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30409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IMG_60D_00270.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發表者: 冷日 發表時間: 2005/5/2 8:07:28
測試結果

測試一:SYSMark 2004

首先先說明一下SYSMark2004的測試方式。SYSMark的測試方式和我們用在NB上的MobileMark十分類似,也就是實際同時執行幾個常見的應用程式,並紀錄反應的時間,越短的反應時間就會得到越高的分數,比起我們常用的另一套測試軟體PCMark,SYSMark可以說更貼近一般人實際使用效能感受。

SYSMark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分是網路內容製作,第二部份是辦公室程式應用。第一部分又分為三個項目:3D製作使用3ds max 5.1和Dreamweaver MX;2D製作則是使用Premiere 6.5、Photoshop 7.01及After Effects 5.5;Web Publication則是使用WinZip 8.1、Flash MX、Windows Media Encoder 9、Dreamweaver MX及VirusScan 7.0。

第二部分也分為三個部份:Communication部分使用Outlook 2002、VirusScan 7.0和IE6.0;文件製作則是Word 2002、Dragon NaturallySpeaking 6、Acrobat 5.0.5和PowerPoint 2002;資料分析則是使用Access 2002、WinZip 8.1以及Excel 2002。

SYSMark 2004以一台P4 2.0GHz、512MB DDR266、ATI Radeon 9700 Pro 64MB以及IBM 7200轉 2MB緩衝 80GB的硬碟為基準,將這台機器跑出來的分數當做100。

兩個大分項的總分是底下三個次分項的分數取幾何平均,而系統總分同樣是兩個大分項分數的幾何平均。底下的表格是各項測試的分數,此外我們以DDR333 256MB為基準,計算出每個測試項目中,不同記憶體容量的差別百分比,黃底的是系統分數差異和兩大分項差異,藍底的則是子項目中差異最大的項目。

DDR333_256DDR333_512DDR400_512DDR333_1GDDR333_2G
SYSmark 2004 Rating126141141143146
Baseline
11.90%11.90%13.49%15.87%
Internet Content Creation Overall140157156157162
Baseline
12.14%11.43%12.14%15.71%
3D Creation149153151156158
Baseline
2.68%1.34%4.70%6.04%
2D Creation142186185181192
Baseline
30.99%30.28%27.46%35.21%
Web Publication131137137138140
Baseline
4.58%4.58%5.34%6.87%
Office Productivity Overall114127127130132
Baseline
11.40%11.40%14.04%15.79%
Communication819796103104
Baseline
19.75%18.52%27.16%28.40%
Document Creation157161163165167
Baseline
2.55%3.82%5.10%6.37%
Data Analysis116130131130133
Baseline
12.07%12.93%12.07%14.66%

分項測試差異較明顯的工作任務

就我們看到的測試結果從256MB升級到512MB的影響最為顯著,而且因為Centrino平台中使用的晶片組目前僅支援到DDR333,所以DDR400的記憶體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分數差距可看為在誤差範圍中)。

從256MB升級到512MB整體的效能約可提升12%,而第一部分的測試中,最明顯的提昇則是2D製作,也就是在使用Photoshop、Premiere等影像處理任務時,加到512MB的效能感受會相當深刻,約有3成的提升,但從512MB加到1G或2G的話,差別就沒那麼明顯了。

至於在第二部份中,則是以通訊功能的效能差異最為顯著,如果從256MB升到2GB可以有將近3成的進步,從256MB升到512MB也有將近2成的成長。而在文件製作部分的差異則很不明顯,即便從256MB加到2G,差異也不過是6%左右,這也和我們的認知相同,因為文書處理的確是不怎麼耗資源的工作。

512MB還需要升級嗎?

從上面的測試結果可以看的出來,從256MB提升到512MB在操作上會有很明顯的感受,而從512MB再加記憶體雖然也會有所提升,但是效能價格比絕對不高,例如就我們測試結果看來,即使從512MB加到2G,效能增加幅度都在10%以內。

測試二:多媒體轉檔

我們使用三個軟體來進行影像轉檔,並使用LAME來進行WAV轉MP3,詳細的測試環境設定都在前一頁。其中要說明的是,虛擬記憶體的設定為0MB,但256MB的測試中,如果不設定虛擬記憶體,那麼AutoGK會無法進行轉檔,所以我們使用系統自訂虛擬記憶體。

表中的數字代表秒數,越低代表轉檔所花的時間越好,也就是越好的效能。同樣的,我們以256MB為基準,計算不同測試項目中,不同記憶體容量的差異百分比,藍底的部分代表差異最明顯的兩個項目。

DDR333_256 DDR333_512 DDR333_1G DDR333_2G
Windows Media Encoder 1025 1016 1022 1006
Baseline
0.88% 0.29% 1.85%
Mainconcept MPEG Encoder506.03 491.92 458.04 432.42
Baseline
2.79% 9.48% 14.55%
Auto Gordian Knot Xvid 1546 1445 1467 1392
Baseline
6.53% 5.11% 9.96%
Auto Gordian Knot DivX 1283 1150 1149 949
Baseline
10.37% 10.44% 26.03%
LAME 194 194 192 194
Baseline
0.00% 1.03% 0.00%

就這部分的測試結果來看,MP3轉檔幾乎沒有差別,可能是因為對於現在的機器來說,音樂轉檔這種任務實在太輕鬆了,所以記憶體的容量幾乎不造成影響,唯一有差別在於使用1G時,但在2G時又變回原來的時間,所以那個差異應該是在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內。

而使用Windows Media Encoder做WMV的編碼記憶體容量的差異也不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們轉檔的大小是2GB,那也不過僅十分鐘而已,如果是超過這個大小的轉檔,即便是同樣的差異百分比,也會帶來更大的差異時間。

比較大的差異部分在做DivX編碼和DVD轉檔時,尤其是DivX編碼,雖然512MB和1G的差異不多,但很明顯使用2GB時,會比256MB快上將近1/4的時間,也會比512MB和1GB快上一級,而且我們的設定僅是以33%的畫質做編碼,如果是再高一點的畫質,那麼差異的時間也會變更大。

內容圖示
url email imgsrc image code quote
樣本
bold italic underline linethrough   












 [詳情...]
validation picture

注意事項:
預覽不需輸入認證碼,僅真正發送文章時才會檢查驗證碼。
認證碼有效期10分鐘,若輸入資料超過10分鐘,請您備份內容後,重新整理本頁並貼回您的內容,再輸入驗證碼送出。

選項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