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671175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F09_606.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軟工藝術 : [轉貼]沒有大破大立的Re-Engineering 台灣軟體產業的現在等於未來

發表者 討論內容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轉貼]沒有大破大立的Re-Engineering 台灣軟體產業的現在等於未來
沒有大破大立的Re-Engineering 台灣軟體產業的現在等於未來
展望未來,必須先了解過去,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中抽絲剝繭,尋求可行的解決之道。作為一位資深軟體產業工作者及經營者,緯創軟體副董事長龍偉業先生歷經了台灣軟體發展的相關歷程,也曾提出諮詢及建言,對目前陷入困境的軟體產業有深刻的觀察及體悟。
回歸到企業經營層面,未來台灣軟體企業的決勝關鍵將在於客戶端市場佈局、紀律、軟體Module化3個層面,不過這主要是針對以國際市場為主的公司而言。
以台灣跟印度做比較,除了語言能力外,這3個層面的落差非常大。以市場佈局來看,即使是最弱的日本市場,印度公司的人員規模也遠超過台灣及大陸總合,更不用提印度最強的歐美市場。
此外,經過長久的訓練,印度工程師對軟體工程的認知及要求非常嚴格,使得產品交期及品質都能獲得保障。加上印度公司普遍累積大量的軟體元化,而台灣公司仍付之闕如,都強化印度軟體公司的競爭優勢。
因此,台灣若要在現今的國際競爭環境中突圍而出,除了必須鎖定幾個領域全力進攻外,在上述的3個企業經營層面也必須逐步強化,才能符合國際競爭要求。
--------------------------------------------------------------------------------
本文摘自 電子時報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E97815776F24F0B24825705000408187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轉貼]與軟體人有約─緯創軟體副董事長龍偉業 沒有大破大立的Re-Engineering台灣軟體產業的現在等於未來
與軟體人有約─緯創軟體副董事長龍偉業 沒有大破大立的Re-Engineering台灣軟體產業的現在等於未來
--------------------------------------------------------------------------------
台灣軟體產業很沈悶,尤其在硬體產業耀眼的光環下,更突顯軟體產業的無力感。台灣軟體產業何去何從?很多人關心、也有許多人提出解決方案,政府也著手規劃了不少專案以扶持產業發展,但大家還是很焦慮、很茫然,尤其看到印度的成功、大陸的企圖心,更加深了危機意識。
也許十年後的台灣軟體產業依舊如此,依舊有一批人用同樣的態度在為產業發展而奔波,但活在當下的我們並不希望這樣的事重覆發生。對於一個關鍵產業,即使它陷入困境或瓶頸,我們都沒有逃避或悲觀的理由。基於這樣的信念,做為台灣IT產業的領航者,【電子時報】特別推出了《與軟體人有約》企劃報導,希望透過持續性走訪與長期追蹤,為台灣軟體產業發聲,讓外界更加關注軟體產業及企業的發展,了解軟體人為理想及生存奮鬥的經歷與故事,同時也期盼主政者能真正傾聽業界聲音,建立一套具競爭力的產業政策與發展環境。

導言
在民營機構,泛宏碁集團對軟體產業投入之深大概無人出其右,前董事長施振榮先生對台灣軟體產業的投入,也少有人能及,即使後來公司分成宏碁、明基、緯創三大集團,但這股對軟體的堅持,仍在緯創集團中承襲下來。
展望未來,必須先了解過去,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中抽絲剝繭,尋求可行的解決之道。作為一位資深軟體產業工作者及經營者,緯創軟體副董事長龍偉業先生歷經了台灣軟體發展的相關歷程,也曾提出諮詢及建言,對目前陷入困境的軟體產業有深刻的觀察及體悟。因此,本期《與軟體人有約》特別走訪龍偉業先生,為台灣軟體產業的未來發展把脈。

策略定位失策台灣軟體付出慘痛代價
目前台灣軟體產業發展環境比過去嚴峻許多,大環境不比從前,印度在軟體產業已取得關鍵地位,而大陸的企圖心、豐沛人力資源及低廉成本,也成為另一個潛在對手,台灣軟體產業正面臨強大的內外競爭壓力。雖然政府近年來推動不少計畫以扶持軟體產業,而這些計畫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但若要讓軟體產業脫離泥淖,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沒有大破大立的激烈變革,體質不會有根本性改善。
台灣發展軟體的時間相當早,初期並掌握了有利時機,但回顧台灣軟體產業發展史,卻因為策略方向沒有抓對、定位錯誤,沒有考慮本身資源限制,以致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成就反而不如印度,並且造成整體產業陷入停滯不前的焦慮狀態。
一個致命性的策略思考繆誤,就是把軟體發展重心放在國內市場,卻沒考慮到台灣市場規模太小,根本不足以提供企業成長所需的養分,而這樣的發展策略,也造成重產品、輕服務的結果。今天硬體產業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產業政策及企業經營完全以全球市場為導向,並掌握產業走向標準化的契機,善用台灣本身優勢,才能攻城略地,成就今日規模。相反的,軟體產業只把焦點放在國內市場,反而造成企業缺乏國際眼光及競爭力,只能陷在國內打混戰,難以培養出大型國際企業。
而以國內市場為重的策略,由於產品難以外銷其它國家,根本無法發揮軟體可大量複製、低邊際成本的優勢,而業者的獲利及規模自然也難以大幅提升,並進一步提供研發大型產品所需的能量。
另一個後遺症則如之前施振榮先生所言:軟體產業一直無法落實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的觀念。因為市場太小,企業基於成長所需,只好走向包山包海的垂直整合模式,無法把資源集中在某一專精領域,做到全球領先地位;而業者之間也因為業務的衝突、缺乏互補優勢,無法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因此,台灣大部份軟體企業幾乎長得一個模樣,資源被重覆浪費在同樣領域,對產業發展帶來莫大阻礙。

離市場太遠軟體企業困守台灣
軟體產品的行銷有一個特色,就是必須成功應用在典範企業,再透過這些具說服力、成功的導入經驗做為行銷訴求,向全球市場大量銷售,但當時的台灣企業仍在發展階段,並沒有任何國際級的典範企業,因為即使業者開發的軟體產品被成功應用在台灣企業上,也缺乏外銷說服力。相反的,若今天有業者開發出晶圓製造廠相關的IT解決方案,這項產品一定可以行銷到全球,因為台灣晶圓廠在全球是典範。
這是當初以軟體產品開發為產業定位的另一個失策之處,因為並沒有事先看清楚市場在那裡。以軟體產品開發為定位的策略,必定要以全球市場為目標,而為了讓產品打入全球市場,就必須在美國或日本設立研發中心及業務單位,不斷了解客戶及市場需求,讓產品有機會進入典範企業。當然,也許有人會質疑,當時的台灣企業沒有這個能力採用這樣的事業佈局,若這樣的看法是事實,就進一步證實台灣以軟體產品開發為定位的產業政策,並沒有真正看清楚台灣的機會與優勢。

台灣軟體需要拳頭企業資策會任重道遠
缺乏大型軟體公司則是另一個問題。有了拳頭企業的帶動,才能提升台灣軟體產業的國際能見度,並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用,而公司規模的層次分明,也有助於產業走向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的良性發展。因此,軟體企業之間的合併必須要加快腳步,而政府也應該提出特殊優惠方案,鼓勵業者大膽執行,並且對合併後的大型企業給予全力扶持,才能奏效。政府不應害怕圖利少數廠商,只要對整體產業發展有利,就應放手一搏。
要成就大型軟體企業,就不能不提到資策會的角色及定位。當初政府為了發展軟體產業,建立資策會這個法人組織。但經過長久的運作,資策會既協助政策制定與推動、又兼包政府計畫的雙重角色,反而造成角色模糊。
資策會是台灣目前最具競爭力、規模最大的軟體公司,因此,台灣如果要培養出大型軟體企業,資策會是最佳選擇。政府應該把資策會切割開來,讓內部營運單位民營化、盈虧自負,與其它軟體企業公平競爭,而且拋開法人組織的包袱後,這個單位也可以更有彈性,不會受到政策及法令的限制;另一方面,新公司則可以扮演台灣軟體龍頭,帶領產業朝國際化發展。至於資策會本身則回歸智庫的角色,協助政策制定及推動。資策會能否轉型成功,將是台灣軟體產業脫胎換骨的另一個關鍵因子。

軟體企業經營模式需大幅變革朝專精化發展
面對現今的困境,除了政府需大刀闊斧之外,企業本身也要有大幅變革的認知及決心。如先前所言,台灣軟體包山包海的垂直整合發展模式必須徹底改變,企業應依據本身優勢及地位,在產業價值鏈中找到立身之地,朝專精化發展,並以全球領先者為追求目標。至於與此目標無關的資源則應釋出,讓企業得以集中發展,而產業的垂直分工及水平整合也得以逐步實現。
例如鼎新可以考慮把系統整合、服務等業務全部釋出給合作夥伴,本身則專注於企業應用軟體的開發,研發更符合各行業未來需求的功能模組、使用介面等,讓產品更具國際競爭力;而產品服務及銷售則可以透過合作夥伴既有的網絡。如此一來,不僅產品具競爭力,銷售管道也會更加寬廣。
至於未來那些領域是台灣企業可以著墨的呢?從市場應用面來看,第一大仍是網通相關產品,其次則是RFID,基本上這兩個領域的重點都跟嵌入式軟體有關;至於遠距醫療照護、數位教育則是另外兩個具潛力的發展領域。企業可以在這幾個相關領域中,鎖定與自身競爭優勢相關的利基市場全力耕耘,絕對可以找到發揮的空間。
當然,對很多軟體企業來說,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畢竟有現實生存的壓力及既有營運模式。但如果這一步做不到,不願痛下決心進行大幅變革,並承擔過程中的陣痛,要突破目前的困境難度相當高。

國際化應以日本市場為首選建立兩岸三地營運架構
現在軟體產業要國際化並不容易,但不表示沒有機會,日本市場即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印度目前已經佔據了歐美市場,許多歐美大公司也在印度設立大型研發中心,台灣要突圍的機率太低。日本是全球另一個IT應用相對發達的國家,對台灣也相對信任,加上對兩岸三地(台灣、大陸、日本)營運模式存在高度興趣,可以作為國際化的突破口。
所謂兩岸三地模式,即是由客戶負責系統設計及整合,而當中部份軟體開發及品管則委由台灣負責,至於實際撰寫程式的部份交給成本低廉的大陸。台灣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負責需求分析、接單、PM、品管、人員管理等工作,而這些工作也是未來台灣最有機會的領域。
不過,軟體的認證程序非常嚴謹,錯了就必須全部重來,而且有智財權的問題,因此客戶通常異常謹慎。企業要做這種生意,一定要在客戶所在地建立據點,不斷與客戶溝通、了解客戶需求,才有機會取得案子;而且剛開始一定是小案子,以便一步步建立彼此的信任感。由於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就參與設計,只要能夠取得信任,後續生意也相當穩定。
目前緯創軟體走的就是這種營運模式,以軟體委託開發及代工為主,服務國內外大型客戶,並由客戶進行最終產品整合、緯創台灣負責接單、PM及品管,而緯創大陸則以程式開發為主。目前緯創在台灣約有150人,而大陸則有300人,主要分佈在武漢、大連、杭州及珠海4個據點,未來則預計增加至1,000人以上,才具規模競爭力。

軟體人才的問題在質不在量
大家對台灣軟體產業人力不足感到無力,但台灣軟體業真得缺人嗎?看看現在那麼多資管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失業,顯然人數不是問題,能力不符企業發展所需才是關鍵。
台灣資管教育普遍以編程為主,但印度及大陸在這個領域的成本都比台灣便宜,對企業來說,台灣編程人才的競爭力太低。在國際分工上,台灣軟體若要朝接單、PM、品管的方向發展,整個資管教育就必須強化需求分析、系統設計、軟體工程及軟體品管等層面,才能符合產業定位及企業需求。換言之,台灣軟體人才的問題在質,而不在量。
若是台灣具備足夠的軟體工程及品管人才,就不會有人才引進的需求及問題,因為直接外包給當地就好,人其實不需要來到台灣。

強化軟體工程CMMI認證不可或缺
軟體不僅需要創意,更需要嚴謹的生產流程及品管,但過去台灣只看到前者,卻忽略後者重要性。沒有嚴謹的軟體開發流程,品質、成本、交期便無從控管,進而形成一套穩定的生產流程,對業務開發造成莫大的阻力。另一方面,缺乏軟體工程的意識,也使得軟體無法重覆利用,憑添開發成本。此外,由於軟體開發缺乏有系統的記錄,一旦相關人才流失,對企業影響往往也超乎預期。
如何建立嚴謹的軟體開發流程及觀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而取得CMMI認證則是一個手段。未來CMMI就像過去ISO一樣,會成為一個門檻及資格象徵,不僅在國際市場,包括國內市場都會逐步要求軟體供應商必須具備CMMI資格,對這點廠商必須儘早體悟及準備。

客戶端市場佈局、紀律、軟體Module化未來決勝三大關鍵
回歸到企業經營層面,未來台灣軟體企業的決勝關鍵將在於客戶端市場佈局、紀律、軟體Module化3個層面,不過這主要是針對以國際市場為主的公司而言。
以台灣跟印度做比較,除了語言能力外,這3個層面的落差非常大。以市場佈局來看,即使是最弱的日本市場,印度公司的人員規模也遠超過台灣及大陸總合,更不用提印度最強的歐美市場。
此外,經過長久的訓練,印度工程師對軟體工程的認知及要求非常嚴格,使得產品交期及品質都能獲得保障。加上印度公司普遍累積大量的軟體元化,而台灣公司仍付之闕如,都強化印度軟體公司的競爭優勢。
因此,台灣若要在現今的國際競爭環境中突圍而出,除了必須鎖定幾個領域全力進攻外,在上述的3個企業經營層面也必須逐步強化,才能符合國際競爭要求。

政策大開大闔產業Re-engineering軟體產業才能重拾競爭力
要改造台灣軟體產業確實是一項超級工程,包括政府、企業、學校都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才能走出負向循環。由於問題過於複雜,即使政府持續推出相關計畫,但軟體產業發展依舊困難重重。政府及企業必須有強烈的認知,要讓軟體產業重拾競爭力,就必須在非常時期採取激烈手段,把整個產業重新Re-engineering,才有出頭的機會。
以軟體園區的開發為例,若政府有足夠魄力,就應該依據目標市場導向,在各個地區建立專責的軟體園區,並提供相關的配套服務。例如南港軟體園區可以定位在專門服務日本市場,有意經營日本市場的軟體公司都可以申請進入園區,同時園區內也採全日語環境、甚至配備日語教學,讓軟體開發完全融入日本市場需求;換言之,整個園區的規劃都很日本。透過這種作法,不僅招商及宣傳容易,客戶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很快的就找到合作夥伴。而園區內的廠商因為都是以日本市場為主,彼此既競爭又合作,共同創造最大的價值。
同樣的,這樣的作法也可以複製成針對美國市場、大陸市場、歐洲市場的軟體園區。另外,台灣硬體產業非常強,其中又以台北內湖及新竹為兩個最重要的中心,因此,可以在這兩個地方擇一設立嵌入式軟體園區,使台灣成為嵌入式軟體全球重鎮。
同樣的,政府也應該毫不避諱的大力扶持幾家標竿企業,以實際的行動及資源鼓勵其更加強大,如果訊連、鼎新是少數值得栽培的企業,政府就應該在企業合併、國際化、人才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援,以培養其成為國際級軟體公司為目標。
當然,除了政府必須大開大闔支持軟體產業發展,企業本身也必須展現強大的企圖心及變革決心。只要每個環節都動起來,並且朝向良性方向發展,即使產業環境更加嚴峻,台灣仍有機會,關鍵在於魄力及執行力。

約訪對象簡介
龍偉業先生─前宏碁集團資訊長及緯創集團資訊總監,目前則擔任緯創軟體副董事長,負責規劃緯創集團在軟體事業的整體佈局;在進入宏碁集團前,為IBM顧問群大中華區首席顧問,長期觀察軟體產業的發展與經營模式。緯創軟體前身為士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協助企業客戶進行軟體專案開發為主;2002年緯創入股士通,並於2004年6月改名為緯創軟體,在龍副董事長的規劃與調整下,公司營運模式也轉向軟體開發外包為主,並以大中華地區最大軟體外包商為經營目標。2004年,緯創軟體營收為3.15億新台幣,在全球設有5個開發中心、4個業務據點,員工總數420人以上,未來則希望達到1,000人規模,以提供國際級客戶更完善的代工服務。(攝影/陳智逢)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 |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