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29334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IMG_00012.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10/7/8 2:12:02
AUTONET記者:蔡志宇(07/08/2010)


在試駕行程正式開始之前,我們詢問了有關LUXGEN7 SUV所使用的〝Think+〞車載資訊平台是否有與MPV車型差異之處,其實詢問的重點並非在於是否有針對SUV車型所開發的第二套系統,而是在於對軟體的瞭解,透過LUXGEN7 MPV已經上市所得到的市場反應,軟體開發商要針對消費者所反應的項目改善應該只是程式上的修正,並且提供車主回廠以電腦進行更新或是修正即可,其彈性正如同LUXGEN先前在產品解說上所提到的,在地產業所擁有的優勢;因此根據解說人員表示,LUXGEN7 SUV在系統上修改最多的應該會是增加更為完整的衛星導航圖資,而新版本的〝Think+〞車載資訊相關軟體也已經在測試之中,未來將提供給MPV與SUV車主回廠免費升級的服務。

而當我們開啟車門進入到LUXGEN7 SUV的車室中,老實說這樣的質感是值得其他國產SUV學習的,並非單純的強調豪華與分散各處的複雜化,LUXGEN7 SUV大部分的機能操作以一條環艙飾調控制在中控台下半部集中處,而將上半部留給單一10.2吋大螢幕,儘管兩側的頗像家庭劇院喇叭的配置其實是冷氣出風口,不過視覺上除了相當有震撼力之外,也反映出3C設計思維的簡約感,同時面版上多餘的層次去除之後,少掉了偶爾不平整的機會來顯示出廉價的觀感,搭配上縫線皮革座椅與門飾板,鋪陳的質感確實有進口車的氛圍。

LUXGEN7 SUV的內裝鋪陳的確讓人驚豔,頗有進口車規格。


除了〝Think+〞車載資訊平台(Eagle view+ / Side view+ / LDWS+ / Night vision+)已經是大家相當熟悉的智慧系統之外,LUXGEN7 SUV的試駕中,我們的確被更多智慧化的設計所吸引;首先在更新圖資的原廠導航系統部分,其介面令試車組覺得相當有趣,在10.2吋銀幕下方的部分是比照手機螢幕的模式來設計各種圖示,並且在椅背上的肩上喇叭負責語音的提醒輸出,使用起來相當親切以及新奇有趣;而領先國際車壇的10.2吋大銀幕簡直跟一部小筆電一樣大小,除了〝Think+〞車載資訊平台之外,影音部分所搭配的音響為JBL(視車型選配)。這樣的規格似乎只有像台灣這樣3C產業發達的國家才辦的到。

LUXGEN7 SUV的新版導航系統也將提供給MPV車型免費升等。

影音部分,除了螢幕大之外,椅背上的喇叭更是相當令人滿意的配備。


另外在排檔座旁邊的〝PTG ON〞按鈕,能夠控制電動尾門的模式也是相當獨特,考量到台灣市場機械式停車位或是較低矮的停車空間會讓電動尾門有碰撞的危機,因此LUXGEN相當貼心的設計了這樣的機制,讓車主能夠自己控制「全自動」與「半自動」的電動尾門開啟方式;而LUXGEN7 SUV也領先車壇,首創配置了自動防盜座椅,只需按下駕駛座左側面板上的按鈕啟動,在車主離開車輛啟動遙控鎖之後,駕駛座座椅便會自動前移至無法駕駛的位置,而考量到勿夾的風險,該位置的設定皆是經過考量。

此按鈕便可開啟自動防盜座椅。

遙控將車門上鎖,此時座椅會自動移至防盜位置。

座椅頭枕的設計是LUXGEN的招牌,而電動調整只有駕駛座有。


在後座部分,除了提供獨立出風口與坐墊下的置物空間之外,LUXGEN還特地位後座乘客配置了AV端子、耳機孔與車頂的化妝鏡,而在第二排座椅打平之後,LUXGEN7 SUV還能夠提供第三排座椅的配置,提供如同AUDI Q7等級的LSUV大空間;整體來說,LUXGEN7 SUV的內裝與空間已經符合國產SUV的高標準,加上獨步全球的科技配備,的確是給消費者台灣市場獨有的體貼,而接下來的操控表現是否也會讓人有驚艷之處,請持續鎖定接下來的試車報導。

後座座椅下方有置物空間,而椅背放倒必須將坐墊先向前移。

非平坦式行李廂空間。



內容圖示
url email imgsrc image code quote
樣本
bold italic underline linethrough   












 [詳情...]
valid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預覽不需輸入認證碼,僅真正發送文章時才會檢查驗證碼。
認證碼有效期10分鐘,若輸入資料超過10分鐘,請您備份內容後,重新整理本頁並貼回您的內容,再輸入驗證碼送出。

選項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