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引進手排廠商越來越少,儘管手排車仍然是性能保證,快過手排的自排仍是鳳毛麟角…近年來,台灣的手排消費者巨幅下滑,不少呼聲極高的性能車,正式引進之後票房慘得出乎預期,EVO VIII是最好的例子!
至於精打細算的車商,則對手排車採限量引進的策略,不求量多,只求掌聲,所以台灣只引進一批手排130i,怎麼看都是十足珍貴。
MITSUBISHI Lancer EVO IX
在台灣,上一代EVO VIII創造了兩個紀錄,第一、是台灣四百年來第一次合法引進的EVO,並且由總代理引進,是破天荒的一擊。第二、銷售狀況其差無比,於2004年引進的數量共計60部,直到去年還有庫存。
許多人將EVO VIII的悽慘銷售歸咎於180萬的售價,我則認為問題不出在售價,而是市場。假如以性能與售價的C/P值計算,180萬買一部速度可敵M3、改裝空間上看四、五百匹的悍車,這樣的價錢絕對值得。然而,那是單憑數據而論、光看熱鬧的角度,事實上,真正具備此等消費能力的買家多數不會花這筆錢買EVO,他們反而會買性能降等的歐洲車。原因很簡單,車子的名氣比性能重要,斤斤計較速度的人並不是不存在,而是斤斤計較速度的有錢人很稀少。
亦有人打趣地說,假如引進自排的EVO GTA,說不定能多賣幾部!說真的,我一點也不這麼認為,買EVO的人儘管稀少,卻都是非手排不可的族群;GTI的DSG告訴我們,快過手排的變速箱仍是手排,只是科技使得駕駛者省去踩離合器的動作罷了,MITSUBISHI有這種變速箱嗎?沒有,他們只有一般的自排變速箱;就算MITSUBISHI決定向BROG WARNER採購DSG變速箱,結果也只有增加售價,那就更賣不好了。EVO並非不值錢,而是在大眾的眼裡很難賣貴。

眼前這部EVO IX搭載了五速手排變速箱,前三檔的齒比顯得疏落,我相信WRX 2.5的齒輪分配亦是如此,卻沒有起步貧弱的情形,理由很簡單,排氣量加大了,扭力自然加大,渦輪遲滯自然隨之而滅。對本格派玩家來說,現在的WRX已不屬於剽悍的性能車,只剩EVO繼續舊路線,在環保意識強壓性能的今時,更顯得EVO的珍奇。
BMW 130i
要我選最純熟的自排變速箱,我一定選BMW的Steptronic。將時間回到五年前,BMW的直六引擎搭配六速自排變速箱有多震撼。之後,其他車廠紛紛實施六速化,M-BENZ、LEXUS更是將變速箱帶入七速、八速的領域;從試車的角度來看,六速的自排變速箱在任何時候都相當夠用,七、八速不僅是噱頭,更是為了與BMW做區分,予BMW在不必要的地方比高下。

既然Steptronics那麼好,買自排的130i不就好了嗎?答案不然,在我是過兩款變速箱之後,我強力建議手排款130i。原因是,兩者的駕駛樂趣分別不小,我在同一條山路試兩款車,發現手排130i的出彎動態明顯積極,特別是關掉DSC、二檔重油出彎,車尾馬上帶出,頗有Drift的樂趣。自排130i的操控亦不俗,卻做不出這項動作,這是專屬於後驅的標準動作,而且,這非所有的後驅都能做出這項動作;嚴格來說,在市售後驅房車當中,只有BMW做得最好;更嚴格來說,假如買不到BMW的精髓,買130i倒不如買120i。
這就是我推崇手排130i的原因,但目前國內已停止引進手排130i(一共只有20部),那些擁有130i手排的車主們要好好珍惜,千萬別輕易地把車子賣掉。
跟指動作
跟指(Heel & Toe)指的是退檔時,右腳在踩煞車的同時補油門。為何要補油門?這是因為變速箱從高檔降入低檔時齒輪轉速會隨之升高,但是引擎轉速不會自動升高,假如運用跟指補油門,將引擎轉速提升至變速箱同步,就不會造成頓挫,因而駕駛過程更順暢,更可以保護變速箱。
規格表
引擎型式:L4 DOHC 16V+Turbo
排氣量:1997c.c.
壓縮比:8.8:1
最大馬力:286hp/6500rpm
最大扭力:39.9kg.m/3500rpm
傳動方式:4WD
變速箱型式:五速手排
車長寬高:4534×1770×1450mm
軸距:2624mm
車重:1483kg
前後懸吊:
前 麥花臣+防傾桿
後 多連桿+防傾桿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
輪胎尺寸:235/45R17
0~96km/h:4.6秒
極速:248km/h
售價:約180萬
BMW 130i規格表
引擎型式:L6 DOHC 24汽門
排氣量:2996c.c.
壓縮比:10.7:1
最大馬力:265hp/6600rpm
最大扭力:32.1kgm/2750rpm
傳動方式:FR
變速箱型式:六速手排
車長寬高:4227×1751×1430mm
軸距:2660mm
車重:1450kg
前後懸吊:
前 麥花臣+防傾桿
後 多連桿+防傾桿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
輪胎尺寸:205/50R17
0~100km/h:6.1秒
極速:250km/h
售價:20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