜜,當果汁喝,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哦! 水梨:
梨子在中醫裡面認為具有清肺熱、滋五臟的作用,
因此對於慢性支氣管炎、肺熱型的咳嗽、
喉嚨乾癢、口乾舌燥、失聲沙啞者特別有效。
● 對濕咳有效的食物杏仁:
杏仁有苦杏仁及甜杏仁之分,
苦杏仁較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而甜杏仁通常適合做甜點,
所以在購買時最好要分清楚。
因苦杏仁味苦性溫,對付因體虛受寒性的咳嗽較有效。熟梨:
對於咳嗽有痰者,因為生吃水梨較寒,
可以將梨子的心淘空 塞入川貝 放在電鍋裡蒸,效果更好。陳皮:
也就是經鹽漬曬乾後的橘子皮,陳皮有健胃、袪痰、鎮咳和止胃疼的功效,
對於偶有感冒咳嗽多痰,即使用生橘皮來泡茶,對於止咳化痰亦有助益。
野百合花茶:有止咳化痰、潤肺的作用。
薄荷茶:用乾的薄荷葉泡茶也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除胃脹氣的作用。
生活上你需要注意:
容易咳嗽的人不管是一手煙還是二手煙都是絕對要禁止阻絕的。
有過敏性支氣管炎者,要特別留意室內空氣的塵蹣與氣候變化。
在飲食上,最好避免一些油炸、油煎
或是容易刺激食道的甜食、巧克力、花生等堅果類
及脂肪含量較多的食物、
其他如咖啡和酒精等較容易刺激食道,也是較容易引起的咳嗽飲料。
以上是針對慢性咳嗽者,並兼有口咽燥乾時,
在飲食上做調理會有很好的以化解作用;
至於急性感冒的咳嗽,
是因細菌感染而有黃膿痰液時,還是需要先將細菌感染的發炎部位治好,
不能只靠食療或是川貝枇杷膏來止咳了。

Nico保健室由李淳廉護理師主編
本站法律顧問:台灣法律網 劉孟錦律師
http://www.healthliving.com/bcmedicine.htm

中醫治病的概念
中醫對病的理解
病只是病徵 病徵是因身體失平衡引致
病沒有醫治 醫治的只是病徵
身體調理好 病徵便消除   
什麼是「病」?
「病」令你感到不舒服或痛楚;
「病」令你的身體機能沒法正常運作,或者運作有障礙;
「病」令你精神不振、疲倦、衰老、沒法享受生活
中醫學上來說,許多我們現代人公認為「病」的病,
例如頭痛、鼻敏感、高血壓、失眠、胃痛、腹瀉、便秘等,
都只是一種病徵,一種訊號,告訴你:
「身體機件有些故障,有些不對勁,該注意一下。」
許多人都非常關心身體,一但出現病徵,就馬上採取行動,大舉消滅,
例如發燒就吃退燒藥、咳嗽就飲止咳水;
甚至不惜作出犧性,例如,如果扁桃腺經常發炎,就把它割掉,
以為只要消除病徵,就解決問題,沒有事了。
事實上,問題並沒有解決,
因為一但停止吃藥,或當身體虛弱時,病徵又會再次出現,
甚至或會引發其他更多的病徵。
試想想現今的許多疾病,
例如鼻敏感、頭痛、失眠,皮膚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是怎樣醫治的?
都是長期依靠藥物來控制病情,
例如吃血壓藥來調節血壓;
又如糖尿病,嚴重時要靠藥物和打針來控制胰島素的分泌,這算不算是把病治好? 中醫學認為,
病是沒法醫治的,但病會轉好,
醫的只是病徵,好的是身體。
中醫師不是替病人治病,
而是幫助他們調理身體,令身體回復平衡,那麼種種病徵自然便會消除。
● 中醫治病方針 食療
人長期三餐不繼,怎會生龍活虎!
器官長期營營養不良,怎會不生病!
中醫治病的一大特點,就是特別著重飲食的重要。
我們幾天不進食,就會手軟腳軟,沒精打采,
同樣,身體器官若得不到所需的營養,
就會變得虛弱,沒法正常運作,身體機能因而出現故障。
身體各個器官互相連結為一,互相影響,一個器官虛弱,往往影響其他器官。
如果幾個器官同時虛弱,問題更趨複雜,病徵亦更多。
飲食對我們來說,如同空氣、陽光般重要,是人體的命脈。
中醫古籍中,就有「醫食同源」的說法,將飲食與防病治病兩者扯上密切的關係。許多中藥,在古時實際上時常吃的食物,
例如芡實、蓮子、扁豆、山藥等,多吃無害,能防治疾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中國食療的觀念源於夏朝,至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
周朝設有「食療」的官員,專門負責以食治病。
隋唐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有一卷特別提到「食治」,
認為「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不癒,後乃用藥爾」,
意思是最好利用飲食來保健強身,到迫不得已時才用藥,
原因是「藥性剛烈,猶若御兵。兵之猛暴,豈容妄發」。
的確,現代醫學的問題之一,是過於輕易用藥,
雖知用藥有如調兵打仗,打仗難免有損傷,
即使能將敵人殺退,但不是全勝而退。
中國著名的醫書《本草綱目》,收集的藥物有1,892種,
其中包括大量的食物,單是穀物、蔬菜、水果就有300多種,
禽、獸、蟲等也有400多種,為中醫學中食療學奠定穩固的基礎。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療保健的觀念,亦即《黃帝內經》所說的: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預防醫學」的根本思想,
即是以飲食保健,預防發病,著重無病養生的道理。
現代營養學流行的「功能性食物」、「保健食物」、「營養食物」,
就是將食療的理論發揮更完美。
● 調理性療法 Vs 對抗性療法
  平衡調和 身體安康
  正氣充沛 病邪遠去
  調理式療法
人為什麼會生病?
中醫學上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黃帝內經 素問 ·刺法論篇》,
即是說,如果身體強健,病邪(即細菌病毒),便不能乘虛而入。
如果我們生病,即顯示身體的正氣不足,某些方面失去了平衡。
因此醫病的重點不在於消除病徵,
而在於如何保存那股正氣,令身體回復陰陽平衡。
如果正氣充沛,病徵自然便會消失。可以說,中醫治病,是以調理為主。
中醫治病,不是針對個別病徵或受影響的器官,而是以人的整體狀態出發,
例如陽陰調和、表裏虛實、氣血運行等。
例如頭痛,要治理的不是「頭」部的不適,而是看看導致頭痛的成因而對症下藥。
如果頭痛是因感冒引致,則要清感冒;
如果是因體內有熱所致,則要清熱去火;
如果是因身體虛弱所致,則要補氣補血。
醫治方法是按病人的身體狀況而作出適當的平衡調和,
即不足的地方,加以補足;
過盛的,則要清瀉,最終的目的是保存那股正氣。 (抵抗力)
西方醫學 治病的概念和 中醫學 截然不同。
● 對抗式療法 ( 西醫 )
現代西方醫學的起源應追溯至法國大革命、文藝復興時代。
當時神權社會崩潰,宗教與政治分家,
醫生獲准對屍體進行解剖,從而更了解人體的結構。
此外,顯微鏡的發明令醫學跨進新紀元。
透過顯微鏡,醫學家發現了細菌,發覺原來許多疾病是由細菌引起,
因而當時認為,只要能消滅細菌,便沒有病了。
這種思維方式帶領西方醫學走上對抗性療法的主流。
當時最令人提心吊擔的疾病是傳染性疫症,如痲瘋、天花、鼠疫等。
無可否認,科學家致力研製的疫苗,能有效醫治這類疾病,成就驕人。
西方醫學將病徵等同病因,因此治療的重點是把病徵消除。
如果血壓高,便吃降血壓藥;
敏感,便吃抗敏感藥;
頭痛,便吃止痛藥,切斷神經傳導,令病人不再有痛的感覺。
對於一些病變的器官,例如子宮瘤,則將器官割除。
這種對抗性治療方法,與西方的思維方式貫徹一致,
就是認為人定勝天,可以克服自然、征服自然,
因此醫學家致力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
● 調理式療法的不足
調理式療法(如中醫)在醫治一些急性疾病,
例如急性腎炎、肺炎,盲腸炎等,或一些細菌引致的疾病,顯然有不足之處。
醫治此類病要用攻擊性的藥物,
例如消炎藥,務求促戰促決,避免拖長病情,引起其他的併發症。
對抗式療法( 西醫 )的不足
對抗式療法應付由細菌、病毒引致的疾病,效果甚佳。
不過,現代疾病已轉型,現今90%的疾病都不是細菌引致,
例如心血管毛病、糖尿病、內分泌失調、失眠、痛風等,都不是細菌引致的。
對抗性療法似乎有其局限。
此外,對抗性療法往往會帶有一些副作用。
例如用來抑制血壓過高的降壓藥,有利尿和擴張血管的作用。
若長期服用,有損腎臟功能,令血管硬化,
甚至導致出現「腦空洞」,引發老人癡呆症。
可以說,若治病的重點是消除病徵,
為防病徵再度出現,病者往往需要長期服藥,而用藥的份量也越來越重。
多吃藥當然有副作用。
● 中藥治病成效的快與慢
治病成效的快與慢,很大程度上視乎病徵本身:
是否只出現單一的病徵,還是有多項病徵同時影響身體不同的部位;
病徵是否剛呈現,還是已併發多時。
治療一位剛得病的人,與治療一位患病多年的人,成效的快慢當然有所分別。
另外,治療成效的快與慢,亦取決於各人對康復的不同定義。
例如病人感冒發燒,吃了退燒藥很快便退燒,看起來即時見效,
但這種治療方法只是著重消除病徵,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因為病人的體質如果沒有改善,那麼很容易會再次發燒,
甚至當藥性一過,馬上又感到不適。
結果惟有不斷吃藥,更要加強藥性;
多吃藥只會令身體抵抗力更差,繼而會引發其他疾病;
有病自然又要吃藥,惡性循環由此而起。
中醫治病,首要是強壯身體,
加強病人的抵抗力,讓身體自行調節,取得平衡,
足以抵抗疾病,並不是以消除病徵為主。
因此,感覺上成效較慢。
若身體同時多個部位出現問題,要令身體回復平衡往往需要一段時間。
就如我們上健身院強身,總不能妄想三幾天就練得一身肌肉。
要令器官強壯起來,也不是一時兩刻可以做到。
● 中西藥互為補足
急者治其標,對於一些急性疾病方面,
例如急性腎炎、肺炎,盲腸炎等,最理想還是先吃西藥將病情控制,
或遇有外傷 大量失血等情況,當然要馬上入院止血輸血,難道還慢慢煎中藥!
不過,別以為病徵消失了就等於沒事,
要明白,為什麼會無故患上急性疾病,不就是身體本質虛弱,病菌容易偷襲成功。若不從本質入手,徹底增強體質,恐怕遲早會再次出事,
例如急性腎炎會變為慢性腎炎。
中醫在檢驗方面,誠然沒有西醫那麼仔細周詳,
有時須依賴西醫的報告,以評核病人的病情及康復進度。
其實,現今我們不應再被中、西醫的概念束縛,
應以病人的利益為出發,中西醫互相結合,互補不足。
總結來說,中國的調理性療法,和西醫的對抗性療法截然不同。
西方醫學力求克服自然,征服自然,但自然難被征服,結果自然被破壞。
中醫學則講求順應自然,以求平衡調和。
所謂的平衡,不單指個人身體小宇宙的平衡,
同時亦推而廣之,與大宇宙,即四時氣候、地理環境互相結合,以致天人合一。
● 中醫治病的最高境界:養生之道 上醫治未病 下醫治已病
有病治病屬於較低層次,
較高層次是將身體調理妥當,保養在一個最佳的狀態,
不讓身體有病,即使有病,自身的抵抗力亦能應付。
這樣才能延緩衰老。這就是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就是要防禦疾病。
《黃帝內經 · 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篇》:「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即是說明病未發生便應加注意。
「上醫治未病」是中醫學的最高境界,
如果在萬病纏身時再去治療,有如臨渴掘井,
不單要承受很大痛苦,更甚的可能沒法醫治。

健康生活由何顯亮中醫師主編
c 1999-2000 HealthLiving.com 版權所有
http://www.healthliving.com/bcmedicine.htm

咳嗽為何大件事
咳嗽誰沒有試過?別以為咳兩聲很小事,很多人咳了兩個月仍停不了,
正因為醫不得其法。好像明是熱咳卻吃了寒咳的食療;
明是炎症已消除,卻因為咳聲不絕而繼續吃抗生素,
以致體質虛弱,寒熱夾雜,令病情更趨複雜。
Eric咳了兩個多月仍未痊癒。吃西藥吃怕了,轉而找我來醫治。
傾談之下,發現他患病初期只不過是單純的發燒感冒,
進而流鼻涕,四肢乏力,躺在床上不願起來。
誰知道這麼一躺,就躺了整整一個星期,發燒也有一星期。
Eric之後咳嗽不停,吃了醫生處方的抗生素也不見效。
咳了兩個月,期間又如常上班,
但他覺得疲累不堪,痰涎雖然不再又黃又綠,但咳嗽不絕,
他不禁懷疑:「我不過33歲,難道患了肺癆?」
痰多咳嗽各有前因
長期咳嗽並不一定是肺癆,正如咳嗽不一定是由感冒引起。
中醫看咳嗽,大致可分為四個原因:
● 感冒咳
即西醫所說,過濾性病毒入侵上呼吸道,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產生連串反應。
氣管和鼻道黏膜分泌增加,患者出現流涕、鼻塞、有痰等病徵。
喉嚨因為有痰涎的緣故,因而作出收縮、咳嗽等反射動作,以求清除痰液。
同時間,身體透過提高溫度(發燒),企圖殺滅細菌。
這一切會持續至病毒被打敗為止。 ● 肺熱咳
這情形非常普遍。
肺熱咳與感冒咳不同之處,是肺熱咳未必伴有渾身骨痛、發燒、忽冷忽熱等病徵;
反之,伴隨出現的是口乾、口苦、喉嚨痛、痰涎黃稠等「燥熱」徵象。
肺熱之所以會咳嗽,全因機體熱盛,黏膜組織充血,令細菌有機可乘。 ● 虛弱咳嗽
這情形不同於上述兩種咳嗽,
因氣虛腎虛而咳嗽的人,咳起來不會驚天動地,
亦不會重濁聲大,辛苦萬狀,只會輕微而持續地「咳咳」兩聲。
患者總覺得喉頭發癢,
說話多了,或者跑了幾步,喉嚨就不舒服,忍不住輕咳兩聲。
咳起來或會有微微灰黑的痰。
這類咳嗽可以天長地久,陪伴你一世。 ● 肺部疾病
因罹患肺炎、肺癆、肺癌等嚴重病而引起的咳嗽。
這時,咳嗽只是其中一項病徵而已。
咳嗽為何大件事
寒熱虛實說不清
說回Eric,他今年只不過33歲,身體一向不錯,
只是一場感冒,為什麼就會如此大問題?
原因其實很簡單,初時確是感冒,之後夾雜肺熱,發燒一直未清。
同時間,人很疲倦,流的鼻涕又黃又綠,說明機體熱盛,肺熱持續,
但Eric始終想不通:「為什麼吃那麼多抗生素仍不見效?」
須知道,抗生素的功用只是殺菌,並解除因細菌而引起的炎症。
即使Eric吃了抗生素,他的上呼吸道依然充血,
另一方面,抗生素不分好壞,將體內的良菌照殺無誤,
這樣無形中破壞了人體內部的平衡,削弱了抵抗力。
試問,Eric吃了兩個月抗生素,怎會不是肺熱依舊、咳聲無間?
更何況,這時病情已複雜化了。
身體寒熱夾雜,需要有經驗的醫師對症下藥。
可惜,Eric再一次「投資錯誤」,
聽信坊間用鷓鴣化痰,鱷魚肉止咳的傳說,自行食用。
問題是食療同樣需要對症,
Eric既不知自己的體質,
更不明白鷓鴣、鱷魚肉等療方俱屬滋補性質,只宜虛弱咳嗽的人進補,
像他一樣內熱未清,甚至寒熱夾雜者,並不適宜。
清肝熱解除咳嗽
西方流行喝雞湯來治理感冒,你若問我的意見,我一定說不適宜。
因為雞肉性質溫燥,屬滋補類。
對於性熱的咳嗽,可能火上加油,情況更糟糕。
對Eric來說,真要治好他的久咳,最重要是清肺熱、控制飲食,
要暫停一切煎炸香口類食物,並配合用藥: 宣肺鎮咳:
用杏仁、桔梗、枇杷葉、冬瓜子、魚腥草、瓜蔞仁、桑白皮各5錢(15克); 清肺養陰:
用生地、百合、石斛、天花粉各5錢(15克);
消炎清黃鼻涕:
加黃柏2錢(6克);
最後用甘草2錢(6克)調和。
日咳熱咳?夜咳寒咳?
Eric聽人說,日間咳得利害的,屬於熱咳;
而夜間才咳得頻密的,就是寒咳。
這樣說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決非百分百準確。
例如肺熱咳嗽,從早到晚都會咳個不停。至於發炎咳嗽,也是整天都會咳,但以夜間咳嗽最厲害,原因是白天人較警覺,痰一多,就會反射地咳出來,不會積聚得太多,但到晚上,人睡著了,分泌漸多,就會堵住氣管,影響呼吸,於是很自然咳得特別辛苦,痰聲特別濃濁。

http://www.healthliving.com/bbg.htm
何顯亮中醫師一九七七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
因巧遇名醫,便全職跟隨師父學習中醫。
除中醫外,亦學習氣功、推拿及指壓。
何醫師行醫近二十年,
他認為一位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醫師,必須與時代並進,不能墨守古方,
應多參照西方醫學及其他另類療法,取長補短,以配合時代不斷轉變的需求。
他在報章雜誌撰寫專欄,講述治病養生的心得。
香港尖沙咀山林道7號漢國佐敦中心2字樓
電話:2367 8896
健康生活由何顯亮中醫師主編
c 1999-2000 HealthLiving.com 版權所有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 |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