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 2010 by 徐祖德
Filed under 讀者投稿, 車壇快訊
日產電動車能否開枝散葉,且看這輛Leaf能否脫穎而出了。
撰文/ 攝影:Tony
在洛杉磯車展舉行前一個月的10月份,安娜罕會展中心舉行了橙縣汽車展(OC Auto Show)。當然,規模上始終不及洛杉磯車展,但對於準備購買新車的準買家而言,橙縣車展絕對是不容錯過,因為基本上在美國市售的各大汽車品牌,都會在橙縣車展上爭奇鬥艷,作為準買家,此車展自然有一定的參考指標。
在會場內,今年終可見到日產汽車(Nissan)參展。這是一個別具心思的攤位,透明的帳幕,上面寫上Quality.From Altima to Z的字眼,的確,日產汽車這幾年質量好了不少,而且亦大刀闊斧去改進。在入口處,車廠便展示了首輛電動汽車Leaf及其充電方法;令人喜出望外的是,除了實物示範之外,還安排了實地試駕。

當然,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因為是筆者第一次駕駛電動車,以往只試過豐田Camry的CNG版,以及平治的Full Cell,電動車還是第一次試駕。在聽畢由講解員的20分鐘詳盡介紹之後,等到頸都長的我,終於可以開動這輛Leaf。廠方提供了幾輛Leaf電動車給參加者試駕,而每輛Leaf除了安排一位隨車的工作人員之外,隨行還有一位攝影師,也許將來有出鏡機會吧!

供測試的範圍是在附近大街繞一圈而行,Leaf的軚感很輕盈,甚至沒有感覺;加速也蠻順暢,由0-30mph若1分鐘左右,加速時除了稍為有些許摩打噪音之外,從發動到靜止也聽不到其他聲音,感覺有如置身在一個密閉的房間內。然而,波棍設計十分短小精桿,短得令人難於轉檔,也許是我太「Stupid」,又或是過份緊張,需要由工作人員提點才能完成。此外,也許有點得意忘形,回程時差點撞閘,能夠測試Leaf,心情實在興奮,以前的試車活動也沒試過這樣啊!當試車完畢之後,還要簽一張所謂「賣身契」,莫非……
將於今年12月在北美推出的Leaf,日產為她起了這個名字,當然是寄予厚望,希望將來可以開枝散葉。電動車畢竟是新的產品,況且日產亦投放了不少資源及心血,其實日產打從1947年就開始研發電動車,至數年前以Versa(Tiida)作為基礎,研發出EV- 01。自從Leaf誕生之後,不論美國或日本均廣受歡迎,訂單更超出車廠預期。

電動車其實並非一種全新概念,只是過往受制於電池技術、環境配套及成本等問題,因而未能得以普及。然而,隨著技術的提升,全球幾家車廠,亦開始研發電動車,例如三菱的i- MIEV、Prius Plug-in和Mini E等等。傳統汽車主要是以汽油作為燃料,面對傳統燃料快將枯竭,也許100年後,大部分汽車已不能再發動。為此,各車廠近年均不斷投放資源研發環保車,如10多年前,豐田便推出首輛Hybrid汽車Prius,其受歡迎程度而毋庸置疑,雖然是省油,但畢竟仍需依賴傳統汽油。而電動車則完全不靠汽油,以純電能作為燃料,可減低市區的空氣污染。

在這幾年,石油價格不斷上升,高峰時期更創出每加侖4.52美元。幸好,我是開小車,但也覺得肉赤,一個月埋單也要200多美元。換了是大型的SUV,一缸油更隨時過百美元,儘管今天的油價已回落至每加侖3美元多,但還是覺得很貴。反觀,Leaf每1度電才11仙美元,每次充滿電僅需10美元,每日通勤時間較長的話,絕對十分划算,一個月可省下很多油錢。

在試車會上,我們知道Leaf隨車有充電器(和安排專人上家安裝充電設施),亦有不少地方提供充電設施,例如洛杉磯國際機場、Santa Monica、Home Depot等等,換言之,不論在家充電或城市內也能找到充電站,而充電過程也很方便,只需要打開車頭,把充電接頭插入便可,只需約30分鐘便能充滿80%以上電力。雖說很方便,但若果在郊區,像15號州際公路上的沙漠地區,萬一車輛沒電,那就只有「死路一條」!可見將來,隨著幾款電動車引入美國,吸引更多人去使用,加油站覺得有利可圖的話,便會另設充電裝置,但願更進一步方便車主吧。

不過,Leaf的售價也不菲,在美國賣32,000美元一輛。車輛採用流線型設計,由於用了同廠Tiida的底盤,因此後座十分寬敞舒適;若果車廠能夠再包裝一下,用上皮座椅變成一輛Luxury Car的話,那麼,這三萬多元便值回票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