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30417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F09_636.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05/5/13 5:47:56
極地風暴 Volvo V50 T5 AWD

文: 汪廷諤

上個月,Volvo旗下首部V8車款XC90 V8,以飽滿、精緻的加速表現震撼了北極圈,而本期,於芬蘭Ivalo試駕的第二款車─「V50 T6 AWD」,則將掀起一場極地風暴!

也許有人不認識V50,先替它簡單自我介紹。V50就是新S40的旅行車版本,同時與Ford Focus II、Mazda 3共用底盤平台,但品牌等級畢竟不同,V50或S40的車身/底盤要比Focus II或馬3紮實得多。V50具備跑車性能、靈活操控、動感外型及媲美休旅車的空間變化性,而原廠鎖定的銷售目標也相當符合V50種種優異條件:30~40歲的活躍年輕家庭族群。

配置頂級動力系統
AWD提供穩定操控


這次Volvo芬蘭Ivalo試車之旅中,原廠所提供的是V50頂級車型─V50 T5 AWD。與一般車型相同的是,V50 T5 AWD擁有跑車風格的車頂弧線以及大角度車尾輪廓,加上縮短的引擎蓋與座艙前移的設計,讓整體散發出強烈速度感。車艙內,亦融入可提供寬闊的空間感的漂浮式中控檯、電子恆溫空調、電動天窗與豐富的行李廂機能設計。

動力系統才是該車型的設計重點。V50 T5 AWD搭載一具2.5升直列五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220hp/32.6kgm強悍動力,且最大扭力於1500轉即可全數爆發,配合源自性能「R」車系、齒比綿密的六速手排變速箱,讓引擎更能充分發揮力量。看到這款引擎與變速箱的配置,不禁想岔個題外話:甫於本屆日內瓦Ford Focus ST版本正是使用這套動力Package,動力強勁可想而知。

另外,V50 T5 AWD還擁有整合Haldex液壓離合器的AWD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可於車輪打滑時,立刻分配、平衡前後輪扭力輸出,讓車輛可獲得較前輪或後輪驅動設計更穩定的動態表現。

V50 T5 AWD車型
雪地奔馳展雄風


在Ivalo冰雪遍布的道路行駛上,比XC90 V8更低的車身重心,賦予V50 T6 AWD更敏捷、靈活的動態表現,配合更清晰的路感回饋,讓沒有雪地駕駛經驗的我們感到信心十足。

就一般路面駕駛而言,200匹以上渦輪動力加上六速密齒比變速箱,絕對是性能的保證,上路試車,肯定讓車胎入三檔還「ㄍㄨㄞ」。但將此設定放在雪地中,反倒不容易駕馭,也甭想像在柏油路上一樣放肆;油門踩快、踩重了,即便是配了釘雪胎,突如其來的強大扭力,照樣讓車胎在1~3檔間空轉不停。

而油門控制在此時就顯得格外重要,只要循序漸進、適度地加重油門,車輛便像隻發狂的雪豹般向前奔馳,當然,強勁動力要能在雪上盡情發揮,非得借重AWD全時四輪驅動系統所提供的優異循跡性。

在各方面優異設計組合下,V50 T6 AWD在Ivalo道路上幾乎無人能敵,且輕輕鬆鬆直上150km/h,性能豈是搭載2.4升直五自然進氣引擎、前輪驅動的V50 2.4車型所能比擬。

靈活穿梭冰雪之間
路滑依然隨心所欲


記得上一期所提到的「雪地駕駛體驗場」嗎?XC90 V8以其噸位與車體尺寸,在測試場地中不時偏離軌道、掀起滿天飛雪的景象顯得迫力十足。但V50 T6 AWD在裡頭可穩當得很,就算將DSTC(Dynamic Stability and Traction Control)動態循跡控制系統關閉,敏捷靈活的操控性能,依然能讓駕駛人隨心所欲地帶領車輛順利通過各種測試,甚至演出漂亮的「拉力賽車」鏡頭。

僅供V50 T5 AWD行駛的Rally測試道上,由於彎道多、地面滑,開起來頗具挑戰性,而因車胎在此地循跡性較低,入彎前就得轉盤,讓車尾先行側滑過彎。不過,配合反打方向盤及油門控制,即使車身幾乎橫著進入彎道,駕駛人仍可明確地掌握整體動態,而在另一個冰雪圓形跑道中,更可全程以定速側滑過彎;和打電動一樣容易,但更為刺激、有趣。

面對規模較大的障礙繞錐/加速/煞車跑道,V50 T5 AWD一樣可快速、輕鬆通過整個測試,相較之下,體型魁武、軸距長的XC90 V8,整體反應就顯得有些遲鈍,不過,進行加速時,還是得遵循「漸進式催油」的準則,否則即使5秒過去、換到四檔,車子也不過向前約20公尺左右。

旅行車國人接受度低
T5車型引進評估中


Volvo V50的主要市場在歐洲,預估年銷售量為74,000輛,其中德國將是V50最大的單一市場,年銷售量預計在15,000輛左右。國內市場部分,V50 2.4車型已於去年引進,至於V50 T5 AWD頂級版本,Volvo Taiwan內部團隊目前正評估引進中,而據Volvo Taiwan表示,若決定引進,將會以五速手自排車型為主,六速手排車型不會現身國內。

新S40上市後,市場反應不如預期熱烈,而在不重視旅行車型的國內市場中,V50更難以伸展,或許這正是V50 T5 AWD仍處於「評估引進」階段的主要原因。好產品不賣座、不暢銷是件可惜的事,V50與S40都是例子,而其中的問題與癥結,相信離不開車款售價等級與品牌形象之間的平衡性,但要如何平衡,就看Volvo Taiwan的功力了。

試駕感言

身處極地,車輛實難以展現全部實力,但具備全時四驅系統的V50 T5 AWD,在此地彷彿如魚得水,而若將環境背景轉至國內,經T5引擎與六速手排加持的V50 T5 AWD,恐怕連雙B也得敬畏三分。V50 T5 AWD兼具動力強勁、操控敏捷、置物空間寬敞與豐富機能性等特點,可說包辦了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想換車?不妨將V50 T5 AWD列入考慮!

周密安全設計 保護乘客及行人

Volvo V50同時具備了以不同等級鋼材製造的專利設計車頭、以及完備的車廂安全防護系統。原廠表示,V50在撞擊時的有效潰縮防護方式與大車不同,由於潰縮的部份必須侷限在較小的空間之中,因此須運用不同鋼材料本身特性,盡可能吸收撞擊力量。

Volvo V50的車頭結構可分為多個區域,當發生撞擊時,每個區域都會發揮各自的功能;如外側部分的變形幅度最大,而愈接近車廂的部分,變形幅度就愈小。為使每個區域都擁有正確的物理特性,Volvo在設計製造時使用了四種不同硬度的鋼材,加上引擎本體採用橫置安裝、且體積較小,更能提供有效的安全空間、達到防護效果。

此外,Volvo V50還配備了SIPS(Side Impact Protection System)側撞防護系統、側面安全氣囊、IC防護氣簾、以及WHIPS(Whiplash Protection System)脊椎撞擊防護系統等豐富被動安全設計。

對於「行人」的安全防護,V50也有一套!V50採用簡潔而平滑的車頭造型,保險桿正面亦為軟性結構設計,加上特殊設計引擎蓋、前葉子板以及汽缸頭和引擎蓋之間有多達70mm的潰縮空間,當發生撞?時可發揮良好的吸震能力,大幅緩解撞擊力道與對傷害行人的傷害。

V50 T5 AWD誕生地─比利時VCG工廠

比利時人民生產力高且重視品質,正因如此,Volvo於1965年選擇在比利時Gent(根特)設立了海外組裝廠(Volvo Cars Gent,VCG),現在,Volvo旗下如V50、S40、S60與V70等車款,均在VCG工廠進行組裝與製造工作。

工廠員工共有4,900人,其中88﹪是當地人、12﹪是外國人,男女比例則為96:4,並以三班制輪班工作,工作項目則為焊接、塗裝及全車最終組裝。VCG在提昇產能及效率上不斷精益求精,而透過習自日本企業的管理哲學、引進高科技生產機具與組成自我管理團隊(Self Management Team)等方式後,員工與生產流程充滿效率,同時將錯誤與瑕疵率降至最低,進而造就一小時生產57輛車、每天產能為1,222輛(星期五則為1,086輛)、年產量可達270,000輛的優異成績。

內容圖示
url email imgsrc image code quote
樣本
bold italic underline linethrough   












 [詳情...]
valid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預覽不需輸入認證碼,僅真正發送文章時才會檢查驗證碼。
認證碼有效期10分鐘,若輸入資料超過10分鐘,請您備份內容後,重新整理本頁並貼回您的內容,再輸入驗證碼送出。

選項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