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29601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F09_706.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一車一世界 : [車訊]BMW i-Series

發表者 討論內容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Series:2013法蘭克福車展搶先報:i-Series第二作品,BMW i8確認登場
AUTONET記者:張振群(08/08/2013)

2011年2月底BMW在德國慕尼黑發表i-Series品牌並投入電動車市場後,同年8月兩款概念車i3、i8即登場,為BMW開創新動力領域。事隔2年,2013年7月31日第一款都會電動車i3量產版在倫敦、北京與紐約一同盛大發表,實踐節能、環保、無汙染的未來生活願景。而打響i-Series名聲後,接下來也更期待i8的到來。



雖然i8概念車與i3概念車是在同時間亮相,但是量產車型卻沒有同步發表。由於i8是定位在駕駛樂趣十足的節能跑車市場,加上改採Plug-in Hybrid的油電複合動力系統,這些技術都比起i3還要更高一階,也因此研發的時間還需要更長一些。不過消費者也無需等候太久,BMW已經確定會在2013法蘭克福車展上發表i8。

目前所知的訊息來看,i8在車頭會配置一具1.5L 直列3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220hp最大馬力,匹配130hp電動馬達可讓i8在5秒內從靜止加速到100km/h;極速也有250 km/h的表現。加上出色的50:50車身配重以及BMW懸吊系統調校,可見i8與i3是兩款完全不同取向的車款,但都有i-Series品牌的節能精神。

別以為BMW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的亮點就只有i8或i3那就錯了,因為全新雙門車系4-Series Coupe、大型豪華休旅X5以及都會MPV概念車Active Tourer Outdoor concept,都列於車展的名單上,除了上述這些已確認的新車外,據傳性能車款M4亮相的可能性也相當高。而這些都搶先炒熱法蘭克福車展的話題。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Series:2013法蘭克福車展搶先報:量產版登場在即,BMW釋出i8規格細節
AUTONET記者:李孟儒(08/08/2013)
當2011年2月份BMW正式成立以電動車為主力產品的BMW i品牌之後,就已經喊出2014年第一款電動車產品i3將會上市的承諾,接著到了2011年8月,i3與i8兩款完全不同取向的概念車亮相,則是吹響了BMW i進軍新能源車產業的號角,而兩年後的2013年,不但i3量產版已先行發表,在9月份的法蘭克福車展上,i8量產版也將會正式現身,這也象徵著BMW i品牌的兩大先鋒已然到齊。



在i8量產版正式登場之前,BMW原廠也按照往例,先行公佈了部份的技術細節,其擁有4689×1942×1293mm的車身尺碼、2800mm的軸距以及1490kg的車重,車室內部則是採2+2的佈局;與i3量產版相同,i8量產版也採用了以輕量化鋁合金底盤與碳纖維強化塑料車體結構所組成的LifeDrive架構。


另外i8是全球第一款配備化學強化玻璃的量產車,而這項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智慧型手機上;在i8當中分隔乘客與行李廂的玻璃便是由兩層化學強化玻璃所構成,每層厚度僅0.7mm,中間則是加了一層隔音膜,這項技術不但提供車室內部優異的靜肅性,更讓玻璃重量減少50%;外觀則是採用符合空氣力學的低風阻設計,讓i8量產版同時擁有輕量化以及0.26Cd值的低風阻造型,創造節能與性能兼具的優勢。



在動力系統部分,i8量產版也搭載了原廠所謂的eDrive動力系統,但與i3量產版的純電動設定不同,其eDrive動力系統是Plug-in Hybrid設定,由1.5L三缸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搭配電動馬達以及鋰電池組所組成,並具備先進的智慧動力管理系統,造就其高效率的動力輸出表現;這具三缸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用來驅動後輪,排氣量為1499c.c.,最大馬力輸出231hp,峰值扭力32.7kgm,並搭配六速自排變速箱;而電動馬達提供前輪動力,最大輸出131hp/25.5kgm,整個eDrive動力系統的綜效輸出為362hp/5832kgm。


i8雖然採取跑車設計,卻能夠充分的將動力性能與綠化節能結合,使其同時擁有BMW傳統的駕馭樂趣與低排放、低耗能的特性;在引擎與電動馬達的共同輸出之下,i8僅需4.5秒即可完成0-100km/h起步加速的動作,極速為250km/h,另外在純電動行駛的情況下,擁有120km/h的極速,最大行駛距離可達35公里,同時更造就40.0km/L的油耗表現以及59g/km的超低CO2排放表現(歐盟循環測試)。


而LifeDrive架構對於i8在操控表現上,也有相當程度的幫助,由於包括引擎、電動馬達、電池組與其他電子裝置,再加上防碰撞結構等較重的車輛部件,都位於車輛底部的鋁製驅動模組當中,而車體客艙結構則是碳纖維強化材質構成,這使得i8擁有相當低的車身重心,應且具備了完美的50:50車身前後配重,搭配上20吋專屬鋁圈之後,使i8擁有相當敏捷的操控表現。



至於在電動系統方面,由於其1.5L三缸雙渦輪增壓引擎啟動時,除了驅動車輪之外,也會對鋰電池組進行充電,搭配上動能回收系統,能夠讓電池隨時保持在有電的狀態,若要用插電的方式來對電池充電的話,家用插座可在3小時內完成,至於公共充電系統以及BMW I Wallbox則是可將充電時間壓在2小時以內。


而藉由檔位的變化,i8也提供不同的駕馭風格,若將檔為由D檔換到SPORT模式,引擎以及電動馬達都將會全力輸出,同時由們的反應也將更靈敏,同時為了不斷提供電池能量,SPORT模式之下,動能回收系統在車輛滑行或煞車時都將更頻繁的運作,另外變速箱換檔的時間也將縮短,主動式懸吊系統也會將車輛懸吊調整至更熱血的設定。



至於在COMFORT模式之下,車輛輸出會在運動性與效能之間做出最佳平衡,並確保行車的舒適性;至於ECO PRO模式,則是會完全以低排放與耗能效率做最大考量,同時車輛系統會狀況決定是要啟動動能回收系統,還是讓車輛擁有更長的滑行距離,其他包括空調系統、座椅的通風加熱裝置以及車外後視鏡的加熱功能,都將以最節能但保持應有功能的狀態運作,另外車輛動力大部分將會由電動馬達提供,僅有在電力不足或是駕駛有更大動力輸出需求時,才會啟動引擎;在開啟COMFORT模式,且燃油與電量充足的情況下,BMW i8擁有500km的最大續航力,若同樣的條件以ECO PRO模式來行駛,最大續航力還能再增加20%。


而i8同樣擁有相當完整的主動安全系統,其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包含了ABS防鎖煞車系統、CBC彎道煞車控制系統、DBC動態控制系統、煞車輔助等多項功能,而DTC動態牽引力控制則是能夠提高車輛的操駕靈敏度與極限。

在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當中,BMW可說是將i3與i8視為整場的主秀,再加上三層樓高、300公尺長的室內車道,可說是相當的有看點。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Series:i系列上空新成員,BMW i8 Spyder概念亮相

i系列上空新成員,BMW i8 Spyder概念亮相

繼2011年2月份成立專精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的子品牌「BMW i」後,德國豪華車廠BMW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後,於2012年4月1日於官網上發表了i8 Spyder概念車相關消息,這款敞篷電動概念車也成為了i家族中的第3位成員。從i8油電混合跑車延伸而來的i8 Spyder不僅承襲了跑車的外觀,更能夠輸出較i8強悍的354匹綜效馬力,讓i8 Spyder成為內外兼具的油電性能車款。

繼2011年2月份成立專精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的子品牌「BMW i」後,德國豪華車廠BMW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後,於2012年4月1日於官網上發表了i8 Spyder概念車相關消息,這款敞篷電動概念車也成為了i家族中的第3位成員。

透明電池室設計,上空更添性能味

在整體設計上i8 Spyder仍承襲了i8諸多的設計元素,無論是BMW招牌的水箱護罩、頭燈造型、上掀式車門以及賽車風格的車尾,i8 Spyder仍具備了i8極具運動感的外型。但是相較於i8 2+2的4人座設定,i8 Spyder採用了2人座的雙門敞篷設定,這也讓i8 Spyder在車體尺寸上與i8有些許差異。i8 Spyder尺寸諸元為長4,480mm、高1,208mm以及寬1,922mm,並擁有了2,650mm的軸距;i8則為長4,632mm、寬1,955mm以及高1,280mm,軸距則為2,800mm。因此除了因為敞篷車之設定使i8擁有了較矮的車高,少了後座座椅也讓i8 Spyder在車身和軸距的尺寸上縮短,行李箱容量也從i8的150公升降至了100公升。

在整體設計上i8 Spyder仍承襲了i8諸多的設計元素,無論是BMW招牌的水箱護罩、頭燈造型、上掀式車門以及賽車風格的車尾,i8 Spyder仍具備了i8極具運動感的外型。

除了車體尺寸上的變動,i8 Spyder在車尾上之造型也與i8截然不同;相較i8車尾與車頂相接的流線造型,i8 Spyder在車尾上以漸層的鈑件和飾蓋包圍了用透明玻璃隔閡的電池室,塑造出類似超級跑車的後置引擎室造型。透明的電池室玻璃也如同後置引擎般,間接傳達了i8 Spyder之性能氣息。

i8 Spyder在車尾上以漸層的鈑件和飾蓋包圍了用透明玻璃隔閡的電池室,塑造出類似超級跑車的後置引擎室造型。透明的電池室玻璃也如同後置引擎般,間接傳達了i8 Spyder之性能氣息。

BMW也將由CFRP碳纖維復合材料打造的車體結構稱之為LifeDrive Architecture,搭配了其他由鋁合金打造之元件,共同達到輕量化的目的,使i8 Spyder油電混合概念車之車重壓在1,630公斤,這也讓i8 Spyder如同i8油電混合跑車,擁有了前後50:50的理想車身配重。

油電加勁,354匹馬力產出

如同i8雙門跑車,i8 Spyder採用了充電式混合動力,前軸上安裝了一個功率96 kW (約131 匹最大馬力) 的電動馬達,後軸則由一個223匹最大馬力的渦輪增壓3缸汽油引擎驅動。兩個動力元件可以產出最大綜效功率260 kW (約354匹最大馬力) 以及56 公斤米的扭力峰值。

BMW i8 Spyder 概念車能夠以5秒的時間從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最高時速則為電子限速的時速250公里。僅管擁有強勁的性能表現,i8 Spyder在歐盟規範下仍能夠達到公升33.3公里 (每100公里3公升) 的平均油耗。

這讓BMW i8 Spyder 概念車能夠以5秒的時間從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最高時速則為電子限速的時速250公里。僅管擁有強勁的性能表現,i8 Spyder在歐盟規範下仍能夠達到公升33.3公里 (每100公里3公升) 的平均油耗。但也因為1,680公斤的車重較i8之1,480公斤重了200公斤,i8 Spyder在加速力道和油耗上沒有i8的4.6秒從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以及每公升37.0公里的平均油耗來得亮麗。

當鋰離子電池充滿時,BMW i8 Spyder 概念車能夠擁有30公里的最大純電動巡航距離,i8 Spyder也可以選擇驅動前輪或後輪,或者時驅動全部車輪。車上的電子控制系統使i8 Spyder在任何情況下都擁有最佳之動力配置。

當鋰離子電池充滿時,BMW i8 Spyder 概念車能夠擁有30公里的最大純電動巡航距離,並且可以藉由內燃機引擎發電,將電力儲存在電池內,提高車輛行駛範圍。i8 Spyder也可以選擇驅動前輪或後輪,或者驅動全部車輪。車上的電子控制系統使i8 Spyder在任何情況下都擁有最佳的動力配置。

在內裝上的配色i8 Spyder也與i8有所不同,相較於i8藍白配色,i8 Spyder在座椅上採用咖啡色配色,車室中則運用了灰和黑色構成。

i8 Spyder也擁有了Eco節能模式和Sport模式供駕駛切換,在Eco模式下i8 Spyder儀錶板以藍色的背光燈顯示,若在Sport模式下則會呈現更為激情的黃色。在內裝上的配色i8 Spyder也與i8有所不同,相較於i8藍白配色,i8 Spyder在座椅上採用咖啡色配色,車室中則運用了灰和黑色構成。


原文出處: i系列上空新成員,BMW i8 Spyder概念亮相-U-CAR車壇新聞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Series:插電純跑BMW i8法蘭克福車展將正式亮相, 對手鎖定911

插電純跑BMW i8法蘭克福車展將正式亮相, 對手鎖定911.
編譯:TC HSU

下個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中,BMW 展區將有大量的”I”車型進駐. 除了即將在今年秋天正是販售的i3電動小車外, i8混和動力雙門超跑也即將亮相. BMW 目前對於i8的廬山真面目尚未完全公布, 但根據間諜照消費者依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這輛2+2的雙門跑車搭載了一具全新的1.5L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輸出228匹馬力,並搭配六速自排變速箱.

全新設計的鋰電池電動馬達也提供了額外的129匹馬力. 兩種動力的綜效輸出到達了357匹,扭力也有將近58公斤米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i8在全電動的情況下依舊可以行駛將近35公里. 且藉由快速充電裝置,用120V的插頭就可在3.5小時內充飽所需電力,(220V更只需1.5小時). 在電力充飽的狀態下,藉由油電的綜效動力,車輛可多行駛將近500公里的距離.


當然,能有如此高效能的動力輸出表現,除了動力部分外,車輛的本體設計也有相當大的關係. BMW i8除了採用大量的輕量化碳纖維材質作為車身結構的設計主軸外, 新世代的碳纖維強化塑膠材質也讓i8車身的鋼材使用減少了將近50%. 輕量化的目標徹底達成.  BMW i8雖然前衛且創新,但其車身設計依舊相當實用. 4.7米的車長與兩米的車寬與現行的市售跑車差異不大, 軸距也有將近2.8米,乘坐空間算得上舒適愜意.

BMW i8採用大量輕量化材質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配合電動馬達所帶來的額外重量. 為了提升與目標對手Porsche 911的競爭性, BMW 原廠也特意將車身總重壓低在1500公斤以下. 這樣的重量已經接近911 Carrera 4S的車重(1480KG).經過原廠實際的道路測試, i8的0-100KM加速表現為4.5秒,極速表現也有將近250KM/H的水準. 雖然比起911 Carrera4的400匹馬力,仍有一段差距,但以i8這樣的成績表現與令人驚訝的40KM/L的油耗, 相信在正式公開後, 勢必掀起搶購風潮.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Series:描繪未來都會交通新願景,BMW i3發表上市深入探討(上)
AUTONET記者:李孟儒(08/12/2013)

電動車能不能成為未來車壇的主流,相信目前沒有人能夠下定論,但BMW在成立i電動車品牌、i3量產版正式發表以及i8量產版也將於接下來的法蘭克福車展全球首演的情況下,確實是表現出放手一搏的氣勢;當然這樣的大動作也絕非有勇無謀,BMW在背後其實已經將所有能夠事先預想到的問題做好了全盤的配套規劃,要找出未完善的部分,相信還是要讓整個系統機制運作過後才會顯現出來。



而我個人認為,這次BMW i3發表上市之所以會受到各界重視,其實除了是第一個讓電動車上市販售的豪華品牌之外,i3從生產到賣出,甚至到了車主手中之後,與其他品牌目前已經量產上市的電動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首先從誕生開始,i3就有別於其他電動車;事實上,雖然車廠不斷強調電動車零排放的環保優勢,但其實消費者們並不知道,在電動車的生產製程當中,會不會產生更大更嚴重的污染,但這點疑慮在i3上就完全不用擔心,由於其LifeDrive結構是採取鋁合金底盤平台與碳纖維材質車體結構,使得i3的生產過程完全不需要傳統造車所需的沖壓與烤漆,也不需要焊接,所以讓i3在生產的階段,就比其他電動車來得節能減碳。





BMW i3的車室內裝同樣也是以天然、可回收為原則的材料打造而成,但目前許多人對於「環保材質」都有著容易壞,不夠精緻的刻板印象,但原廠卻透過天然揉製皮革、原木裝飾以及可回收材質,搭配出高質感、奢華的溫馨家庭氛圍;至於在銷售端,BMW先前也表示打算以線上銷售的方式來進行i品牌車款的販售動作,這點也能夠減少到相關資源的浪費,另外即便是BMW i的專屬展間,在建材的選用以及展間的設計上,都會以環保節能為最高原則。






另一個不同,就是在於售後服務方面;簡單來說,現在各品牌賣電動車的方式其實跟賣一般車款一樣,把車子交給車主之後,其他充電不方便、續航力等問題,都是讓車主自己解決,但BMW卻是把這些瑣碎的事情全部想好對應的方式,並透過ConnectedDrive聯網駕馭科技、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等科技加以解決,除了賣車之外也賣服務,這也讓i3即便價格比其他電動車要高,並與自家3系列相當,但在品牌價值與服務周全的情況下,相信還是能吸引不少人的入主。





舉例來說,BMW原廠提供車主BMW i Wallbox專屬充電器以及太陽能車庫頂棚的架設服務,在外面的公共充電站,原廠也提供了所謂的「ChargeNow」卡,能夠讓車主進行充電、付費的動作,另外早些日子在歐洲開始推行的DriveNow車輛共享服務,i3車主一樣能夠使用,最後就算車主要長距離移動,原廠也提供了i3車主專屬代步車的服務;另外,車主也能夠透過ConnectedDrive聯網駕馭科技來尋找充電站、DriveNow共享車站等服務,專屬App則是能夠監控車輛充電資訊與各項情況。

BMW i Wallbox




不過台灣的電動車環境畢竟不像歐美那麼成熟,即便BMW i3最快預計明年就會在國內上市販售,消費者勢必會對這款電動車抱持著許多疑問,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還是充電問題,尤其國內並不像國外多擁有自家的車庫,要裝設i Wallbox專屬充電器可能會遇到些許的問題;就這方面BMW表示,屆時原廠會評估消費者狀況來做出專業的建議,且在裝設的時候,也會請到台電的專業人員來進行,至於像是ConnectedDrive聯網駕馭科技所必須用到的連線服務,目前也正在與相關單位洽談當中;此外目前較屬意引進的車行為增程版本,本身擁有300km的續航距離,相信要應付國內的交通已經算是綽綽有餘;就算真的要遠行,國內車主同樣也享有專屬代步車的服務。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Series:都會通勤的藍色革命!BMW i3全球首演現場直擊
AUTONET記者:李孟儒(07/31/2013)
節能環保,可說是我們三不五時就提到的一個詞彙,不過這個浪潮,確實讓車壇在這幾年之間有了極大的改變,除了引擎Downsizing、Hybrid由電複合動力大行其道之外,電動車可說是許多品牌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車款;而在眾多投入電動車研發的品牌當中,BMW雖然不是最早的,但在成立BMW i品牌,且i3、i8概念車先後亮相之後,卻有著後發先至、迎頭趕上的氣勢;如今,隨著BMW原廠以倫敦、北京與紐約,歐亞美三大洲同一時間為BMW i3進行高規格的全球首演,不但象徵著都會移動革命的i3將逐步在全球進行上市的販售,BMW更成了豪華品牌當中第一個將電動車實際頭入販售的品牌。






BMW i3的車身尺碼為3999×1775×1578mm,軸距則是2570mm;事實上,再圓廠最後一次釋出偽裝照時,其實i3的外觀已經揭露得差不多了,但今天在看到實車之後,依舊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驚豔感,首先是頭燈的部份,相較於BMW傳統動力車型的雙天使環頭燈,i3的兩個頭燈都改為單環式設計,原廠表示是為了表達敞開雙手擁抱未來的意象,至於也是招牌象徵的雙腎型水箱護罩,因為不再需要進氣的作用,所以改為封閉式,另外飾框則是採用象徵潔淨的藍色;而原廠更提供了兩種單色、四種金屬車色讓消費者選擇。


現場展示車所搭配的輪胎乃是BRIDGESTONE的Ecopia EP500。


動力系統方面,BMW原廠相當自豪的強調,i3所搭載的電動動力系統,乃是完全自行開發而成,其電動馬達擁有170hp/25.5kgm最大動力輸出,與單速變速箱一同配置在車輛後軸之前,使i3呈現出中後置電動馬達、後輪驅動的動力系統佈局,7.2秒即可完成0-100km/h的起步加速動作,0-60km/h也只要3.7秒,其所搭載的360V鋰電池,擁有22kWh的容量,並且具備Comfort、ECO PRO、ECO PRO+三種駕駛模式,在一般的駕駛狀況之下,擁有130km到160km的最大續航力,若轉換到ECO PRO模式,最大行駛距離可延長20km,而ECO PRO+模式則是能夠延長達40km的距離;若有消費者有需求,原廠也提供一具擁有650c.c.的雙缸汽油引擎,作為選配的增程系統,這具汽油引擎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發電機的作用,在配置增程系統之後,最大續航距離可來到300km。



對開式車門讓車室空間有著較寬闊的視覺效果。



至於BMW i3量產車的內裝佈局,也是首度呈現在世人面前,值得一提的是,原廠相當強調所謂的〝永續性〞,所以在不僅i3的整個製程、選用的材質,甚至到銷售端的經銷商,都相當強調環保的概念,所以i3的內裝大量採用天然、可為收的材質來打造,另外大面積的玻璃搭配後排較高的的座椅位置,提供了乘客相當好的視野,對開式的車門更是方便乘客上下車動作;至於操駕介面也相當簡單明瞭,排檔採方向機柱式設計,位於方向盤的右方,並具有獨立的儀錶以及6.5吋或8.8吋的iDrive操控系統顯示螢幕。

後廂空間也比想像中來得大。



當然,除了這些比較硬性的資訊之外,其實BMW i3還有許多地方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學問,而在這趟三大洲聯合首演的活動當中,BMW在現場也請到了許多各自負責BMW i計劃不同部份的專家來為在場所有媒體一解心中的疑問,這部份就容我先保持神秘,未來的幾天內,AutoNet汽車日報將會帶來BMW i3全面性的後續相關報導,有興趣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8:2013法蘭克福車展搶先報:亮相在即,BMWi8量產版首現真身
AUTONET記者:李孟儒(09/04/2013)

2013年的德國法蘭克福車展已進入最後倒數的階段,各車廠預計要登場的新車名單大多已經確定,身為地主品牌之一的BMW,今年的參展陣容可說是相當豐富,除了傳動引擎動力的乘用車大軍壓境之外,綠能車款部份,除了早先日子率先亮相的i3之外,採用Plug-in Hybrid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的量產版i8也相當受到矚目,BMW原廠也是釋了一段預告影片,為i8進一步炒熱話題。



雖說影片只有短短的30秒,但多少看得出來,在外觀的設定上,i8量產版保留了相當多概念車時期的設計元素,但像是車外後視鏡、頭燈組與尾燈組,都有稍微的修改,使其能夠符合一般道路使用,而其低扁的車側剪影,更可以明顯看出i8濃厚的跑車性格;至於騎車身尺碼,先前原廠早已公布為4689×1942×1293mm,軸距則是2800mm、車重1490kg,並且與i3相同採用了以輕量化鋁合金底盤與碳纖維強化塑料車體結構所組成的LifeDrive架構。



其動力系統是Plug-in Hybrid設定,由1.5L三缸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搭配電動馬達以及鋰電池組所組成,並具備先進的智慧動力管理系統,造就其高效率的動力輸出表現;這具三缸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用來驅動後輪,排氣量為1499c.c.,最大馬力輸出231hp,峰值扭力32.7kgm,並搭配六速自排變速箱;而電動馬達提供前輪動力,最大輸出131hp/25.5kgm,整個eDrive動力系統的綜效輸出為362hp/5832kgm,僅需4.5秒即可完成0-100km/h起步加速的動作,極速為250km/h,另外在純電動行駛的情況下,擁有120km/h的極速,最大行駛距離可達35公里,同時更造就40.0km/L的油耗表現以及59g/km的超低CO2排放表現(歐盟循環測試)。

而1.5L三缸雙渦輪增壓引擎啟動時,除了驅動車輪之外,也會對鋰電池組進行充電,搭配上動能回收系統,能夠讓電池隨時保持在有電的狀態,若要用插電的方式來對電池充電的話,家用插座可在3小時內完成,至於公共充電系統以及BMW I Wallbox則是可將充電時間壓縮在2小時以內。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8:2013法蘭克福車展報導:節能跑車新紀元,BMW i8量產版登場
AUTONET記者:張振群(09/11/2013)

繼日前BMW在法蘭克福車展開幕前夕,發出i8量產版車側以及內裝定裝照後,原廠現在終於釋出更多i8的相關資訊。特別的是,外觀設計並沒有修改太多概念車上的科技線條,如雙腎型水箱護照外帶藍色邊框以及銳利的頭燈造型,搭配寬、低流線的車體以及上掀式車門,即便「i」系列車款以節能為產品訴求,但BMW仍賦予i8鮮明的運動風格。



不同於月前發表的都會車款i3,i8更著重於駕駛操控樂趣以及車輛的續航表現。因此動力採用 Plug-in Hybrid(插電式複合動力系統) ,在1.5L三缸汽油雙渦輪增壓引擎的配置下,單單燃油引擎就能爆發出231hp最大馬力以及32.6kgm的峰值扭力輸出。搭配前軸一具可輸出131hp馬力的電動馬達,讓i8綜合馬力達到362hp、扭力58.1kgm,在6速自排變速系統傳輸下,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只需4.4秒即能達成。




1.5L三缸汽油雙渦輪增壓引擎

前軸電動馬達

i8量產車的加速表現完全不亞於市面上其它跑車,且讓人印象深刻的是,i8更有平均40km/L的油耗表現(歐盟數據),這對於一輛「性能跑車」而言是個難以達到的成績。而多元的駕駛模式也能讓車主針對路況來做調整,基本的COMFORT、SPORT、 ECO PRO模式當然少不了,除i8可以純電力驅動35km;最高時速更有120km/h外,原廠表示若採COMFORT模式下就能讓車輛擁有500km的總續航表現(汽油以及電池續航)。






操控方面i8擁有前雙A臂以及後五連桿的懸吊設計,不僅讓車輛的動態反應更為優異,20吋的輕量化鋁合金輪圈也能間接提升操控品質,原廠還提供碳纖維輪框可選,進一步再減輕輪下負荷。當然與i3相同的LifeDrive車體結構也是操控上的一大功臣,由碳纖維強化塑料材質(CFRP)與鋁合金底盤所構成,讓i8車身總重僅有1490kg,無論在加速還是操控表現上都有所幫助。


科技配備上如Park Distance Control(停車距離雷達)、Cruise control system with braking function(具自動煞車的巡航系統)、Rain sensor(雨滴感知系統)列為標準配備。而High Beam Assistant(自動遠光燈調整)、Rear view camera(後視鏡攝影系統)、Surround View(環景畫面)、Speed Limit(限速警示)、Collision Warning with pedestrian recognition(行人防碰撞系統)則列為選配。最後,i8量產版本的售價以及上市時間BMW仍還沒尚未公佈。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Series:待市場反應再做其它決定,BMW i-Series有機會擴充其它產品
AUTONET記者:張振群(10/16/2013)

傾力投入資源並快速發展節能車款,是德國豪華車廠BMW追趕對手最驚人的一步。自2011年i-Series子品牌創立以來,陸續現身的兩款概念車i3與i8,也如期於2013年7月底和德國法蘭克福車展上發表,接下來除了i3已經進入量產並於年底開始交車外,i8也排定在2014年春天開始對外販售。



不僅要迎頭趕上節能主流,更要在其它競爭豪華品牌中取得先機。而這些日子以來BMW i3與i8已創造出相當高的聲勢與節能話題,所以i-Series的未來走向也將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不過由於現在i3還沒交車,i8更要等到2014年後,所以就算現在整體接單的情況不錯,原廠也不敢貿然再有其它動作。

例如i8可以發展敞篷形式的i8 Spyder,或者利用i3既有底盤平台延伸雙門車款等,這對於BMW來說絕對非難事,但現在似乎都沒有相關的消息傳出。不過日前一位原廠高層透露,i-Series接下來的新車計畫,將會在i3與i8之間填補一款i5,這可能會是一輛MPV或者中型轎跑車也說不定,最快在2015年就會出現。

無論i-Series未來是否會增加第三款、第四款車型,現在BMW最重要的,就是積極佈局i3和i8在節能車款中的地位,等到銷售成績漸入佳境時,再來拓展其它產品也不遲。加上BMW集團已經花費近6億歐元,在美國Moses Lake、德國Wackersdorf、Landshut與Dingolfing等地,設立CFRP碳纖維強化塑料材質生產基地,未來能迅速應對新車版件的生產計畫。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i3:BMW i3於阿姆斯特丹公辦試駕,駕駛感受獲得媒體好評[影片]

BMW i3於阿姆斯特丹公辦試駕,駕駛感受獲得媒體好評[影片]

BMW最近在阿姆斯特丹進行了針對i3電動車的公開試駕活動,許多媒體記者與部落客因此有了難能可貴的機會能夠看到這間德國豪華車商首款量產的電動車,並且體驗其駕駛感受以及用車的經驗。

下方影片來自於德國的 Ausfahrt.tv,他們相當細心的介紹許多 i3擁有的特色。雖然i3是一款電動車,但是依然是BMW打造的車款,因此駕駛感受是許多人相當好奇。這位部落客表示對於i3在城市內的操控感受相當喜愛,並且提到這款電動車行駛非常平順車室又相當安靜,速度還相當的帶勁。

另外,考量到BMW i3搭配了四條19吋的細窄輪胎,懸吊的設定能夠同時在舒適性以及運動化之間取得平衡實在是令人相當驚喜的事情。除此之外,i3電動車的置物空間以及車室空間的表現相當的優秀、寬敞,但是後座的部分侷限於車長的關係,如果體型較魁梧的乘客或許會覺得不太舒適。

最後,讀者們可以在影片中找到更多關於i3的體驗心得。我們也相當期待台灣何時能夠引進這款可愛的都會電動車。


[Source: carscoops]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 |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