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29846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PIMG_00060.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一車一世界 : [車訊]LUXGEN EV+

發表者 討論內容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車訊]LUXGEN EV+:台灣之光系列報導:預先設想!LUXGEN EV+電動車搶先體驗曝光(上)
AUTONET記者:葉毓中(09/16/2009)

 
透過9月15日的媒體搶先試駕體驗會,LUXGEN EV+電動車首次曝光於國人面前。
 

關注全球車壇脈動、關心地球環保議題的AutoNet,近年來針對汽車相關產業所發展之綠能科技多所著墨,但可惜的,於替代能源領域的國際舞台中嶄露頭角的,似乎皆為國際大廠,一向自詡為「科技島」的台灣,怎會在此邁向Sustainable Mobility永續發展移動科技過程中缺席?其實並非沒有,且科技皆已相當成熟,只是少了國際舞台的支撐、少了政府的大力支援,自然而然展現出的能量打了折。因此,AutoNet特地深入採訪與體驗,規劃出了此「台灣之光」系列報導,期望藉由我們傳播力量,讓台灣、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於綠能科技的實力!

一開場,當然就屬於9月15日當天,透過舉辦「媒體試駕活動」搶先曝光的LUXGEN EV+電動車,這集合多方之力打造的電動車,雖不可說是台灣第一輛電動車,但結合了LUXGEN此台灣自主汽車品牌之實力與裕隆集團資源,並同時整合台灣資源,自然是受到各方矚目,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此系列報導中首波先鋒主角;而提及電動車,當然也不能忘了由董事長伍必翔博士所帶領、早已於全世界享有盛名的必翔GREENRUNNER電動車;而在當前的綠能科技發展中,異於傳統石化能源的全新替代能源科技,氫燃料電池也具有重要地位,於此領域,台灣也有相當知名的亞太燃料電池公司;最後,我們還要讓你知道,由美國所舉辦的「世界高效率能源賽車大賽」中,在其賽事初步的嚴苛篩選後,其中有一支、也是唯一來自亞洲的團體入選,而這團體中也有來自台灣的優秀人才!


而身為此系列報導的開路先鋒LUXGEN EV+電動車,透過了9月15日當天的試駕活動中,由LUXGEN原廠人員進行了初步的產品科技介紹,與媒體的實際試駕體驗,而為求深入報導,筆者以上下篇作介紹,上篇以產業方向為主,下篇則以車輛規格與實際試駕感受分享為主。

對於LUXGEN EV+電動車的重視,從LUXGEN納智捷汽車副董事長陳國榮(上)與總經理胡開昌(下)一同與會與親自試駕動作中,便可見一斑。

如同先前所述的般,掛上LUXGEN廠徽的LUXGEN EV+電動車,乃是集合了LUXGEN品牌與背後的裕隆汽車集團多年來的造車經驗與資源,結合台灣於電動科技領域的企業打造而成,包含提供電力驅動系統技術的AC Propulsion(公司設置於美國洛杉磯,但公司有80%為台灣資金)、提供電動馬達的金富田(台中大雅)、提供動力控制模組PEU的致茂(桃園龜山)等,同時致茂也是美國TESLA電動車(M-BBENZ擁有10%的股權)、BMW MINI E的技術提供者。

因此LUXGEN EV+電動車的現身,一口氣的將LUXGEN品牌於替代能源領域的科技實力與視野,拉至如雙B集團此國際一線大廠的高度,且不同於TESLA所打造的Roadster跑車或第二款Model S四門轎跑車、MINI E雙人座小車的設定,LUXGEN第一部電動車,就直接以旗下首款車型LUXGEN7 MPV為基礎,將電力驅動科技結合大型車款,在技術涵量上將值得期待。


TESLA所推出的第二款電動車--Model S。

MINI E。

整理過去AutoNet對於替代能源領域的報導,可以清楚規劃出,目前全球大致分為氫燃料內燃機動力系統、氫燃料電池與電動車等三大方向,而為何LUXGEN選擇電動車作為邁向永續發展移動科技的標地?能量的轉換效能,是一大關鍵。

我們引述World Auto Steel此組織所統計的數據,要計算能量從提煉,到車輛可以使用的組能源效率,一般以Well-to-Wheel(油井到輪胎)的途徑了解,特地以下圖表格呈現:



油井至油箱轉換效率

油箱至輪上輸出轉換效率


總能源轉換效率

汽油車 80

汽油 20-35 %能源轉換率

16

柴油車 84

柴油 25-40 %能源轉換率

21

生質燃料動力車 38

生質燃料 22-37 %能源轉換率

8

油電複合動力車 80

油電複合 25-40 %能源轉換率

20

再生能源發電 91.5

電動車 86 %能源轉換率

79

非再生能源發電 38

33


由總能源效率分析,電動車能源效率可說是油電複合動力車與柴油車款的
1.7 倍左右,更可說是汽油車款的兩倍之多,若以再生能源發電,總效率更可高達79 %。 也由於此優異的能量使用效率,使得電動車於全世界各國都有明確的激勵政策與補助方案,也特地以下表格說明:

國家

發展政策

美國

提供24 億美金發展新能源補助電池商/ 零組件商/ 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車,購買電動車可減免所得稅4,000 美元。

歐洲

歐盟:2016
年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為90g/km 以下。
英國:未來五年規劃一億英鎊支持環保車輛研發。
德國:規劃五年內免電動車輛稅。
法國:對電動車廠提供賦稅優惠,購買補助5,000 歐元。

亞洲

日本:2030 年降低80 %對於石油的依賴,提升30 %的能源效率。購買電動車減免50 %的汽車稅(約30,000 日圓)。
中國:新能源車輛2012 年佔總市場10 %;2030 EV 電動車佔產量50 %,「十三城千輛」計畫,每年發展13 個城市,每城市推出一千輛新能源車。

眾所皆知,電動車顧名思義,就是以電力驅動,但就如同你使用鋰電池的手機相同,電都會有用完、再充電的時後,因此電動車的充電設施建置,或相關電力補充技術等,相形重要,而這更需要政府單位的大力相挺,這也是為何需要特地指出全球各國對於電動車的重視程度,而台灣相較之下,的確還需要再加油。


而對於電動車,
LUXGEN 也了解到,可說是目前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歷程中相當重要但卻仍未達成的里程碑之一,全球各大車廠莫不以搶先研發出成熟的電動車量產技術而努力;但是電動車的成功商業化仍有四大關鍵技術門檻須要克服:

(一) 電池續航力必須能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二) 充電必須快速且方便
(三) 電動模組的耐用度與穩定性必須夠高
(四) 電動模組所輸出的動力與效率必須相當甚至高於現有引擎科技

上述的( ) ( ) 兩點,將交由下篇親身試駕進一步說明,而至於第( ) 點所提的,除了政府單位需要有相對應的方式外,LUXGEN 也提出了諸多建議,如將「電池」採取與「石化燃料」相同的銷售方式,以桶裝瓦斯為例,消費者使用的是鋼瓶內的瓦斯,鋼瓶是需要交環給提供單位的,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也可採取此方式,用車者可至電力補充站換裝電池,待電力用盡後,再付費換得另一充滿電的電池,如此一來,電力的補充不僅可盡可能的縮短時間,也可透過政府的力量將電池統一規格化,有了既定的規範後,相信不僅對於LUXGEN ,對於未來加入此電動車領域的企業們,也將有法可循,更大大降低了投資門檻,也可提升電動車的普及率。第( ) 點,LUXGEN 未來也將積極的與政府相關單位合作,如從今年第三季與第四季開始,參加台北縣低碳博覽會與車展後,便會與坪林鄉進行試營運的動作,也同時提供20
輛給予台北花博會做大會接駁用車等,而從明年第三季開始,更將提供給特定機關試駕乘,如政府主管與公務用車、各縣市試營運、企業試駕乘等,期望可藉由實際的上路測試,了解電池模組的耐用度與穩定性,如果一切按照計畫,政府也有相關配套措施後,相信LUXGEN EV+ 電動車正式量產之時,便不遙遠。

對於LUXGEN EV+ 電動車的研發背景介紹後,明天開始,將針對車輛本身規格、試駕感受加以深入介紹,精采報導敬請期待!

 
明天的報導中,會有針對車輛本身技術規格與試駕心得更深入的介紹。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車訊]LUXGEN EV+:裕隆電動車Luxgen EV+ 亮相

裕隆電動車Luxgen EV+ 亮相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
2009.09.16 03:59 am
 

裕隆集團展現進軍全球電動車市場實力,昨(15)日首度公開純電動乘用車Luxgen EV+,與對岸電動車新秀比亞迪汽車,隔海互別苗頭。裕隆首款量產電動車,將率先大陸上市。
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昨天宣布,將從明年第二季起,在台北試營運電動車,只待政府有關電動車的法令一頒布,就可立即在國內量產上市。
正當國際各大車廠電動車處於原型車、概念車之際,早從五年前就投入純電動車領域的裕隆集團,開發出號稱全球第一輛具備量產資格、適合四位以上成人搭乘的高性能鋰電池電動車Luxgen EV+,並於昨天首度公開。
陳國榮解釋,Luxgen EV+採用了超過1.8萬顆的鋰離子電池,搭配具有180千瓦功率的馬達,能發揮出最大240匹馬力的高性能電動車,約2.1公噸重的車身,從零至時速100 公里加速,僅需8.6秒,極速可達145公里,並擁有超過300公里以上續航力。

【2009/09/16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車訊]LUXGEN EV+:電動車體驗!Luxgen7 MPV EV+媒體試駕會

電動車體驗!Luxgen7 MPV EV+媒體試駕會

Michael Lo 於 12 hours 之前發表 @ AutoBlog


點擊上圖看完整圖集

上週AutoBlog曾預告將為大家試乘Luxgen7 MPV EV+電動車,而昨天我們也前往 裕隆集團位於苗栗三義的工廠內進行試駕,親身體驗了 Luxgen7 MPV EV+的魅力。是首部國產車,又是首部國產
電動車,上市迄今已接單逼近700台的 Luxgen現在則同樣致力於電動車款的研發,而在9月15日媒體試駕會中的Luxgen7 MPV EV+除已更換動力平台、儀表板之外,其餘則維持與汽油版Luxgen7 MPV相同的規格,未來量產之後將會有新的內裝與外觀式樣!

根據瞭解,Luxgen方面仍持續針對電動車款的日常使用,與各種可能的狀況進行模擬與修正,即便這套電動系統已算得上相當先進,卻還有許多議題有待克服;除此之外,政府尚未名確定義「電動車」且尚無相關法規(包含稅賦優惠與加電站設立)擬定,待相關政策相繼出爐以後,Luxgen也將讓旗下電動車款進入全面量產階段,而隨著產量愈高Luxgen的車價也可望隨之調降。

我們先透過下圖來瞭解Luxgen7 MPV EV+媒體試駕版與未來正式量產版的差異:


此外,我們除了提供相關圖集與影片,另將完整新聞稿列於影片之後,有興趣的讀者再請繼續閱讀全文,我們將另外撰寫讀者QA文章來回覆先前讀者在《 談談你對Luxgen7 MPV電動車的好奇吧!》一文所提出的問題!

----

圖集:
2009 Luxgen7 MPV EV Test Drive
















*****以下為完整新聞稿內容*****


全球首部智慧科技‧電動車 – Luxgen EV+媒體試乘會
與雙B同等級的電動車技術 品牌台灣的具體呈現


節能減碳是全球的趨勢,有鑑於此,裕隆集團自主品牌Luxgen特別投入電動車研發領域,以高度成熟的技術涵量,推出智慧科技‧電動車Luxgen EV+,並開放媒體試乘。

整合台灣的資源,Luxgen EV+的合作夥伴包含ACP(系統技術,80%台灣資金,美國洛杉磯)、金富田(Motor,台中大雅)、致茂(PEU, Power Electronic Enit,桃園龜山)等,同時也是 Tesla電動車( Mercedes-Benz擁有10%的股權)、 BMW Mini E的技術提供者。

Luxgen可說是繼雙B集團後,ACP全球第三個合作夥伴。不同於Tesla、
Mini E雙人座Sport Car小車的設定,Luxgen第一部電動車,就直接挑戰大型車款,在技術涵量、性能表現上將更勝一籌。在全球電動車研發競賽的出色表現,可說是另一種品牌台灣的具體呈現。

別於目前各大品牌電動車僅限於車展展示的情況,Luxgen已將電動車研發成果公開,並開放專業汽車媒體試乘、檢驗,展現技術的成熟度。在電動車的設定上,Luxgen不僅要達到節能環保的需求,在駕御樂趣、性能操控上也毫不妥協。目前推出的雖然僅是階段性產品,但性能表現已和雙B同級。


未來推出的量產車型,將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在外型、性能上再升級。在華創車電的整合下,Luxgen EV+未來推出的車型性能設定,將在180kW馬達發揮出240匹最大馬力與27kgm最大扭力,若以7人座的車身來看,0~100km/h的加速表現可跑出8.6秒的好成績,最高時速更可上探145km/h,並擁有高達350km以上的續航力(定速40km/h),表現令人驚艷。

汽車產業的綠能曙光 - 電動車,可說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歷程中最重要但卻仍未達成的里程碑之一,全球各大車廠莫不以搶先研發出成熟的電動車量產技術而努力;但是電動車的成功商業化仍有四大關鍵技術門檻須要克服:
1. 電池續航力必須能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2. 充電必須快速且方便。
3. 電動模組的耐用度與穩定性必須夠高。
4. 電動模組所輸出的動力與效率必須相當甚至高於現有引擎科技。


而由裕隆集團華創車電所研發的電動車,其技術涵養不僅能滿足上述四項要求,成熟度也最高。 而「呵護地球純淨動力、迎向環保永續旅程」不只是口號,更是Luxgen品牌願景,所以Luxgen特別參與台北縣政府所舉辦的「2009年低碳博覽會」,於9月16日~10月15日期間在台北縣政府大廳的Luxgen低碳概念館中展出Luxgen EV+,此外,周末另於戶外廣場的低碳科技館展區規劃Luxgen EV+試乘體驗活動,凡於活動期間的週末時段,都會開放民眾試乘體驗,想要試乘的民眾只要前往活動現場排隊登記,就能搶先體驗全球首部7人座智慧科技電動車Luxgen EV+的獨特魅力。


Luxgen電動車不只提升生活與環境品質 更將帶動國內五大相關產業發展

電動車的研發不僅可以減少對原油的採購及對石油的依賴,更重要的是可有效減少CO2的排放,在環保上具有實質的建樹;並且還能提供消費者使用成本效益最佳化的好處,從總能源效率分析中可知,電動車能源效率為油電混合車及柴油車的1.7倍、汽油車的2倍,若以再生能源發電,總效率可高達79%,是兼具經濟與環保的首要選擇。在有效利用能源方面,以平衡電力資源之方式,於夜間離峰時儲存電能以供應日間使用,不但有效利用電力資源,還可有效降低發電所需燃料與環境污染。

除此之外,以潔淨的智慧科技,引領台灣立足世界舞台,將電動整車、電動車零組件、儲能、碳相關及社區能源等五大產業,形成綠能黃金價值鏈,目前預估未來發展的總產值將超過2000億,而且一旦國內相關產業鏈成形,其所帶動的產業發展能量將有機會讓台灣製造的汽車以不同的角度站上世界舞台與其他國際一線汽車大廠一同競逐。

電動車是潔淨能源的最佳Solution


在全球車廠還在消耗燃料的同時,Luxgen早已預先設想發展電動車技術,展現目前全球最接近量產水準的電動車技術,相較於其它新汽車能源如Hybrid,電動車是唯ㄧ行駛過程中完全無二氧化碳排放,且對地球最友善的純淨動力,Luxgen期許自己為呵護地球純淨動力而努力,並一同迎向環保永續的旅程,就從Luxgen EV+開始。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車訊]LUXGEN EV+:台灣之光系列報導:預先設想!LUXGEN EV+電動車搶先體驗曝光(下)
AUTONET記者:葉毓中(09/18/2009)

 
LUXGEN EV+電動車的不同,就在這引擎蓋下...
 

相信從(上)篇的介紹,車迷朋友對於LUXGEN EV+電動車的誕生背景,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且從搭配的圖片中,也可看見其與LUXGEN7 MPV的高度共通性,說實話,當LUXGEN EV+電動車靜靜的停在那,要從第一眼判斷出與汽油車款的不同,的確不容易,就算LUXGEN EV+電動車已經啟動…那近乎無聲的「怠數」聲,除非你再寧靜的四週環境下,不然一般喧鬧的大馬路旁,你還是會以為一輛LUXGEN7 MPV,就這麼處在關閉引擎的停車狀態中。

簡單的開場白,輕鬆道出此次試駕主角LUXGEN EV+電動車的兩大特性,第一,立基於LUXGEN7 MPV汽油車款基礎上,第二,使用電力驅動系統;兩者合併後,LUXGEN EV+電動車就此誕生。如此的打造思維,看似可有效的減輕此輛電動車的研發成本負擔,但如同(上)文所述,以LUXGEN7 MPV的車身規格導入電動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絕對不亞於如TESLA打造的跑車、或MINI E的掀背小車格局,甚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可能,為何?要驅動一輛車重超過兩噸的大傢伙,你說對於電動馬達的輸出功率、對於電持續電力與轉化成車輛上的續航力後,是不是個挑戰?

為比較箇中差異,筆者特地舉出目前全球車壇中數量知名電動車款基本技術規格加以比較,就可知LUXGEN EV+ 電動車於技術面的表現如何:





電動車品牌

LUXGEN EV+

MINI E

TESLA Roadster

NISSAN Leaf

MITSUBISHI iMiEV

技術合作

ACP

ACP

ACP

NISSAN

MITSUBISHI

車輛型式


MPV

HB

Roadster

HB

HB

座位數

7

2

2

5

4

車長(mm

4843


3714

3946

4400

3395

車重(kg

2005

1660

1238

1590

1080

電池容量(kWh

40

35

53

24

16

馬達功率(kW

180

150

185

80

47

馬力(hp

240

204


248

107

63.9

扭力(Nm

265

210

380

250

180

極速(km/h

145

152

200

140

130

續航力(km

350

240

350 以上

160

160

註:部份車廠未正式公佈性能數據,為參考數據。

從上所列的比較表格,可以清楚展現出與國際大廠所推出的電動車款相較,LUXGEN EV+ 電動車不僅不顯弱勢,且於諸多數據上更有著壓倒對手的亮眼表現,不僅可看出LUXGEN EV+ 電動車的優異成績,也清楚的展現台灣相關產業的雄厚科技實力。

附上此次試駕與未來量產車款的技術規格資料:



LUXGEN EV+ 電動車

本次試駕車

未來量產車

馬達形式(kW

150

180

馬力(hp

200

240


扭力(kgm

225

265

極速(km/h

145

145

0-100km/h 加速時間

9.4

8.6

電池容量

35kWh

40 kWh

續航力(km

300 (定速40km/h

350 (定速40km/h


雖然上列的LUXGEN EV+ 電動車規格乃為未來實際量產後所確定的調校,與此次試駕車款稍有出入,但差異不大,因此此次的實際試駕體驗,有著高度參考價值。

試駕之前,LUXGEN 那智捷副董事長陳國榮先生親自為所有的與會媒體,針對LUXGEN EV+ 電動車做了一概略的產品介紹後,透過接棒的行銷協理李昌益先生,進行對LUXGEN EV+ 電動車更進一步的產品規格解說,解釋著LUXGEN EV+ 電動車最大的關鍵技術,乃包含鋰離子電池組、電動感應馬達與電能動力控制器。

1. 離子電池組:
●LUXGEN EV+ 電動車採用高性能18650 鋰離子電池,根據LUXGEN
表示,此乃為軍規的高規格設定,於性能與穩定度表現皆相當出色。
●120 Cells 構成1 Module ,最後由50 Modules 組成MPV 車型的動力電池組。
●整車共6000 Cells ,提供高達40kWh 的電能來源。
●供應商:能元

2. 電動感應馬達:
高性能的電動感應馬達,屆油店能產生旋轉磁場,以驅動車輛。
供應商:金富田

3. 電能動力控制器
全車電能、動力管理與轉換的中樞,整合感應馬達、充電器、電池管理系統,並於車輛煞車時將動能再度轉換為電能。
供應商:致茂

電能動力控制器。


電動感應馬達。

離子電池組。

由上述三大基本構成,加上
AC Propulsion 與華創車電的兩方技術整合下,方能打造出LUXGEN EV+ 電動車,而這,也就是此次實際試駕所體驗與測試的重點。

從靜態開始

對於LUXGEN EV+ 電動車的實際體驗,從靜態開始,在幾乎與LUXGEN7 MPV 汽油車款如出一輒的外表內,打開引擎蓋,方會發現LUXGEN EV+ 電動車的不同,引擎室內取消了原本汽油引擎的安排,取而代之的是橫置的電能動力控制器,而在其下方,則為電動馬達與其連結的變速系統,根據LUXGEN 人員表示,由於此輛LUXGEN EV+
電動車乃為測試車型,採手工打造,許多元件非最終量產規格,包含了所使用的變速箱,乃是以舊有的手排變速箱修改而來,簡化齒輪組,再檔位的齒輪配置僅留下單一齒輪,透過電動馬達的控制,前進與後退僅需由此單一齒輪以不同方向運作便可達成;而在變速箱的輸出後,傳輸至與汽油車款相同的傳動軸,再傳輸至最終的輪胎上。

引擎室內取消了原本汽油引擎的安排,取而代之的是橫置的電能動力控制器,而在其下方,則為電動馬達與其連結的變速系統。

至於體積龐大的電池組,則安置在車底板的位置,且因此電池因素,使得車重達到了2005kg 之重量,較原先汽油車款的1830-1875kg 的車重相較,多出了近200kg 之多,而此重量的提升,也直接反映在動態駕駛的感受上。

位於車側的充電插座。


坐進車室內,熟悉的駕駛座艙,但為了配合電動車的配置,做了幾處的修改,包含主儀表板上的功能呈現,從左至右包含有電池溫度、能量輸出/ 回收狀態表、電量表等,排檔座僅保留D 檔位與右方的手排模式,往前撥為後退檔,往後撥則為前進檔,但由於此乃是從汽油車款所修改來的設計,並非最終版本,因此關於設計面與使用便利問題,尚不列入測試內容中。

LUXGEN EV+電動車中控台與一般汽油車款無異。

由於換置了電力系統,儀表板也換上全新設計,以電池溫度、電力功率輸出與電量表三大資訊為主。


當電池電力僅剩下四分之一時,此警示燈將會亮起。

從原先汽油車款修改而來的排檔系統,左為N檔,右上為倒檔,右下則為前進檔,但此為暫時設計,未來量產後將重新打造。

透過隨車人員的解釋,釋放由左腳控制的駐車煞車系統後,將排檔從左側的N 檔,也就是所謂的空檔往右一撥,同時往下排進至前進檔,由於電力驅動因素,此時車輛並無任何的改變,依舊維持靜止狀態,並無自排車款的「蠕行」現象,但此時車輛會有些許近似「捷運」般的「嗡嗡聲」,但在車室內部依舊相當寧靜。

寧靜中見真章

踩下「油門」踏板後,車輛反應相當直接的往前帶出,絲毫沒有任何的遲疑,也感受不出目前所駕駛的為一輛超過兩噸車重的大傢伙;由於試駕路線的安排,於裕隆汽車三義廠區內,因此有許多路段時速限制為40km/h ,保持此時速內前進的LUXGEN EV+ 電動車,其實除了省卻了引擎的運作聲音、少了換檔的過程外,與一般汽油車款並無太大差異,對於一般駕駛用車習慣的轉移應有高接受度;而在現速內的反覆減加速動作中,LUXGEN EV+ 電動車反應依舊迅速,藉由電力的驅動,再加速輕快,而減速時的頓挫則由於經過LUXGEN
的刻意調校顯得十分滑順,縱使突然鬆開油門,也不會有唐突、類似「引擎煞車」的情形出現;但要強調的是,這乃是針對此試駕車款、也就是非量產規格的測試車款所做出來的調校,未來量產後的車型則需要進一步的測試為準。

為了體驗LUXGEN EV+ 電動車的加速能耐,LUXGEN 原廠人員於廠區內清空了專門測試加速表現的直線路段。一切就如同直線加速賽事般,車室內共有三名成員的LUXGEN EV+ 電動車,在起跑現前完全靜止,待指針歸零後,油門踏板一拜,體驗LUXGEN EV+ 電動車的加速能力。

第一次衝刺,一起步後那瞬間的加速G 力,著實讓筆者驚訝,與傳統內燃機不同的是,電動車無須等待引擎轉速的提升、無須待馬力與扭力拉拔至輸出峰值,只要將油門踏板踩至底,電力便會全峰值輸出,不過由於此試駕車款為測試車輛,原廠人員經過小幅調整,全力加速時透過儀表顯示此時最大僅到120kW 數值,但轉而呈現的加速力道已十分漂亮,從低速一路挺進高速的陡直加速曲線,無需換檔、沒有等待最大輸出的時間,一路飽滿的從靜止加速至100km/h ,且由於少了引擎聲的催鼓,更讓人有種搭乘捷運般的特別,「安安靜靜」的挺進100km/h 時速,只有伴隨著身體稍微陷進座椅的加速G 力,LUXGEN EV+ 電動車的加速力道,令人驚艷!


由於電力驅動特性,油門到底便全功率輸出,因此起步相當輕快。

而在達到100km/h 之後慢慢開始減速,雖然筆者已完全放開油門踏板,按照技術人員方才的解釋,是應該會從「電生磁」的過程轉換至「磁生電」的能源回收過程,但主要儀表板中央指針停留在〝0 〞的位置,並未往左移動至〝─〞也就是代表充電的區間,詢問隨行技術人員,表示當電池電力超過八成時,系統會避免電池超過負荷,會停止回充功能,因此此時就算放開油門,儀表也不會顯示充電狀態。

放鬆油門時由於此輛測試車的刻意調校,並無明顯的「引擎煞車」情形出現。

體驗完直線表現後,順著導引指標回至原有出發點,在此過程中轉動著LUXGEN EV+ 電動車方向盤,可以稍微感受出由於下盤電池所增加的重心下沉感受,且技術人員表示,為了對應提升的車身重量,針對懸吊系統也重新設定,不過由於此輛LUXGEN EV+ 電動車乃最初的原型車款,許多系統依舊採取汽油車規格,如隔音材質、方向盤的輔助系統等,未來量產車後不但會移除多餘的引擎室隔音材料,還會整合方向盤的輔助系統動力來源於電動馬達上,可進一步的加以瘦身。


加諸了電池於車身底板後,LUXGEN EV+電動車車重提升近200kg,操控時會帶來更為沉穩的重心,且並不顯笨重。

由於拍照需求,體驗完LUXGEN EV+ 電動車的加速表現後,於此直線加速路段等待,一輛輛從靜止加速至100km/h LUXGEN EV+ 電動車呼嘯而過,那高頻的「聲浪」猶如使用電力驅動的高速鐵路般,相當特別。

高速巡航的LUXGEN EV+電動車發出的高頻聲音,猶如高鐵般的特別。

初步成果展示 同志仍需努力

但筆者也注意到,先前LUXGEN
表示,未來電動車的發展方向,為求統一規格,電池採取補充換裝的方式可能較具機會,也就是意味車輛將電池設計成抽取式,對於實用性會有所提升,但在LUXGEN EV+ 電動車上安置於底盤中的龐大電池,與上述目標上有一大段距離,也因此LUXGEN 表示從原型車到未來大量普及之路,尚有一段遙遠距離,不僅要政府單位的政策統一與執行,還要對應電池科技的發展,待一切到位後,車輛設計方可同步更新,而這一切都還需要努力時間。

透過短暫的體驗,對於LUXGEN EV+ 電動車的整體設計與實際表現,有著有限的遺憾,但看在與會的媒體眼中,LUXGEN 原廠人員從上至下對於此替代能源科技的發展企圖心,絕對有目共睹,雖然此歷史性的一仗是否能一舉成功,尚有太多變數待考量與驗證,但LUXGEN 所展現與國際平行的氣度與野心,與邁向Sustainable Mobility 永續發展移動科技的願景,讓此台灣自主品牌的品牌價值,似乎再度往上升級;能否成功?不僅機會絕對有,相信力挺的手一定更多!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 |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