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
|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29852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
|
|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09/9/18 6:38:52
 |  |  |
 |  |  |  |  |  | | LUXGEN EV+電動車的不同,就在這引擎蓋下... |
| |  |
 |  |
相信從(上)篇的介紹,車迷朋友對於LUXGEN EV+電動車的誕生背景,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且從搭配的圖片中,也可看見其與LUXGEN7 MPV的高度共通性,說實話,當LUXGEN EV+電動車靜靜的停在那,要從第一眼判斷出與汽油車款的不同,的確不容易,就算LUXGEN EV+電動車已經啟動…那近乎無聲的「怠數」聲,除非你再寧靜的四週環境下,不然一般喧鬧的大馬路旁,你還是會以為一輛LUXGEN7 MPV,就這麼處在關閉引擎的停車狀態中。
|
簡單的開場白,輕鬆道出此次試駕主角LUXGEN EV+電動車的兩大特性,第一,立基於LUXGEN7 MPV汽油車款基礎上,第二,使用電力驅動系統;兩者合併後,LUXGEN EV+電動車就此誕生。如此的打造思維,看似可有效的減輕此輛電動車的研發成本負擔,但如同(上)文所述,以LUXGEN7 MPV的車身規格導入電動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絕對不亞於如TESLA打造的跑車、或MINI E的掀背小車格局,甚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可能,為何?要驅動一輛車重超過兩噸的大傢伙,你說對於電動馬達的輸出功率、對於電持續電力與轉化成車輛上的續航力後,是不是個挑戰? 為比較箇中差異,筆者特地舉出目前全球車壇中數量知名電動車款基本技術規格加以比較,就可知LUXGEN EV+ 電動車於技術面的表現如何:
|  |  |  |  |  | 電動車品牌 |
LUXGEN EV+ | MINI E | TESLA Roadster | NISSAN Leaf | MITSUBISHI iMiEV | 技術合作 | ACP | ACP | ACP | NISSAN | MITSUBISHI | 車輛型式 |
MPV | HB | Roadster | HB | HB | 座位數 | 7 | 2 | 2 | 5 | 4 | 車長(mm ) | 4843 |
3714 | 3946 | 4400 | 3395 | 車重(kg ) | 2005 | 1660 | 1238 | 1590 | 1080 | 電池容量(kWh ) | 40 | 35 |
53 | 24 | 16 | 馬達功率(kW ) | 180 | 150 | 185 | 80 | 47 | 馬力(hp ) | 240 | 204 |
248 | 107 | 63.9 | 扭力(Nm ) | 265 | 210 | 380 | 250 | 180 | 極速(km/h ) | 145 | 152 | 200 |
140 | 130 | 續航力(km ) | 350 | 240 | 350 以上 | 160 | 160 | 註:部份車廠未正式公佈性能數據,為參考數據。 從上所列的比較表格,可以清楚展現出與國際大廠所推出的電動車款相較,LUXGEN EV+ 電動車不僅不顯弱勢,且於諸多數據上更有著壓倒對手的亮眼表現,不僅可看出LUXGEN EV+ 電動車的優異成績,也清楚的展現台灣相關產業的雄厚科技實力。 附上此次試駕與未來量產車款的技術規格資料:
LUXGEN EV+ 電動車 | 本次試駕車 | 未來量產車 | 馬達形式(kW ) | 150 | 180 | 馬力(hp ) | 200 | 240 |
扭力(kgm ) | 225 | 265 | 極速(km/h ) | 145 | 145 | 0-100km/h 加速時間 | 9.4 | 8.6 | 電池容量 | 35kWh | 40 kWh |
續航力(km ) | >300 (定速40km/h ) | >350 (定速40km/h ) | 雖然上列的LUXGEN EV+ 電動車規格乃為未來實際量產後所確定的調校,與此次試駕車款稍有出入,但差異不大,因此此次的實際試駕體驗,有著高度參考價值。 試駕之前,LUXGEN 那智捷副董事長陳國榮先生親自為所有的與會媒體,針對LUXGEN EV+ 電動車做了一概略的產品介紹後,透過接棒的行銷協理李昌益先生,進行對LUXGEN EV+ 電動車更進一步的產品規格解說,解釋著LUXGEN EV+ 電動車最大的關鍵技術,乃包含鋰離子電池組、電動感應馬達與電能動力控制器。 1. 離子電池組: ●LUXGEN EV+ 電動車採用高性能18650 鋰離子電池,根據LUXGEN 表示,此乃為軍規的高規格設定,於性能與穩定度表現皆相當出色。 ●120 顆Cells 構成1 Module ,最後由50 組Modules 組成MPV 車型的動力電池組。 ●整車共6000 顆Cells ,提供高達40kWh 的電能來源。 ●供應商:能元 2. 電動感應馬達: ● 高性能的電動感應馬達,屆油店能產生旋轉磁場,以驅動車輛。 ● 供應商:金富田 3. 電能動力控制器 ● 全車電能、動力管理與轉換的中樞,整合感應馬達、充電器、電池管理系統,並於車輛煞車時將動能再度轉換為電能。 ● 供應商:致茂 電能動力控制器。 |
電動感應馬達。 |
離子電池組。 | 由上述三大基本構成,加上AC Propulsion 與華創車電的兩方技術整合下,方能打造出LUXGEN EV+ 電動車,而這,也就是此次實際試駕所體驗與測試的重點。 從靜態開始 對於LUXGEN EV+ 電動車的實際體驗,從靜態開始,在幾乎與LUXGEN7 MPV 汽油車款如出一輒的外表內,打開引擎蓋,方會發現LUXGEN EV+ 電動車的不同,引擎室內取消了原本汽油引擎的安排,取而代之的是橫置的電能動力控制器,而在其下方,則為電動馬達與其連結的變速系統,根據LUXGEN 人員表示,由於此輛LUXGEN EV+ 電動車乃為測試車型,採手工打造,許多元件非最終量產規格,包含了所使用的變速箱,乃是以舊有的手排變速箱修改而來,簡化齒輪組,再檔位的齒輪配置僅留下單一齒輪,透過電動馬達的控制,前進與後退僅需由此單一齒輪以不同方向運作便可達成;而在變速箱的輸出後,傳輸至與汽油車款相同的傳動軸,再傳輸至最終的輪胎上。
引擎室內取消了原本汽油引擎的安排,取而代之的是橫置的電能動力控制器,而在其下方,則為電動馬達與其連結的變速系統。 | 至於體積龐大的電池組,則安置在車底板的位置,且因此電池因素,使得車重達到了2005kg 之重量,較原先汽油車款的1830-1875kg 的車重相較,多出了近200kg 之多,而此重量的提升,也直接反映在動態駕駛的感受上。
位於車側的充電插座。 |
坐進車室內,熟悉的駕駛座艙,但為了配合電動車的配置,做了幾處的修改,包含主儀表板上的功能呈現,從左至右包含有電池溫度、能量輸出/ 回收狀態表、電量表等,排檔座僅保留D 檔位與右方的手排模式,往前撥為後退檔,往後撥則為前進檔,但由於此乃是從汽油車款所修改來的設計,並非最終版本,因此關於設計面與使用便利問題,尚不列入測試內容中。
LUXGEN EV+電動車中控台與一般汽油車款無異。 |
由於換置了電力系統,儀表板也換上全新設計,以電池溫度、電力功率輸出與電量表三大資訊為主。 |
 當電池電力僅剩下四分之一時,此警示燈將會亮起。 |
從原先汽油車款修改而來的排檔系統,左為N檔,右上為倒檔,右下則為前進檔,但此為暫時設計,未來量產後將重新打造。 | 透過隨車人員的解釋,釋放由左腳控制的駐車煞車系統後,將排檔從左側的N 檔,也就是所謂的空檔往右一撥,同時往下排進至前進檔,由於電力驅動因素,此時車輛並無任何的改變,依舊維持靜止狀態,並無自排車款的「蠕行」現象,但此時車輛會有些許近似「捷運」般的「嗡嗡聲」,但在車室內部依舊相當寧靜。 寧靜中見真章 踩下「油門」踏板後,車輛反應相當直接的往前帶出,絲毫沒有任何的遲疑,也感受不出目前所駕駛的為一輛超過兩噸車重的大傢伙;由於試駕路線的安排,於裕隆汽車三義廠區內,因此有許多路段時速限制為40km/h ,保持此時速內前進的LUXGEN EV+ 電動車,其實除了省卻了引擎的運作聲音、少了換檔的過程外,與一般汽油車款並無太大差異,對於一般駕駛用車習慣的轉移應有高接受度;而在現速內的反覆減加速動作中,LUXGEN EV+ 電動車反應依舊迅速,藉由電力的驅動,再加速輕快,而減速時的頓挫則由於經過LUXGEN 的刻意調校顯得十分滑順,縱使突然鬆開油門,也不會有唐突、類似「引擎煞車」的情形出現;但要強調的是,這乃是針對此試駕車款、也就是非量產規格的測試車款所做出來的調校,未來量產後的車型則需要進一步的測試為準。 為了體驗LUXGEN EV+ 電動車的加速能耐,LUXGEN 原廠人員於廠區內清空了專門測試加速表現的直線路段。一切就如同直線加速賽事般,車室內共有三名成員的LUXGEN EV+ 電動車,在起跑現前完全靜止,待指針歸零後,油門踏板一拜,體驗LUXGEN EV+ 電動車的加速能力。 第一次衝刺,一起步後那瞬間的加速G 力,著實讓筆者驚訝,與傳統內燃機不同的是,電動車無須等待引擎轉速的提升、無須待馬力與扭力拉拔至輸出峰值,只要將油門踏板踩至底,電力便會全峰值輸出,不過由於此試駕車款為測試車輛,原廠人員經過小幅調整,全力加速時透過儀表顯示此時最大僅到120kW 數值,但轉而呈現的加速力道已十分漂亮,從低速一路挺進高速的陡直加速曲線,無需換檔、沒有等待最大輸出的時間,一路飽滿的從靜止加速至100km/h ,且由於少了引擎聲的催鼓,更讓人有種搭乘捷運般的特別,「安安靜靜」的挺進100km/h 時速,只有伴隨著身體稍微陷進座椅的加速G 力,LUXGEN EV+ 電動車的加速力道,令人驚艷!
由於電力驅動特性,油門到底便全功率輸出,因此起步相當輕快。 | 而在達到100km/h 之後慢慢開始減速,雖然筆者已完全放開油門踏板,按照技術人員方才的解釋,是應該會從「電生磁」的過程轉換至「磁生電」的能源回收過程,但主要儀表板中央指針停留在〝0 〞的位置,並未往左移動至〝─〞也就是代表充電的區間,詢問隨行技術人員,表示當電池電力超過八成時,系統會避免電池超過負荷,會停止回充功能,因此此時就算放開油門,儀表也不會顯示充電狀態。
放鬆油門時由於此輛測試車的刻意調校,並無明顯的「引擎煞車」情形出現。 | 體驗完直線表現後,順著導引指標回至原有出發點,在此過程中轉動著LUXGEN EV+ 電動車方向盤,可以稍微感受出由於下盤電池所增加的重心下沉感受,且技術人員表示,為了對應提升的車身重量,針對懸吊系統也重新設定,不過由於此輛LUXGEN EV+ 電動車乃最初的原型車款,許多系統依舊採取汽油車規格,如隔音材質、方向盤的輔助系統等,未來量產車後不但會移除多餘的引擎室隔音材料,還會整合方向盤的輔助系統動力來源於電動馬達上,可進一步的加以瘦身。
加諸了電池於車身底板後,LUXGEN EV+電動車車重提升近200kg,操控時會帶來更為沉穩的重心,且並不顯笨重。 | 由於拍照需求,體驗完LUXGEN EV+ 電動車的加速表現後,於此直線加速路段等待,一輛輛從靜止加速至100km/h 的LUXGEN EV+ 電動車呼嘯而過,那高頻的「聲浪」猶如使用電力驅動的高速鐵路般,相當特別。
高速巡航的LUXGEN EV+電動車發出的高頻聲音,猶如高鐵般的特別。 | 初步成果展示 同志仍需努力 但筆者也注意到,先前LUXGEN 表示,未來電動車的發展方向,為求統一規格,電池採取補充換裝的方式可能較具機會,也就是意味車輛將電池設計成抽取式,對於實用性會有所提升,但在LUXGEN EV+ 電動車上安置於底盤中的龐大電池,與上述目標上有一大段距離,也因此LUXGEN 表示從原型車到未來大量普及之路,尚有一段遙遠距離,不僅要政府單位的政策統一與執行,還要對應電池科技的發展,待一切到位後,車輛設計方可同步更新,而這一切都還需要努力時間。 透過短暫的體驗,對於LUXGEN EV+ 電動車的整體設計與實際表現,有著有限的遺憾,但看在與會的媒體眼中,LUXGEN 原廠人員從上至下對於此替代能源科技的發展企圖心,絕對有目共睹,雖然此歷史性的一仗是否能一舉成功,尚有太多變數待考量與驗證,但LUXGEN 所展現與國際平行的氣度與野心,與邁向Sustainable Mobility 永續發展移動科技的願景,讓此台灣自主品牌的品牌價值,似乎再度往上升級;能否成功?不僅機會絕對有,相信力挺的手一定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