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
|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30418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
|
|
|
發表者 |
討論內容 |
冷日 (冷日) |
發表時間:2005/4/30 6:05 |
-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
- [新聞]雙核心Opteron初露鋒芒
雙核心Opteron初露鋒芒
AMD正式發表雙核心Opteron處理器,是x86世界中首款伺服器用雙核心處理器。以下就來一一介紹雙核心所提升的效能,以及部署雙核心Opteron的相關議題。
繼IBM在1999年發表Power4「Regatta」處理器以來,雙核心及多核心架構逐步成為伺服器應用的主流,但無論IBM Power4/5、HP PA-8800、Sun UltraSPARC IV等處理器,都是RISC,以x86為主的低階伺服器遲遲缺乏雙核心產品。經過8個多月的驗證,AMD終於在4月22日Opteron兩週年慶時,同時發表3款雙核心Opteron處理器,這也是在x86的世界中,首款採用雙核心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
由於英特爾的雙核心Xeon MP「Paxville」和雙核心Xeon DP「Dempsey」都要等導明年第一季才會推出,英特爾目前的Pentium D和Pentium XE則僅為桌上型處理器,所以如果企業想要在今年之內讓伺服器導入雙核心x86處理器,Opteron是目前唯一的選擇。雙核心Opteron自然也是值得企業IT人員重視的焦點。
可在現有系統上直接升級 雙核心Opteron沿用現有的Socket 940腳位,採用90nm製程,兩個核心各自擁有獨立的1MB第二階快取記憶體,而雙核心共用同一組記憶體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界面。另外,雙核心Opteron採用新版本核心(E Stepping),除了在記憶體控制器、資料預先擷取機制、資料寫入結合緩衝器上略有改進外,新增了3種ACPI電源模式,也支援了SSE3指令集和1GHz的HyperTransport。
就規格上而言,由於採用相同腳位,加上功耗規範相當近似,所以現有Opteron系統只需要升級BIOS,即可使用雙核心Opteron。不過,雖然時脈較低,但雙核心Opteron的功耗仍略高於單核心版本,接近100W的水準,所以在升級前,除了要先確定散熱和供電無虞之外,最好確認該系統是否已經「Dual Core Ready」,以免升級之後反而造成問題。尤其是早期的Opteron系統的供電設計可能無法承受89W以上的耗電量,這也是最值得注意的一群。
雙核心表現相當出色 但不代表兩倍的效能 我們分別採用SPEC CPU 2000、Apache Bench、MySQL sql-bench、VolanoMark與CineBench 2003進行效能測試,除了MySQL的效能瓶頸位於磁碟I/O、所以無法明顯看出效能差距外,在其他的測試項目中,雙核心Opteron的表現都相當的出色,相較於時脈2GHz的Opteron 846HE,時脈2.2GHz的Opteron 875都可以提升約70%的效率,CineBench 2003下更是直逼兩倍之譜。
如果以同時脈的環境做比較,在SPEC CPU 2000下,二路Opteron 875幾乎可和四路Opteron 848相匹敵。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所採用的二路Opteron 875測試平臺僅能讓一顆處理器安裝記憶體,導致整體記憶體頻寬減半,所以實際上雙核心Opteron的效能表現還有成長的空間。
部署上的相關議題 雖然雙核心Opteron的效能的確相當出色,但從諸多測試的結果可以看出,受限於和單核心版本相同的記憶體及匯流排頻寬,在同時脈下,雙核心Opteron依然難以達成兩倍的效能,尤其是相當耗費記憶體頻寬的高密度浮點運算。所以在評估是否要導入雙核心時,應該先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著手,而不是先考慮是否可以真的達到接近兩倍的效能。
AMD目前的訂價策略相當明顯,讓最低階雙核心Opteron的售價與最高階的單核心Opteron完全相同,然後鼓勵用戶直接升級到雙核心版本,以「在相同的價格下,可以提升約13%至61%的效能」作為最主要的訴求。另外,由於低階雙核心Opteron的時脈遠較高階單核心Opteron為低,所以可以維持相近的功耗,升級上也會比較保險。
不過,硬體成本相同是一回事,軟體成本則是更值得注意的問題。由於目前眾多獨立軟體供應商(ISV)對多核心處理器的軟體授權方式缺乏共識,有的堅持按照核心數目收費(IBM、Oracle),有的主張按實體處理器計價(微軟、Sun、RedHat、SuSE),有的則讓雙核心較單核心多出約25%的價格(BEA),相當混亂。所以採用Opteron系統的企業,必須先確認應用軟體的授權方式及軟體價格是否合理,以免得不償失,這也是在未來雙核心處理器普及之後,所有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 作業系統的支援度則是另一個重點,尤其多路Opteron採用CC-NUMA分散式記憶體架構,作業系統對於ACPI SRAT功能的支援度,對實際效能就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在部署雙核心Opteron系統前,請先注意該作業系統是否已經針對雙核心最佳化(NUMA-Aware)。
AMD與英特爾的時程表以及多核心x86處理器的應用 目前AMD僅發表最高階的800系列,針對二路系統的200系列將在30天後發表,而工作站應用的100系列則必須等待第三季。在今年第四季,將推出3款時脈2.4GHz的x80系列。
根據AMD在去年In-Stat/MDR處理器論壇所公布的時程表,明年第一季將推出1207隻腳位的Socket S1取代現有的Socket 940,可支援DDR2記憶體,並提供更完整的記憶體RAS功能,彌補現有Opteron的弱點。另外,為了對應英特爾的「Vanderpool」虛擬機器架構與「La Grande」安全運算機制,採用新腳位的新款Opteron將提供「Pacifica」與「Presidio」技術。在之後的未來,Opteron將會內建更多的核心與記憶體控制器,採用DDR3與FB-DIMM等記憶體規格,更快的HyperTransport,以及支援更大型的多處理器系統。如果企業不急著升級至雙核心系統,也許可以考慮等待明年的新產品。
英特爾這邊也沒有閒著,除了明年第一季將推出2款雙核心Xeon之外,也將陸續推出65nm製程雙核心Xeon MP「Tulsa」及多核心Xeon MP「Whitefield」。換言之,x86伺服器走向多核心已經是必然的趨勢,這也將大幅提升x86伺服器的競爭力,以及企業採用x86伺服器以取代高階RISC系統的可能性。
隱而不現的是,多核心系統結合虛擬化技術,將可以協助企業進行伺服器統合,減少實際的伺服器數量,以降低管理上的負擔。無論是英特爾和AMD,虛擬機器架構都將是未來的必備功能,這勢必將影響現有的企業IT架構。但是,在簡化IT架構的背後,是否將造成「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疑問,這也是值得企業關心的焦點。
AMD成功打進高獲利的伺服器市場了 那下一步呢? 不可否認的,經過兩年的考驗,Opteron已經被證明是非常優秀的伺服器用處理器,讓AMD終於進入高獲利的伺服器市場(這是當初Athlon MP想做也做不到的),遠非昔日只能在個人零售市場打「街頭游擊戰」的吳下阿蒙,近期也為了長期經營伺服器市場,宣布將部分Opteron處理器的技術支援延長至七年。雙核心Opteron的如期推出,使得AMD在時程上幾乎領先了英特爾一年,更是重大的戰略勝利。換言之,相較於過去數年「退一步既無死所」的窘境,現在的AMD已經離懸崖邊緣很遠很遠了。
不過,在x86伺服器市場,AMD未來勢必將持續面臨艱鉅的挑戰。首先,Xeon一直都是英特爾處理器部門最重要的「現金母牛」,加上在製程技術與整體產能的壓倒性優勢,英特爾勢必將不惜代價維繫Xeon的競爭力,今年秋季IDF宣布全面提前處理器時程表也不是令人意外的發展。其次,AMD依然缺乏良好的整體解決方案,尤其缺乏英特爾「平臺化」的布局,雖然陸續有Newisys、ServerWorks之類的專業伺服器晶片組廠商加入Opteron陣營,但這還不夠,AMD勢必得在這地方加把勁,才能說服長期對AMD保持不信任態度的企業,接納AMD Inside的伺服器。文⊙劉人豪
http://shoppingguide.ithome.com.tw/special/special2005-04-29-001.htm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