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 |
充電8小時最多可行駛200公里,採快速充電方式半小時亦能達到80%滿電狀態,Nissan Leaf以其大幅升級的電池續航力補強了實用性,成為世界首部行銷全球的純電動車。終於有機會試駕世界第一款銷售全球的純電動車─Nissan Leaf。這次的活動起點為Nissan全球總公司所在地的神奈川縣橫濱市,試駕時間為三小時。
試駕的Leaf以接線充電狀態停在Nissan總公司的地下停車場,我們也是在這樣的狀態之下開始試駕活動,實際上車前,每人各收到一支行動電話,可使用專屬的應用程式在上車前就啟動空調,讓車內預先達到舒適的溫度。在接線的狀態下啟動空調,也可以減少車子本身的電力消耗。
普通的汽車在啟動引擎時,會傳出振動以及排氣聲浪,讓駕駛者知道車子已經準備好可以上路了,但是純電動車當然沒有這些狀況:啟動Leaf時,只會聽到電子提示聲。聽到特殊的啟動提示聲之後,就可以把車子開走了,一開始感覺還沒什麼不同,但當你大力踩下油門(這裡或許應該叫做電門吧)時,起步加速的扭力相當於排氣量4公升的汽油引擎車。
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的感覺與普通汽車無異,讓人會忘記這是一部純電動車,當然,這也是因為近來的汽油引擎車在引擎的噪音及振動方面都抑制得很好,所以在這裡可說是不相上下。Leaf的扭力輸出和油門(電門)深度完全成正比,這並不是經過了什麼特殊的調校設定、而就單純只是電動馬達本身的特色而已。
上了高速道路之後,行駛感受仍然和在一般道路上無異,但值得大書一筆的是它高水準的穩定性,Leaf車內從電池開始、所有的重物都置於車體中心下方,以確保車身配重絕對平衡,因此能夠實現極佳的動態穩定性,四條輪胎對於路面的貼地性感覺非常好,提昇穩定性的功臣不只是車身配重而已、還包括細緻的驅動扭力控制,電動車與汽油引擎車在這方面的差別之一,就是前者可以清楚感受到扭力管理的反饋。
若是一般的汽油引擎車,在高速道路上維持固定的車速有利於油耗,但Leaf在這樣的狀況下卻反而會縮短續航距離,因為純電動車的電力消耗與空氣阻力完全成正比、也就是車速愈高愈耗電,而且是以等比級數攀昇,舉例來說,若以30km/h時的空氣阻力為基準,60km/h時就是4倍,90km/h為9倍,120km/h則達到12倍。
![]() 舉凡高速道路加油站、市公所、Nissan銷售據點等地均有設置充電設備。 |
因此,下了高速道路、回到一般道路,續航距離就會慢慢回昇,因為它是根據當前的行駛狀態來預測續航距離,也就是推估以當前行駛狀態開到電力耗盡時所能行駛的距離。Leaf的行駛模式分為一般模式與節能模式兩種,節能模式會抑制馬達動力輸出,因此在走走停停的塞車路況下非常有用,但若以節能模式行駛高速道路時,就會感覺到加速鈍鈍的、甚至有可能影響整條道路上的車流步調,近來用路人常常會有「就是那部電動車在擾亂車流」這種說法的趨勢,所以請注意自己駕駛電動車時不要成為路隊長。
不過,電動車要去哪裡充電呢?這是很大的課題,本次預定的試駕時間雖然很長,但沿途都有安排經過Nissan各充電據點,因此只要考慮會花費多少充電時間而已。然而,我卻沒能經歷這種充電的體驗,大家都知道日本在3月時發生了大地震,而大地震剛好就發生於我們試駕Leaf的時候。
試駕活動的地點距離震央約400公里左右,試駕現場的震度大約比5級高一點,但正在試駕中的我卻沒有感覺到搖晃,一方面主因是當時正以低速行駛在一般道路上,而Leaf的阻尼性能大概也有些許的影響。我之所以會知道發生地震,是因為看到路上的紅綠燈全部熄滅了,當時立即打開收音機,才收聽到發生了大地震。
在這種人力不可抗的意外下,我只好先隨便找個附有充電設備的加油站,但由於停電,因此也無法充電,更有甚者,停電讓汽油及柴油泵浦也都失靈了,因此其他車輛連要加油也沒辦法。電動車只要停電就玩完了,不僅如此,這次經驗還令我深深感受到一般汽車在停電時也不能補充燃料。
地震引起了海嘯、海嘯破壞了核電廠,全日本的用電有1/4(25%)以上倚賴核能發電,電動車屬於供電鏈末端的環保產品,但如果電力來源多來自核能的話,這種環保車的環保性就不知該如何維持下去了。我們真的有善用一切能源嗎?怎樣的能源方式才是對的?現在的生活方式正確嗎?若不整體考量這些事情,就會落入非常分歧的窘況。這次的Leaf試駕剛好與核電事故同時發生,說不定也是上天所安排的啟示,要我們真的好好「想一想」。
■試駕感言─大異其趣的駕駛經驗
駕駛Honda的輕度油電混合動力車(以引擎為主),感覺和傳統純汽油引擎車沒什麼不同,駕駛Toyota的重度油電混合動力車(以馬達為主),一開始會有些不習慣,而駕駛Nissan的純電動車,就是更不一樣的體驗了:扭力與油門完全同步、隨傳隨到,你不妨把它想像成電動遙控車的放大版(從搖控變成自己在開),這樣應該會比較好理解。身為第一部世界量產的電動車,Leaf仍然完全顧到汽車所有應具備的本質,動力旺盛、操控穩定,希望這個「第一部」也就能成為業界的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