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 | 2006/06/09 |
相 信一般消費者在欣賞一輛車時,對於其動力表現除了親身試駕以外,最重視的莫過於原廠所呈現的數據了,但到底與加速表線息息相關的峰值扭力,傳輸到了車輪上之後,會經過如何的變換?而手排車款與自排車款兩相差異,又有何不同?關於變速箱中的秘辛,你不可不知! 許多車迷朋友在了解一輛車款的動力數據同時,也會研讀到扭力峰值的表現,不過在一般的kgm測量標準下,縱使如頂級的超級跑車,峰值扭力最多也只有一百多kgm,如何能驅動一輛一噸多、甚至是兩噸多的車輛呢?當然倚賴於 變速箱 中的齒輪作放大效應囉! 或許此過於艱深的理論,一般讀者無法了解,因此舉例說明。在一輛汽車於3000rpm轉速時具有20kgm的扭力輸出,而變速箱中的小齒輪為15齒,大齒輪為45齒,經過小齒輪至大齒輪的動力傳輸過程中,轉速將降低1/3(15/45),因此轉速降至1000rpm,但扭矩則放大三倍,達到60kgm,便是此道理。 此外,引擎在輸出扭力後,於變速箱中需經過兩次的扭矩放大,第一次就為變速箱的檔位作動,第二次則為最終齒輪比的因素(或稱為終傳比)。舉例來說,如果一輛車的一檔齒輪比為3.2,最終齒輪比則為4.0,引擎峰值扭力為15.0kgm/5000rpm,則第一檔的最扭力經過兩次齒輪放大後,為15.0x3.2x4.0=192kgm,較原有引擎輸出放大了12.8倍,不過此時還需再除以輪胎半徑尺寸,方為實際輪上推力。 不過由於機件傳輸上仍有些許的動能損耗,因此 但在手排與自排兩系統的比較下,手排變速箱的動力傳遞遠較自排變速箱傑出,因此也難怪在相同的車輛與引擎動力條件下,手排車款遠較自排車款來得快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