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30410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PIMG_00044.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硬體園地 : [轉貼]NB升級記憶體效能實測

發表者 討論內容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轉貼]NB升級記憶體效能實測

CNET電腦專區/洪仁偉‧楊士範2005/03/02

記憶體可以說是 筆記型電腦最容易升級的零組件,甚至許多人買NB時不要贈品而要多一條記憶體,但增加的記憶體到底提升多少效能,請看我們的測試報導。

NB記憶體入門

記憶體規格對DIY玩家不成問題,但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SO-DIMM和MicroDIMM,或者DDR 333與PC 2700實在讓人眼花撩亂,該怎麼看?

測試平台與方法

我們選擇Acer 4100 與 HP Compaq 3802兩款筆記型電腦,及多款Apacer的記憶體,分別進行256、512、1G、2G記憶體測試...測試軟體包括Sysmark04及測試影音檔案轉檔速度。

測試結果

長達十幾個小時,重來數次的測試,結果是....?

結論

表格看來複雜的測試結果,其實結論和一般人的認知相差不遠.....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轉貼]NB記憶體入門
NB記憶體入門

記憶體的功用

無論筆記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系統記憶體扮演的角色其實都很類似,簡單來說,每當啟動視窗作業系統、開啟一個程式或是打開一個檔案,硬碟上的資料就會被載入電腦的系統記憶體(又稱randomaccess memory,簡稱RAM),然後再被中央處理器拿去運算處理;也就是說,記憶體在整個電腦運作中扮演的工作平台的角色。

越多的記憶體,能讓你同時開啟更多的檔案、更多的應用程式及更大的檔案;相反的,如果記憶體不夠,作業系統會被迫使用硬碟劃分一塊虛擬記憶體,由於硬碟存取速度差距記憶體很大,可想而知效能,會因此減緩很多。簡單的說,記憶體愈大,效能愈能提升。

模組規格

前往店面選購NB記憶體時,常會聽到店員問要買SO-DIMM或Micro-DIMM的NB記憶體,SO-DIMM或Micro-DIMM都是專為筆記型電腦設計的記憶體「模組規格」,也就是記憶體模組尺吋及接腳數量。

以SO-DIMM而言,目前大部分NB的SO-DIMM記憶體模組都是200 pin接腳,只有少數比較古老的機種採用144pin的SO-DIMM模組;若以品牌數量而言,SO-DIMM支援的機種也比Micro-DIMM多。


200pin(上)與144pin的SO-DIMM

Micro-DIMM接腳為172pin,以平均價格而言,Micro-DIMM比SO-DIMM稍貴,採用的機種也較少,不過Micro-DIMM體積比SO-DIMM略小,因此比較常見於輕薄型筆記型電腦。其實除了上述兩種比較常見的記體模組規格外,部分機種考量體積、設計的關係還有自己特殊的規格,例如比較早期的VAIO的就還有自己的VAIO-DIMM。

記憶體時脈

現在筆記型電腦記憶體大都已經改用DDR(Double Data-Rate Synchronous DRAM)記憶體技術,DDR相較於前一代的SDRAM,可以做兩倍的數據運算,簡單來說,如果這個記憶體運算時脈為133MHz,那麼實際執行速度就是266MHz,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DDR 266。

DDR 333和 DDR 266都是目前筆記型電腦相當常見的規格,DDR 333當然速度比DDR266更快,不過也得看筆記型電腦的晶片組有沒有支援,例如比較早期的HP Compaq nc6000雖然隨機記憶體為DDR333,但實際上因為晶片組不支援,也僅能降速執行。

除了DDR 266/333,我們也很常看到PC 2100/2700等規格,其實PC 2100/2700和DDR266/333意義一樣,只是從頻寬去描述規格。例如DDR 266運作時脈為266MHz,由於每個DIMM模組匯流排寬度為64bit,也就是8bytes,因此DDR266記憶體頻寬為266MHz x 8=2100MB/s,也就被稱為PC 2100。

記憶體DDR/PC值對照表
DDR值 PC值
DDR 266PC 2100
DDR 333PC 2700
DDR 400PC 3200

封裝

封裝指將記憶體顆粒安裝在模組上的方式。目前記憶體封裝大概分為TSOP與FBGA兩種,TSOP比較常見於桌上型電腦,不過TSOP與FBGA兩種封裝方式在筆記型電腦記憶體上都找得到。

<p align="center" style="margin-top: 0; margin-bottom: 0">

<p align="center" style="margin-top: 0; margin-bottom: 0">不同的記憶體封裝 TSOP(左)與FBGA(右)

一般來說,FBGA封裝方式會比TSOP來的好,從上圖可以看出,TSOP封裝的針腳在外,而FBGA針腳在內,比較不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干擾;此外,FBGA封裝的顆粒也比較小,在512MB或1G以上的記憶體模組大都採用FBGA封裝。

可擴充多少記憶體?

除了記憶體本身外,我們在出發前往選購記憶體之前,一定得先瞧瞧自己的NB能支援多少記憶體,由於各家NB規格不同,有的採用2個記憶體插槽,最大可擴充至2GB,但有的NB為了節省成本,直接在主機板上安裝256MB記憶體,只留下一個插槽,而且僅支援512MB記憶體,也就是最大記憶體容量為768MB。

這種情形各廠商、各機種皆不同,最好在選購筆記型電腦時便能問清楚記憶體擴充彈性。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轉貼]測試平台與方法
測試平台與方法

我們選擇兩款筆記型電腦分別進行多項記憶體測試,在同樣的硬體配備下,使用原廠隨機256MB記憶體、宇瞻(Apacer)DDR 333 512 MB記憶體、Apacer DDR333 1G記憶體 及Apacer DDR 333 1G記憶體兩條作為唯一變項進行測試。

測試平台

廠商AcerHP
NB型號TravelMate 4100Compaq Presario 3802
CPUIntel Pentium-M 1.73GHzIntel Pentium-M 1.8GHz
硬碟WD 5400rpm 60GB 2MB緩衝日立5400rpm 80GB 8MB緩衝
作業系統Windows XP SP1 英文版Windows XP SP2 中文版
測試軟體

Sysmark 2004

Windows Media Encoder 9、Mainconcept MPEG Encoder、Auto Gordian Knot、LAME MP3

在測試之前,我們要做一些說明,目前測試記憶體常用的軟體還有PCMark和Sandra,不過經這兩個測試軟體主要是針對記憶體運作速度(時脈)甚至中央處理器的快取(cache),但就我們測試的情況來看,這兩個軟體無法測出主記憶體容量的差別,因此不在我們主要測試軟體內,不過我們仍會提供PCMark04及Sandra的測試數據以供參考。

我們使用BAPCO的Sysmark 2004在Acer TravelMate 4100上做應用程式的效能測試,Sysmark 2004中包含了許多使用者常用的程式,包括MS Office 2002、Photoshop 7.0等等,可以實際反應使用者在操作這些軟體時的效能,越高的分數,代表越少的等待的時間。其中我們將虛擬記憶體的選項交由系統自訂,一般大約是主記憶體的1.5倍左右。

另外記憶體的容量會影響的還有影音編碼的工作,大部分的使用者都知道在多媒體和圖像方面的任務中,越多記憶體效率會越好,所以這裡我們在HP Compaq Presario 3802上以較常使用的影音編碼工作來當做測試的項目之一。在這裡我們將虛擬記憶體的設定為0MB,但當使用到256MB時,不使用虛擬記憶體的話,AutoGK的測試無法進行,所以在使用256MB時,我們將虛擬記憶體交由系統設定。

多媒體測試項目

Windows Media Encoder 9.0先從DV中擷取一段未壓縮10分鐘的AVI檔,大小約2GB,然後轉換成WMV

設定:
320 x 240 (29.97fps)
282kbps Streaming

Mainconcept MPEG Encoder 1.42將同樣的AVI檔轉成MPEG II
Auto Gordian Knot 1.93beta將一片DVD中一個0.99GB的VOB檔用DivX 5和 XviD重新編

設定:
Audio = AC3
Target Quality = 33%
Resulution settings = Fixed width 720
Codec = XviD and DivX 5
Audio = CBR MP3, kBps 192

LAME 3.96.1將一段22分鐘長的WAVE檔轉換成MP3

設定:
32 - 320 kBit
VBR = level 3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轉貼]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

測試一:SYSMark 2004

首先先說明一下SYSMark2004的測試方式。SYSMark的測試方式和我們用在NB上的MobileMark十分類似,也就是實際同時執行幾個常見的應用程式,並紀錄反應的時間,越短的反應時間就會得到越高的分數,比起我們常用的另一套測試軟體PCMark,SYSMark可以說更貼近一般人實際使用效能感受。

SYSMark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分是網路內容製作,第二部份是辦公室程式應用。第一部分又分為三個項目:3D製作使用3ds max 5.1和Dreamweaver MX;2D製作則是使用Premiere 6.5、Photoshop 7.01及After Effects 5.5;Web Publication則是使用WinZip 8.1、Flash MX、Windows Media Encoder 9、Dreamweaver MX及VirusScan 7.0。

第二部分也分為三個部份:Communication部分使用Outlook 2002、VirusScan 7.0和IE6.0;文件製作則是Word 2002、Dragon NaturallySpeaking 6、Acrobat 5.0.5和PowerPoint 2002;資料分析則是使用Access 2002、WinZip 8.1以及Excel 2002。

SYSMark 2004以一台P4 2.0GHz、512MB DDR266、ATI Radeon 9700 Pro 64MB以及IBM 7200轉 2MB緩衝 80GB的硬碟為基準,將這台機器跑出來的分數當做100。

兩個大分項的總分是底下三個次分項的分數取幾何平均,而系統總分同樣是兩個大分項分數的幾何平均。底下的表格是各項測試的分數,此外我們以DDR333 256MB為基準,計算出每個測試項目中,不同記憶體容量的差別百分比,黃底的是系統分數差異和兩大分項差異,藍底的則是子項目中差異最大的項目。

DDR333_256DDR333_512DDR400_512DDR333_1GDDR333_2G
SYSmark 2004 Rating126141141143146
Baseline
11.90%11.90%13.49%15.87%
Internet Content Creation Overall140157156157162
Baseline
12.14%11.43%12.14%15.71%
3D Creation149153151156158
Baseline
2.68%1.34%4.70%6.04%
2D Creation142186185181192
Baseline
30.99%30.28%27.46%35.21%
Web Publication131137137138140
Baseline
4.58%4.58%5.34%6.87%
Office Productivity Overall114127127130132
Baseline
11.40%11.40%14.04%15.79%
Communication819796103104
Baseline
19.75%18.52%27.16%28.40%
Document Creation157161163165167
Baseline
2.55%3.82%5.10%6.37%
Data Analysis116130131130133
Baseline
12.07%12.93%12.07%14.66%

分項測試差異較明顯的工作任務

就我們看到的測試結果從256MB升級到512MB的影響最為顯著,而且因為Centrino平台中使用的晶片組目前僅支援到DDR333,所以DDR400的記憶體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分數差距可看為在誤差範圍中)。

從256MB升級到512MB整體的效能約可提升12%,而第一部分的測試中,最明顯的提昇則是2D製作,也就是在使用Photoshop、Premiere等影像處理任務時,加到512MB的效能感受會相當深刻,約有3成的提升,但從512MB加到1G或2G的話,差別就沒那麼明顯了。

至於在第二部份中,則是以通訊功能的效能差異最為顯著,如果從256MB升到2GB可以有將近3成的進步,從256MB升到512MB也有將近2成的成長。而在文件製作部分的差異則很不明顯,即便從256MB加到2G,差異也不過是6%左右,這也和我們的認知相同,因為文書處理的確是不怎麼耗資源的工作。

512MB還需要升級嗎?

從上面的測試結果可以看的出來,從256MB提升到512MB在操作上會有很明顯的感受,而從512MB再加記憶體雖然也會有所提升,但是效能價格比絕對不高,例如就我們測試結果看來,即使從512MB加到2G,效能增加幅度都在10%以內。

測試二:多媒體轉檔

我們使用三個軟體來進行影像轉檔,並使用LAME來進行WAV轉MP3,詳細的測試環境設定都在前一頁。其中要說明的是,虛擬記憶體的設定為0MB,但256MB的測試中,如果不設定虛擬記憶體,那麼AutoGK會無法進行轉檔,所以我們使用系統自訂虛擬記憶體。

表中的數字代表秒數,越低代表轉檔所花的時間越好,也就是越好的效能。同樣的,我們以256MB為基準,計算不同測試項目中,不同記憶體容量的差異百分比,藍底的部分代表差異最明顯的兩個項目。

DDR333_256 DDR333_512 DDR333_1G DDR333_2G
Windows Media Encoder 1025 1016 1022 1006
Baseline
0.88% 0.29% 1.85%
Mainconcept MPEG Encoder506.03 491.92 458.04 432.42
Baseline
2.79% 9.48% 14.55%
Auto Gordian Knot Xvid 1546 1445 1467 1392
Baseline
6.53% 5.11% 9.96%
Auto Gordian Knot DivX 1283 1150 1149 949
Baseline
10.37% 10.44% 26.03%
LAME 194 194 192 194
Baseline
0.00% 1.03% 0.00%

就這部分的測試結果來看,MP3轉檔幾乎沒有差別,可能是因為對於現在的機器來說,音樂轉檔這種任務實在太輕鬆了,所以記憶體的容量幾乎不造成影響,唯一有差別在於使用1G時,但在2G時又變回原來的時間,所以那個差異應該是在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內。

而使用Windows Media Encoder做WMV的編碼記憶體容量的差異也不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們轉檔的大小是2GB,那也不過僅十分鐘而已,如果是超過這個大小的轉檔,即便是同樣的差異百分比,也會帶來更大的差異時間。

比較大的差異部分在做DivX編碼和DVD轉檔時,尤其是DivX編碼,雖然512MB和1G的差異不多,但很明顯使用2GB時,會比256MB快上將近1/4的時間,也會比512MB和1GB快上一級,而且我們的設定僅是以33%的畫質做編碼,如果是再高一點的畫質,那麼差異的時間也會變更大。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3
[轉貼]結論
結論:

在應用軟體部分的測試,我們看到了從256MB升到512MB是最划算的升級,尤其是在2D的繪圖製作上會有明顯的差異,而在3D部分因為最主要還是以顯示卡的效能為重點,所以影響並不大。

在辦公室應用方面,如果是想要增進上網、收信的速度(其中包括掃毒),那麼記憶體升到1G還有點用處,但差異性依然不如256MB升到512MB來得明顯。如果是文書處理的話,那麼256MB和2GB的差異性相當小,也就是即便使用2GB的記憶體,也不會提升太多文書處理的效率,資料分析中256MB升級到512MB會有點影響,但更高的記憶體就沒有必要了。

多媒體的測試中,音樂轉檔是最沒影響的,至於其他轉檔部分,記憶體容量對效能的影響最大的是DivX編碼,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部分的測試中,即便升到2GB的效能差異性不顯著,但依然會縮短轉檔時間。

256MB->512MB:適合上網、文書處理用途

基本上如果你NB的用途僅在文書處理和上網,那麼256MB的確已經夠用,但是升級到512MB可以讓你使用上更加的順暢,而且這是很明顯的感受。至於從512MB升級到1GB,對於在SYSMark 2004測試中用到軟體影響不如從256MB升到512MB,價格效能比並不高。

256MB->2GB:多媒體轉檔狂人者專用

如果需要用到多媒體轉檔,尤其是常常需要將DVD用XviD或DivX壓縮編碼,那麼記憶體的確是多多益善,雖然越多記憶體容量的邊際效用會遞減,但實際上轉檔的時間依然會縮短,如果你是多媒體轉檔狂人的話,那麼的確可以嘗試盡量多掛記憶體。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 |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