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30063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IMG_60D_00114.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04/12/7 15:56:45
網路電話VoIP(一)不賺通訊財的人是傻子

圖文.數位之牆牆主 黃彥達

網際網路革掉電信業者老命的時間點已經來臨?

◎「通訊財」遠大於「媒體財」

2003年10月31日,一位台灣師範大學的學生來信,信中提到他認為即時傳訊軟體(IM,Instant Messenger ,即Yahoo! Messenger,MSN 或者 ICQ之類的軟體)將來在廣告行銷上的運用大有發展潛力。

但是他同時也大惑不解,因為他發現,包括Yahoo!或是微軟都並未在這方面有較積極的嘗試,而他所參考的相關文獻也都不看好這樣的作法,這些文獻認為使用者在使用IM的時候比較主動,對廣告會反感。

我回信說道,IM未來的機會並不在賺取「媒體財」,而在賺取「通訊財」。這下子他更加疑惑,因為到目前為止,IM雖然是個好的通訊工具,卻一直無法對使用者收費,空有千萬用戶卻賺不了錢。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IM的收費方式將遠超過你現在的想像。要消費者付錢使用IM,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然而一旦將IM與網路電話,行動通訊等服務整合,整個電信與網路產業的結構將發生變化。

你現在所看到IM與電信業結合的應用,都只是非常初步的應用而已。真正的變革會在幾年後發生,IM的利潤將會非常可觀。而在那真正的變革發生之前,將IM當作廣告平台只是廠商的副業,賺不了大錢。

如果您知道電信業(依靠通訊服務營利)的營收與利潤要遠大於媒體(依靠廣告營利)數倍以上時,就會知道,有機會賺通訊財卻不賺的人,是傻子。」

◎Skype ,帶來過度的驚嚇

2004年七月底,網路電話軟體Skype 的創辦人Niklas Zennstrom因為與台灣的入口網站PC Home Online合作推出繁體中文版,而來到台灣進行了一場演說。

這個軟體的外觀與一般的IM非常相似,但是它的主要功能卻是讓電腦前的人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講電話。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稀奇,因為這種VoIP軟體和服務早就有了,利用傳統IM也可以做到語音交談。

稀奇的是,由於採用P2P 架構(Peer to Peer),通話品質出奇的好,讓人大感不可思議,擺脫一般人「網路電話品質很糟」的印象。加上通話免費,也因此短時間內迅速在全球吸引了1600萬用戶。

兩台安裝Skype 的電腦,就可以透過接到電腦的耳機和麥克風交談,只要是電腦之間對打就是免費,因此很多人用於取代國際電話。如果打到一般的電話號碼,還是需要付費,不過卻也相對便宜。

採用P2P 架構的優點在於,透過Skype 交談時電腦是直接連線,不需經過任何伺服器中介處理通話資料。因此Skype 和傳統電信業比起來營運成本大幅降低,不似傳統電信業者必須採購與維護昂貴交換設備。

Niklas Zennstrom在台灣的演說,吸引了大量的電信業者與網際網路業者前往朝聖。人人都知道這雖然只是開端,而Skype 公司也還沒有獲利,卻沒有人敢小看這東西未來的影響力。

有趣的是,Niklas Zennstrom在演說中不斷表明:「我不是故意要跟電信業作對!」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只能一笑置之(不然你以為講台下滿屋子的電信公司總經理和副總們為什麼來聽你演講?)

然而當我們仔細深究電信業生態,會發現他所言非虛。事實上 Skype 雖然靠著提供免費網路電話服務起家,卻無法靠免費營利,將來真正要賺錢還是要靠電信業者,此刻無論如何不能得罪傳統電信業。

◎網際網路的下一步,在網路電話

值得高興的是,在入口網站已經變成傳統產業之際,網際網路上又有不少新興的變革產生,網路電話(VoIP)就是其中之一。這幾個月以來,已經陸續有入口網站投入網路電話市場。

主要市場在中國大陸的入口網站Tom Online,已經於2004年10月25日宣佈與Skype 合作,推出簡體中文版的Skype 免費下載。知名的電子郵件服務提供者 263,也推出了「E 話通」視訊網路電話服務。

台灣的入口網站蕃薯藤也在11月份推出網路電話服務。這個服務是與第二類電信業者合作,提供了電腦對電腦,電腦對一般市話,以及電腦對手機的通話。如果消費者購買了網路電話機,也可以互相對打。

因為網際網路業者的投入對於傳統電信公司造成一定的壓力,台灣也有第一類電信業者打算推出軟體網路電話,也是透過電腦上安裝軟體來進行語音通話。然而,這樣的服務其實第二類電信業者早已提供。

這樣的熱潮,會讓人錯以為網際網路革掉電信業者老命的時間點已經來臨,然而眾多媒體所下的類似結論,其實太早也太誇大了。筆者認為這其實會是一個艱辛而緩慢的過程,是「演進」而非「革命」。
內容圖示
url email imgsrc image code quote
樣本
bold italic underline linethrough   












 [詳情...]
valid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預覽不需輸入認證碼,僅真正發送文章時才會檢查驗證碼。
認證碼有效期10分鐘,若輸入資料超過10分鐘,請您備份內容後,重新整理本頁並貼回您的內容,再輸入驗證碼送出。

選項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