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29280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IMG_60D_00056.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09/2/24 1:58:13
AUTONET記者:盧佛青(02/24/2009)

好吧,我承認下這樣個標題是有些過火了,但也不能逼我,因為我就是想要用最直接的字眼傳遞當我見到這輛全新雙門轎跑車之後的感受與悸動,畢竟雙門轎跑車與其他車款比起來,需要更多Passion,就是Passion,需要有地一眼就魅惑人的本事,當然包括拋媚眼在內!



體驗一輛新車,感官很重要,第一眼接觸的是視覺感官對於顏色、線條與整體量感所傳遞給大腦的訊息,顏色與線條大致上可以透過照片或是事先獲得的資訊得知概況,但是親眼見到的量感卻一定要實地見到才能算數,對於AUDI A5這輛雙門轎跑車也是如此。

雙門轎跑車所具備的優雅、氣質、時尚、運動感等等,在我們先前見到原廠照時就可以略知一二,但是親眼見到的量感帶給人的感受絕對不僅止於此,老實說,我不是到這次試駕才第一次見到AUDI A5,先前在國際車展的場合,就已經在展場內見到其蹤影,不過環境不同所帶給人的感覺一定會有差異,尤其試駕的本身就是要讓新車可以處於現實世界與真正的行車環境中,我們這次選擇了陽明山作為試駕場地,除了希望可以在都會區之外,利用更好的路況與更多高低起伏,考驗車輛的性能表現與駕馭樂趣,總之,我們希望可以模擬日常生活中以一個准車主的立場來看這輛車,然後盡己之力在經過組織與整理,將訊息傳遞給大家。

日前,我們提到過在設計方面,AUDI A5除了在高級轎跑車級距擁有其優勢外,對於這個德國高級汽車品牌來說,A5的設計有其時空背景,將時間軸向上追溯,2003法蘭克福國際車展所發表的Nuvolari概念轎跑車,原廠就藉由這輛概念車來傳遞兩大訊息,第一,AUDI要推出雙門轎跑車,再來就是呈現出以當時來講下一個階段AUDI在視覺上的溝通主題。


相較於其他品牌而言,AUDI給人的印象,似乎是一個理性大於感性的品牌,擁有優異的造車工藝與頂尖品質,結合最佳的組裝用料與先進科技,總是給人比較冷調的感受,但由剛剛所提到的Nuvolari概念轎跑車開始,AUDI原本顯現於外表冷冽的表象,很快地藉由新設計主軸來傳遞給人感官體驗的熱情(我覺得Passion比較貼切),所以成形後以 AUDI A5之名問世的新車,在原本品牌一向擁有的極簡與俐落感外,增加了魅惑人的天性,但有趣的是,AUDI依舊不以過於華麗的方式來呈現,這就是這個品牌獨到之處,因為本質的極簡,其實才可以讓內蘊的熱情被襯托出來。

談完視覺與觸覺,其實一輛轎跑車在聽覺方面也不可能與傳統房車完全相同,在這輛A5雙門轎跑車當然也不例外,在我們試駕過程中,我與同事輪流試駕,一人駕車一人拍照,在動態攝影時在山道上的蜿蜒路徑試車,特別容易發現A5具備豐富的聽覺效果,而且很戲劇化。

在上下坡彎道上,降檔一定是相當頻繁的動作,當今自排變速系統也相當聰明地會以電腦系統來感應車輛行駛狀態,在進入彎道或是上坡前降檔,在車外的人在聽覺上對於降檔的認知與感受,絕對大於車內的駕駛人或乘員,我的同事告訴我,每此我一降檔,他在車外都可以清楚聽到感受到做動,後來換他開,我也特地注意這一部份,所以若跟隨著A5轎跑車在山道上,除了發現其充沛的動能之外,任何人只要打開窗戶,都可以明顯地聽見A5降檔引擎轉速上生的聲音,這也是另外一種雙門轎跑車在運動化的產品定位上所不可或缺之處...


 
AUDI Taiwan首批引進的A5雙門轎跑車搭載汽油3.2L直噴引擎
 

 
這輛A5雙門轎跑車搭配一具Tiptronic六速手自排兩用變速系統
 



 
AUDI車一向擁有頂尖的內裝品質,無須贅言,這輛車更多出了個性化與運動元素
 



 
六速手自排兩用變速系統,還可透過方向盤上的撥片控制,右邊為升檔,左邊為降檔
 



內容圖示
url email imgsrc image code quote
樣本
bold italic underline linethrough   












 [詳情...]
valid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預覽不需輸入認證碼,僅真正發送文章時才會檢查驗證碼。
認證碼有效期10分鐘,若輸入資料超過10分鐘,請您備份內容後,重新整理本頁並貼回您的內容,再輸入驗證碼送出。

選項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