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29349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IMG_2473220.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10/6/17 7:44:43
AUTONET記者:王柏偉(06/17/2010)

還記得去年法蘭克福車展現身的Audi R8電動概念車款e-Tron嗎?當時其尚在車展前,Audi便在官網中預告了e-Tron的現身計劃,與德國雙B 技術上的較勁意味頗濃,在那之後Audi更將e-tron推向賽車殿堂,由賽車手Frank Biela駕著純電動的R8 e-Tron在Le Mans賽道上奔跑,向全天下召告電動車的強悍性能與先進技術。


R8 e-Tron以四具電動馬達取代原本的V10汽油引擎(前後輪軸各兩具),讓其有如quattro四輪驅動的操控,總輸出動力達最大馬力313hp及誇張的458.87kgm峰值扭力,再搭配具有扭力轉矩配置前30%後70%的動力輸出,讓Audi e-Tron於0-100km/h的起步加速有4.8秒的好表現。

負責供應四具輪內馬達電能的42.4 kW/h水冷式鋰電池組配置於雙人座車室後方,讓車重配置維持在42:58的比例,符合中置引擎超跑的要求;除了電池組與取代內燃引擎的電動馬達外,量產化的e-Tron還有更深一層在效率與實用度方面的考量,而今現身Le Mans賽道的R8 e-Tron,正是Audi在技術發展上的最佳驗證。

以R8為基礎打造的R8 e-Tron,車身尺碼調整為4430×1900×1250mm,軸距2650mm,車頭與一般車款相仿採當框架式水箱護罩,兩側並融入大型進氣口,寬扁的車身加上高扭力的電動馬達,R8 e-Tron在Le Mans賽道的表現正如外型睥睨群雄。




輕量化結構加上ASF(Audi Space Frame)技術,R8 e-Tron不僅在車體獲得強化,同時更提高電動車的效率輸出;類中置引擎賽車的動力配置,e-Tron將主要以前30%後70%的輸出力道行駛,遭遇不同情況時則可依勢調配四具馬達的輸出比例,且如配備quattro系統的車輛一般,e-Tron在每個車輪馬達上有類似差速器功能的短軸控制縱向動態,讓馬達能提供足夠的驅動力達成加速度需求,當發生過度轉向或轉向不足現象時,更能藉四輪的動力配比將車身動態在毫秒間調整回理想狀態;前軸雙橫臂式懸吊與後軸trapezoidal-link獨立懸吊以鋁合金材質打造,偏硬的彈簧設定與阻尼系數在精準調校下讓操控能與卓越的性能同步提升,與此同時,其乘坐舒適性仍不因而犧牲。

其電能儲存裝置在家用插座(230V/16A)充電下(插座在原來的油箱蓋下方),約需耗時6-8小時可充足;採較高的電壓輸入 (400V/63A)則僅需2.5小時;除了日常的充電外,車輛在行駛時也可透過煞車時將動能回收轉換為電能回充至電池。

在內裝上與一般R8相異的部份主要在儀表的呈現,取代環型指針式儀表的e-tron,以圖表顯示驅動模式、動能回收與電池電量。而和R8相仿之處則在其同樣備有駕駛模式的控制選項,讓其得以透過線傳技術選擇期望的性能與動態表現。



內容圖示
url email imgsrc image code quote
樣本
bold italic underline linethrough   












 [詳情...]
valid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預覽不需輸入認證碼,僅真正發送文章時才會檢查驗證碼。
認證碼有效期10分鐘,若輸入資料超過10分鐘,請您備份內容後,重新整理本頁並貼回您的內容,再輸入驗證碼送出。

選項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