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 |
很難以想像這麼大一部「全尺寸MPV」竟然擁有如此靈活的身手!開著它穿梭在台北巷弄,竟然比迷你的Yaris還輕鬆?!強調操控樂趣的本田,即便是MPV車型也不放過。
即便配置了VCM(Variable Cylinder Management可變汽缸運轉管理)系統,高速公路行駛時只有3個汽缸運行。但重達2200kg、引擎排量達3471c.c.的Honda Odyssey,其高速公路油耗也僅有11.8km/L的水準,因此即使它擁有同級車中最佳的操控性能,也注定屬於「小眾族群」!而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是,在台灣市場,金字塔頂的消費者不會花超過150萬元的預算去買H廠徽!因此這部「性能休旅」注定要與Honda Legend一樣曲高和寡。
圖中的試駕車也是由「正佳汽車」所引進,這是因為台灣已經有人下訂、指明要買「美規Odyssey Touring」車型,因此這部要價近270萬餘的本田休旅旗艦才有機會踏上台灣的土地。
我們必須說Honda真的厲害,雖然座椅的樣式看起來不怎麼樣,但不論是舒適度或是包覆性都令人非常滿意!刻意拉高車速過彎時、人體並不會左右晃動。BMW的座椅設計也是如此,就算沒有刻意塑造出蝶翼的造型、椅背還是可以將駕駛人牢牢固定。BMW與Honda除了造車理念相同、就連座椅設計的造型也十分類似。
Odyssey在北美當地共有LX、EX、EX-L、Touring與Touring Elite等五種級距,引進台灣的是沒有配置HID頭燈的Touring等級(頂級的Touring Elite增設HID、BSI盲點警示系統、650W多聲道音響系統等配備)。所有的車系共用同一具3.5升V6引擎,但級距不同、變速箱也有5速與6速的區別。
![]() Odyssey是部稱職的家庭旅遊用車,更是部性能與操控兼具的大型MPV。 |
Touring等級均配置6速自排變速箱與235/60R18等級的「巨型輪胎」,但之前我們說過;變速箱每增一檔約可降低5%的油耗,因此即便Touring車型的輪胎更大、車身也更重!但平均油耗還是比搭載17吋輪胎的車系為低(9.3km/L與8.9km/L)。雖然圖中的Odyssey配置了6速變速箱,但它的排檔座設計卻簡單到令人不敢置信,甚至連「手動換檔」的設計都沒有!更遑論國產車中常見的「方向盤換檔撥片」了。
排檔頭上有一個「D4」按鈕,而儀錶板上的檔位顯示也僅有「P-R-N-D-L」、而且還是用最傳統的綠色燈號指示。根據過去的慣例;這樣的設計代表Odyssey平常僅有5檔位正常運作,第6檔為高速公路專用的超比檔,僅在車速超過90km/h時才會作動。當按下「D4」按鍵時,變速箱最高檔位便會被限制在第4檔,藉以拉高引擎轉速、提供較大的扭力輸出。而L檔位最高僅跳至3檔且沒有設置任何類似「Sport運動模式」、「Snow雪地模式」的按鍵,對於變速箱電腦自身的動力輸出控制,Honda顯得相當有信心。
與同為3.5升的Infiniti車系相較下,Odyssey溫和的起步性能,是明顯的被抑制在輪胎儘量不打滑的程度之內,因為在時速40km/h左右的再加速表現上,強烈的貼背感讓人直覺這具單凸輪軸設計的V6引擎確實是以「低速扭力」強大為設計出發點。佐以前述傳統的變速箱檔位顯示,清楚地顯示Honda刻意簡化了駕駛行為,駕駛人不需先設定一大串運轉條件,然後在一堆燈號中開車!
駕駛Odyssey變得很簡單,只要發動引擎、將變速箱檔位排入D檔就行了!其他的事情通通交給電腦搞定。對了,講到簡化系統;去年6月發表的Odyssey依然使用傳統的電門鑰匙而不使用Keyless設計,堅持走自己的路、實在有夠傳統!
與目前國內販售的VW Multivan、Toyota Sienna截然不同,Odyssey有其獨到的設計思維,它的車身剛性與操控反應沒有Multivan那麼硬派!而車艙內的豪華程度也沒有Sienna那麼氣派。它以一種「崇尚自然、本能反應」的設計思維來與對手競爭,Odyssey或許可以贏得少數CEO的青睞;因為他們不想搭著「制服車」出門赴宴或打球休閒。Odyssey也是一部稱職的「家庭旅遊用車」,但當精明的女主人問到這部車未來的「二手殘值」與「脫手容易度」時,身兼駕駛與捆工的男主人恐怕很難買得下手!
■試駕感言~不像MPV的MPV
雖然Odyssey車身龐大,但不論是方向盤手感或是車身動態都像中型房車般靈活!不幸的是,這不是CEO想要的,而且在台灣沒有人會花150萬以上的價格去買H廠徽。因此即便Odyssey產品力夠強,但這個階層的台灣消費者還是不會買單!然不可諱言的,以一部長逾5米的「全尺寸休旅車」而言,不論乘坐舒適性、動態調校甚至是製造用料,Odyssey確實是該級距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