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茫茫網海中的冷日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遺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恭喜您是本站第 1729377 位訪客!  登入  | 註冊
主選單

Google 自訂搜尋

Goole 廣告

隨機相片
HoneyMoon_Day2_00118.jpg

授權條款

使用者登入
使用者名稱:

密碼:


忘了密碼?

現在就註冊!

一車一世界 : [車訊]BMW 大七

發表者 討論內容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750:科技領航!BMW 750Li新思維‧新挑戰(駕駛篇)
AUTONET記者:葉毓中(03/10/2009)

相信我,對於如七系列此般的旗艦等級車型而言,實際的操駕表現,極有可能非買家所注重的,由於其後坐導向的設定,空間、配備、科技面的呈現水平,方為購買時的決定關鍵。不過此論點在BMW七系列身上,以過去的試駕經驗,BMW就是有辦法將後座的老闆們吸引至前座一嚐駕駛樂趣,而這,當然就是BMW一貫堅持的操控表現追求,因此要說七系列是後座買家專屬車款,其實也並非那麼公平。



 
由於多次試駕BMW車型,對於750Li車室內隔局安排並不陌生。
 
新設計風格的調整展現


新一代七系列表現如何?這絕對是此次試車主角750Li的試駕重點之一,在端倪了造形設計、分析了設計定位後,身為AutoNet試車組一員的我,負則操刀此次的試駕任務;累積數十次BMW車款試駕經驗後,進入750Li的車室內,說實話沒有太多驚喜,那延續家族風格的極簡控台格局,依舊以稍偏向駕駛角度的訴說駕駛導向堅持,而造型特殊的方向盤、iDrive控制旋鈕等,也都可說是熟悉的元件,只不過由於車身的放大與格局的不同,安置的位置有所改變而已。

雖然750Li駕駛座電動調整機制座椅,可調整的方向與功能多到你可能無法一次熟悉,也無法細數到底有幾向調整能耐,但以直覺式的操作中,可以很快的便找尋出合適身型的位置,且除了頭枕的左右固定功能需仰賴手動調整外,其餘包含腿靠在內,皆可以手指輕處控制開關搞定,兼具包覆性與舒適性的座椅設定,Nappa頂級皮革也貢獻不少,細膩的觸感,對於每吋肌膚都是個禮遇。

名不虛傳的V8威力

調整至正確駕駛姿勢後,從取車點緩緩滑移進入交通繁忙的主要道路,開始此次的試車行程,此時最直接的感受,是由於Servotronic電子伺服式動力方向盤於低速時所呈現的輕盈感受,操弄著5.2米的大傢伙絲毫不費氣力;於擁擠的台北市區中穿梭,更可發現整合式主動轉向系統的功效發揮,這於60km/h時速以下時會將前後輪作反向轉向的系統,讓低速時的轉向或迴轉時,能有效的縮短轉彎或迴轉半徑,尤其時停車時,對於台灣狹小的用車環境,此套系統的確有其功能性存在,絕非花而不實的花槍科技;而當逐漸擺脫車流、朝著郊區前進,筆者也逐漸的加快車速,此時不僅方向盤握感漸漸沉重,可讓駕駛更直接且精準的控制車身行進方向外,於高速切換車道時,整合式主動轉向系統再度發揮功效,此時由於超過了80km/h的行車速度,前後輪會轉變成同向轉向,就如同INFINITI G37 Goupe 4WAS設計般,可讓高速換道時車尾擺動情形更快速的回正,並減少多餘的動作,或許在線性的切換車道動作中不易察覺差別,但當刻意加大高速前進時的切換車道方向盤幅度,整合式主動轉向系統的功能便相當明顯。


從雙手回饋的人性科技,讓我與750Li的相處有了相當好的開始,沒有過於電腦化的操控感受,電腦依舊處於輔助角色,提升駕駛便利性之餘,對於車身的掌控、對於路面狀況的了解依舊出色,且重點是在感受路面起伏時,並不會有令人不悅的方向盤扯動;從雙手感受對於750Li打分數,第一印象還不差!

注意焦點轉移至右腳,早就久聞此4.4L V8雙渦輪增壓引擎新作的威名,最早出現於X6 xDrive 50i身上,藉由出色的動能輸出,可讓X6此超過2噸的大傢伙於5.4秒完成0-100km/h的加速過程,那轉換至750Li身上呢?由於更輕的車身重量,讓750Li有著虎虎生風的加速實力,帳面上數字顯示5.3秒,正是讓你從靜止時大腳油門後狂奔至100km/h的時間門檻,而以實際駕駛感受分享,有賴於雙渦輪系統的線性調校,從低速開始源源不絕輸出的飽滿力道,不斷的推送著750Li吞噬路面,而此加速勁道,由於750Li龐大的車身尺碼、寧靜的座艙環境,沒有太多的聽覺刺激,便可看到引擎轉速與時速不斷的向上攀升,以高速鐵路奔馳的感受形容,似乎有那麼一點相同。

根據帳面數字顯示,750Li可於5.3秒完成起步加速0-100km/h過程。

由於極佳的車艙隔音,在750Li全力加速時會讓人有種猶如高速鐵路般綿延不絕的加速感受。


多次靜止加速衝刺、高速奔馳、高速再加速考驗,的確都難不倒此BMW於V型八缸的得意新作,對於407hp/5500rpm最大馬力與61.2kgm/1750rpm峰值扭力的數字,試車組一致認為的確有其水準,且此具V8引擎如同近年來BMW重反渦輪領域的作品特性般,不僅有著渦輪引擎該有的猛暴輸出,那線性的輸出感受更是值得稱許,相信對於許多曾體驗過的車主而言,若不刻意表示此渦輪引擎的身分,極有可能會誤認為其為大排氣量的NA汽油引擎!

身為當家V8動力旗艦,藉由雙渦輪增壓幫助,此4.4L汽油引擎可榨出407hp/5500rpm最大馬力與61.2kgm/1750rpm峰值扭力。

四段調整 充分對應

高達四段調整機制的動態避震控制系統,包含有Comfort、Normal、Sport、Sport +四段,而段段實際體驗,Comfort時懸吊阻尼調整至較軟階段,遭遇坑洞時可有效的消弭路面衝擊,車身上下的擺盪較無明顯,不過此時路面碎震依舊可於方向盤中感受出,並不會有不適感受,但能於此設定中感受出細膩的路面情形,展現出BMW特殊的底盤調校功力。調整至Normal階段,稍微減少了擺盪幅度,也可感受出阻尼的Q度加強,但於激烈操駕時車身的擺盪幅度依舊有著改進空間,此時就是Sport模式的出場之時,藉由硬調設定的阻尼,對於路面彈跳感受更為清楚,不過以台北縣市的路況而言,此般設定會有著些許不適,遭遇到較大的坑洞時所產生的跳動更讓人心疼,不過於此設定時於激烈操駕時,車身穩定性維持相當優異,四平八穩的通過彎道考驗,且在轉向系統的輔助下,750Li轉向靈活性猶如五系列般的出色,若沒有回頭看看那拉長的身軀,絕對難以察覺其超越五米的龐大身軀。


高達四段調整機制的動態避震控制系統,共有Comfort、Normal、Sport、Sport +四段調整機制,個別擁有明顯的設定取向,而Sport、Sport +的差異則取決於DSC的不同。

最高階的Sport +模式,其實與Sport相同,只不會調整至此模式時電腦會自行將DSC(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關閉,此時可允許較大的車身滑移情況出現,讓駕駛盡享750Li所帶來的操駕樂趣,不過於如果動態超過應有路線過於誇張,DTC(Dynamic Traction Control)依舊會加以接手,雖然DTC系統也可加以手動關閉,但危急情形時,電腦仍會加以介入控制車身。

整合式主動轉向系統於低速或高速時會進行前後輪異向與同向的轉動調整,提升低速靈活性與高速穩定性。

高達19吋的輪圈配置,也是提升操控性能的武器之一。

箇中韻味 稍有不同


於半日的試駕行程中,750Li藉由高科技的加持,構築了不俗的駕駛樂趣,尤其在此車身規格中,還可享有媲美中型房車的靈活動態,與源源不絕的飽滿力道、精準的轉向反應與多樣選擇的懸吊設定,但綜合多種路段體驗後,筆者卻認為過去七系列那相當沉穩、紮實的下盤穩定性,或許是受到大量的電子系統進駐後,於750Li上稍有變味,雖然對於此感受喜好因人而異,且新世代的750Li也可展現出令人滿意的四平八穩動態表現,但那相當細微的感受的確有些差異,且以筆墨難以形容。如果你有興趣一探究竟,試試750Li的改變是否合乎口味,來趟實際的試駕之旅,你應該懂得筆者的話中之意。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750:科技領航!BMW 750Li新思維‧新挑戰(乘客篇)
AUTONET記者:葉毓中(03/11/2009)

 
750Li具有長達3210mm的超長軸距,足足較前代增加了82mm,部分也反映在後座的乘坐空間上。
 

翹著二郎腿,還可以與前座保有極為寬敞的空間餘裕,是對於新世代750Li後座空間的第一感受。立基於長達3210mm的超長軸距,足足較前代增加了82mm,雖然並不一定全數反映在後座前後縱向空間上,但實際體驗,搭配上相當寬且深的後座椅設計,當乘客頭、背、臀、腿部貼緊座椅後,膝部與前座椅背還可享有相當大的空間(以筆者170cm的身高而論),相信以台灣消費者的平均身高而論,應該相當難找到挑剔騎空間表現的車主。


 
此般的後座縱深,相信可滿足絕大部分的後座買家。
 

空間寬敞,絕對僅是750Li的必備條件,也應是此級距車型的基本門檻,如何讓後座老闆們坐的舒適、還要坐的科技、坐的炫目,才是現今新世代旗艦房車的思考方向。此次所試駕的750Li車型中,配置的為獨立雙後座,因此座椅中具有主動式通風、加熱、椅背按摩等功能,不僅可讓乘客於各種天候環境中享有最愜意的乘坐溫度,還可為疲憊的身軀來點按摩調劑,人生至此,夫復合求!

或許對於我這「非潛力客戶」而言,750Li此般表現已足稱過癮,但對於諸多口味挑剔的後座買家,BMW原廠工程師當然不會僅有此般的禮遇規格,750Li除了座椅外,還將周邊必備的機能齊備,包含四區恆溫空調、側窗與後擋風玻璃的電動遮陽簾、絲絨腳踏墊、明亮的照明設備等,不過最引人注目的,當然就屬後座影音系統。

化妝鏡與照明設備,並具備空調頭頂出風口。


後座車窗與擋風玻璃皆具備電動遮陽簾設計。

後座iDrive的主動控制性

列為750Li標準配備的後座影音系統,包含有雙後座螢幕(建置於前座頭枕後)、DVD播放器、影音輸入端子與iDrive控制旋鈕,其中螢幕的開關控制、DVD播放器位於雙前座中央,後座乘客仍需起身向前控制,且螢幕的開關控制位置不夠顯眼,試車組許久方才找到,為一可改進空間;不過大面積的螢幕,除了可收看DVD所播出的影音內容外,最讓試車組推崇的,就是後座的iDrive控制功能,為讓後座老闆們能更輕鬆的設定車輛狀態與控制功能,後座也可藉由後座椅背翻下的中央扶手上之iDrive控制旋鈕,控制呈現於螢幕上的iDrive功能,且呈現的控制內容,更隨著螢幕面積放大而加大,讓後座老闆們更輕鬆的瀏覽選單,且還將功能簡化,有許多關於車輛設定的介面,為避免與駕駛衝突,並不在後座的iDrive控制介面中。

後座影音設備相對位置。

後座DVD控制介面與螢幕開啟按鈕。


安置於中央扶手上的後座獨享iDrive控制旋鈕,側邊則為座椅調整機制。

大面積的液晶螢幕,上頭所顯示的iDrive介面文字也隨之放大。

不過在試駕過程中,舉例而言,駕駛趁著紅燈停等之時使用著iDrive介面變換語言模式,而此時後座也可同步進行更改,便會發生有趣的衝突畫面,不過對於後座買家而言,前座駕駛可能使用主動性沒有如試車組來得自由,可能就不用考慮此問題點了。

難以挑剔的乘坐舒適感

優異的隔音,是乘坐後座極易感受出的優點,且當從前座換至後座,放下了雙手的方向盤後,僅由身體與座椅的接觸與750Li底盤與懸吊設定間溝通,一般而言於Comfort與Normal階段時,相對應於台灣的路況而言都是令人滿意的旅程,至於Sport以上的模式…別擔心,當老闆坐於後座時,不會有駕駛敢調整至前座戰鬥模式的勇氣的!


後廂空間受到造型影響,對於置放大型物品稍微受限;最下圖則顯示後尾廂蓋電動啟閉功能。

整體而言,要一一細數750Li後座配備,相信再幾段文字絕對必要,且你也不一定想要花時間全數欣賞完,而僅有半日的試駕行程中其實也不大允許試車組的我們,於後座體驗太多的享受配備;但對於實際的乘坐感受而言,相較於前代車型,藉由更進化的科技配備,展現出的平穩度有著小幅成長,且令人稱許的是,乘客們依舊可清楚的得知路況的起伏坑洞,但卻不會有任何的過大彈跳與不適感,配上幾乎可以一指搞定的所有電動配備,乘坐於750Li後座,絕對是愜意無比的,且此舒適等級,也足以足夠應付所有同級車的挑釁動作!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750:科技領航!BMW 750Li新思維‧新挑戰(科技篇)
AUTONET記者:葉毓中(03/12/2009)

 
新一代750Li搭載許多科技新物,其中以新一代iDrive的進步幅度最值得稱許。
 

其實於前幾篇的文章中,已有大致針對750Li所搭載的嶄新科技稍作介紹,包含底盤、後座具備的影音系統等,不過會在特別撰寫此篇報導內容,乃是由於AutoNet試車組對於750Li所搭載的新一代iDrive科技的進步幅度表肯定。


 
750Li搭載新一代iDrive介面,控台上的螢幕高達10.2吋。
 

iDrive的進步值得肯定

雖然於上一代七系列所搭載的全新車載資訊平台iDrive一問世,雖然於科技面表現上大獲進步,且在AUDI MMI、M-BENZ Command等同型態的系統相繼跟進後,肯定了BMW藉由iDrive所跨出的新一步;不過一開始問世後,iDrive雖然整合了大量的控制功能,但由於較不親切的使用介面,讓iDrive並未於消費者端累積優異的口碑,也因此BMW原廠工程師針對iDrive不斷進化與調整,而藉由多次的BMW車款試駕經驗,試車組也有著心路歷程的見證。

對於iDrive的進步幅度最深刻的一次感受,乃在於去年底小改款三系列的試駕中,藉由控台上8.8吋吋寬螢幕的輔助,搭配全新設計的呈現介面,一層一層開啟、搭配分割畫面與繁體中文語言選擇,透過小幅改進的旋鈕式控制鈕,使用者可以相當迅速的了解其功能的安排邏輯;而當此新一代iDrive系統搭載於750Li上之後,更將螢幕面積放大,擴展至10.2吋規格,所有介面一目了然;至於負責控制的整合式介面,以原有的整合四向按鍵的旋鈕為主,其旋轉、按壓、推送方式與電腦邏輯相同,操作心得十分容易上手,憑著直覺思考便可找尋到想要控制的功能介面,另外還增加了快捷功能鍵與功能書籤,其中快捷功能鍵乃為新增設計,可直接控制四個最常用的主功能表項目,包含CD音響、廣播、電話與導航等,且可設定八項功能快捷鍵來儲存所選擇的設定,如特定的CD、喜愛的電台或常撥出的電話號碼。


iDrive負責控制的整合式介面,以原有的整合四向按鍵的旋鈕為主,另外還增加了快捷功能鍵與功能書籤,其中快捷功能鍵乃為新增設計。

經過充分改良的新一代iDrive,操作介面十分具親和力,且具有繁體中文的語言列。

iDrive內所建置的導航系統,由於以繁體中文語言呈現,使用上相當便利,圖資判別性也不差,並可藉由分割式螢幕同時操作雙功能,如調整車輛設定與監看導航系統等;而當試車組欲了解750Li所搭載的新一代iDrive內所具備的所有功能時,讓我們發現了一相當有趣且實用的設計,每款車交付至車主手上時,其實都會有一本厚厚的車主使用手冊,但相信真有每頁每頁翻開閱讀的絕對極為少數,有鑑於此,新一代iDrive特地將車主使用手冊內的重要內容以「影像式」的模式呈現,透過繁體中文真人發聲介紹、清楚的影片輔助,輕鬆容易的了解750Li上搭載的重要配備與功能,可說是相當貼心的科技配備。

影片化的車主使用手冊,相當實用。

停車輔助功能


另外值得向車迷朋友介紹的,還有750Li所具備的車外攝影功能,基本擁有圖像式倒車顯影系統與路線建議功能,此外於視覺較難判斷的前輪附近也安置小型攝影機,駕駛可清楚的判斷前輪兩側的外在情形,雖然還不到如INFINITI EX350搭載的Around View Monitor 360環景顯影系統般可環顧四週,但在前後雷達測距與重點部份的影像輔助後,對於駕駛一輛車長超過五米的加長房車,便利性已有正面的輔助功能。

車側的攝影機可顯示前車輪兩旁的外部狀況。

以七系列所處的級距,並以現今車壇造車科技的發展腳步,全車滿佈的電子配備似乎已是必備趨勢,不過在此潮流中,如何於科技配備與實用性中作一完美平衡與溝通,方是以用車者思考的正確思維,而在750Li身上,所搭載的多樣電子配備中,藉由新一代iDrive的友善與強大整合,對於使用者相當具親和力,也展現出BMW一貫人性為主、科技為輔的造車思維。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750:科技領航!BMW 750Li新思維‧新挑戰(市場篇)
AUTONET記者:葉毓中(03/13/2009)

 
藉由750Li的體驗,我們見識到了新世代七系列的進化,但此進化後的優點是否可於車市中發酵?的確值得期待!
 

AutoNet試車組經歷了半天針對BMW新世代750Li的試駕體驗,整理一下腦海思緒,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與前一世代的進步幅度,第二,則為市場的競爭優勢。

自我比較

搜尋腦中對於上代七系列的試駕體驗,不知是否因為車頭與車尾的較均等比例,總覺得視覺效果來說較新一代更為放大,也有可能因習慣了的視覺感官,整體造型風格較易接受,但這無傷大雅,畢竟審美觀乃因人而異;而當進了車室內後,駕駛的手感的確新世代車型來得輕巧與輕鬆許多,靈活度媲美五系列規格車型,新世代的進步幅度值得肯定,不過反面思考,上代車型那較為重手、沉穩的駕駛感受,對於駕駛信心的提供有著相當助益,而兩者的喜好,選擇權就留給消費者。

而於搭載的車用輔助科技,以主要的iDrive而論,有著相當大的進步,此點於科技篇中已有清楚的解釋,但整體對於車主的使用便利性與親和力,相信除了試車組有著深刻感受外,一般消費者也可清楚發現。

總體而論,此世代七系列的進化,主要藉由科技的輔助,讓七系列變得更容易上手,且更富樂趣,此樂趣,除了原有的操控身手外,車載資訊平台與影音科技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考量台灣消費者口味,此面向的進步,對於銷售數字方面相信有著正面助益。

市場角度


以目前台灣車市中,七系列的對手相當清楚,以價格帶而論,幾乎清一色為歐系身分,與對手相較,七系列的優勢無疑為全新的產品力,且傲視同級的運動氣息,對於較年輕的後座買家們,將可形成不容小覷的購買誘因;不過反方向思考,新一代七系列那年輕化的設計語彙,對於較保守的消費族群而論,能否接受,則須等待市場音量而定。

以品牌形象而論,750Li所展現出的整體實力,與BMW一貫堅持的性能路線,有著高度呼應,對於BMW認同的消費者,對於750Li相信會有著協調的共鳴,且不僅如此,750Li對於後座買家的禮遇,也展現出原廠設計師欲溝通的面面俱到思維,那大氣的風格,依舊是許多後來的日系追兵短時間所難以企及的,因此從試車組角度出發,從750Li身上,我們看見了BMW於消費者間的溝通進步,也看到了BMW於自我堅持與市場表現間的拿捏平衡,接下來,就看主要對手如何接招,與消費者欣賞七系列的角度囉!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730d:獨家!BMW 730d、X5 M/X6 M年中、年底夾擊登台
AUTONET記者:葉毓中(04/10/2009)

 
BMW全新730d將於年中登台,創此級距之先河。
 

相信AutoNet的忠實讀者還記得,於去年7月之時BMW全新大七系列正式現身,當時除了已藉由台灣總代理汎德汽車所引進的740i與750i兩車型外,其實還有一730d柴油車款系。不過汎德汽車由於市場接受度考量,於七系列第一波豋場動作時並未同步引進,但根據AutoNet最新掌握的消息指出,今年年中730d就將正式登台!


 
全鋁合金六缸3.0升柴油引擎搭載於730d,最大馬力245hp∕峰值扭力55.06kgm的表現,為七系列柴油動力設定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全新BMW 730d車型,搭載著一具全鋁合金六缸3.0升柴油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245hp,與55.1kgm的峰值扭力,此般出色的表現,為七系列柴油動力設立了全新里程碑,且不單指動力輸出,在經濟節能方面,192g/km的CO2排放值與13.87km/l低油耗表現,更寫下BMW七系列最新低標準。

730d的問世,除了展現出BMW近年來於柴油動力的卓越成績外,而藉由著汎德汽車的即將引進,更可說開了此級距之先河,目前於台灣長達五米的旗艦車型中,除了VW Phaeton 3.0TDI車型外,並無柴油車型引進,但嚴格而論,BMW七系列與Phaeton於台灣車市之價格定位依舊有著一定差異,因此730d的登台,的確值得肯定汎德汽車的野心。

不過除了將於5月8日發表的全新Z4、年中的730d以外,其實汎德汽車還有另外的引進車單,也就是方發表不久的X5 M與X6 M,這史上最強悍的LSUV車型,登台時間預估為今年年底。

搭載著4.4L雙渦輪增壓V8引擎的X5 M與X6 M,具有高達555hp/6000rpm最大馬力,與69.13kgm/1500-5650rpm峰值扭力,且除了相當猛暴的動力輸出外,整體底盤、空力套件等也經過重新設定,年底問世後,絕對將撼動PORSCHE Cayenne Turbo S的地位。


BMW X5 M與X6 M也將於年底登台,高達555hp/69.1kgm的動力,將榮登台灣LSUV動力寶座。

除了上述全新車型外,汎德汽車今年是否還會有其他出人意料的全新車型登台?鎖定AutoNet,我們將為你持續關注!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760:王牌終現身!BMW 760i/760Li更探層峰極限
AUTONET記者:葉毓中(04/10/2009)

 
BMW 760i/760Li全新現身,成為品牌旗下的最新旗艦車款。
 

當全球車壇焦點皆關注在紐約車展時,德國兩大豪華品牌可是動作不斷,除了先前M-BENZ推出全新小改款S-Class之外,BMW也不甘示弱,推出大七的全新頂級車型—760i/760Li。


 
未來BMW 760i/760Li是否會引進台灣?我們將持續專注。
 

在760i/760Li尚未問世前,750i/750Li乃是車系中的王牌車型,但以其4.4L V8引擎的規格,要與其搭競爭對手一較高下,似乎還是稍嫌力有未逮,因此760i/760Li的問世,就是要讓其他競爭對手噤聲。

760i/760Li雖然基於新世代大七基礎上,但外觀上依舊有著不少辨別特徵,如四出式方形排氣尾管、車側的V12銘牌等。

760i/760Li的問世,最關心的莫過於其所搭載的全新6.0L V12引擎,更具備雙渦輪增壓系統,配上Double-VANOS雙可變汽門正時科技,使得最大馬力直上544hp/5250rpm水準,峰值扭力更可達76.5kgm/1500rpm,從此動力輸出數值可以發現,從低速開始,760i/760Li就將發揮出源源不絕的強悍動力!


760i/760Li搭載全新6.0L V12引擎,具備雙渦輪增壓系統,配上Double-VANOS雙可變汽門正時科技,使得最大馬力直上544hp/5250rpm水準,峰值扭力更可達76.5kgm/1500rpm。

760i/760Li除了搭載全新動力系統外,更創先例的導入全新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讓此強悍的V12動力能獲得更精準、更直接的動力傳輸,而此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除了具備四種齒輪設定外,還具有五個檔位設定。因此在嶄新的V12引擎與八速變速箱的絕佳配合下,760i可於4.6秒完成0-100km/h的加速過程,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性能霸氣。

760i/760Li更創先例的導入全新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

在BMW近幾年來所致力研究的EfficientDynamics科技發酵下,760i/760Li除了擁有空前的動力系統規格外,更兼顧了環保面的表現,此全新動力系統不僅通過歐盟五期排放法規標準,根據測試,760i/760Li更有著較前代車型改善約4.5%的油耗經濟性,平均油耗也可達7.8km/L的表現,雖然於此目標買家此並非所注重的賣點,但卻宣揚了但卻宣揚了BMW不分車型的EfficientDynamics科技貫徹堅持。

除了動力系統差異,其實760i/760Li與現有的750i車系科技配備差異不大,同樣具備可變阻尼控制的動態懸吊控制系統,在其氣壓懸吊的基礎上,後軸還具有自我平衡功能,讓後座的老闆們能時時維持在四平八穩的舒適旅程。

配備面當然也呼應更高的定位,再度加以進化,在嶄新的iDrive科技整合中,衛星導航系統、四區恆溫空調、附自動煞車功能的進階式定速巡航系統、車道偏離系統、具有Stop-&-Go功能的ACC主動車距保持系統、車側攝影系統等一應俱全。


車室內隔局延續全新大七設計。

身為最新旗艦車型,760i/760Li於許多細節更為講究。

位於C柱的車側氣簾。

位居旗艦身分的760i/760Li,在原先相當科技與奢華的基礎上,再往極限上探,未來正式導入市場後,必將將與M-BENZ S600L等對手展開一場激戰;至於台灣市場中,760i/760Li是否有可能引進,以過去動作而言,接單引進機會較高,但以目前750Li已達620萬的價格定位看來,760i/760Li如登台成功,極有可能飆破新台幣800萬大關!


短軸的760i與長軸的760Li於軸距上差了14mm。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730d:高級品牌挑戰消費者接受度:BMW 730d台灣正式發表
AUTONET記者:蔡致堅(06/01/2009)

過去台灣民眾對於柴油車的接受度相當低,主要原因是柴油引擎噪音、污染等問題,然而隨著技術與材質進步,柴油車的污染遠低於傳統汽油車,油耗表現更符合現代看緊荷包趨勢,而BMW 730d正式在台灣發表,一來是試探消費者的接受度,二來有意將柴油科技介紹給後座買家。



自從2009年正式引進第五代七系列的740i、740Li及750Li三款豪華旗艦以來,從3月開始交車至5月中銷售已突破150輛,至今仍有超過200張的訂單等待交車,呈現供不應求的熱賣盛況,使全新七系列整體銷售量遠超過其他品牌豪華房車。但面對環保節能,BMW以全面革新的引擎科技技術,致力於降低車輛能源消耗的研究,為了滿足頂級消費族群對新世代柴油動力旗艦的慾望,總代理汎德正式發表全新BMW 730d柴油旗艦。

屬於BMW 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六大策略之一的柴油動力技術,其低油耗經濟性、優異動力表現與低廢氣排放的引擎技術,一舉突破其他柴油引擎無法同時提昇馬力與扭力的瓶頸,使動力輸出向上提升,創造零遲滯的線性輸出,同時降低噪音與油耗,新730d幾近寂靜的引擎運作聲與安穩的行車體驗,證明BMW柴油引擎技術不僅實現環保節源概念,同時也締造柴油引擎技術另一巔峰表現。而成為第一部搭載BMW最新直六柴油引擎的730d,採用第三代共軌燃油噴射技術,讓新730d輕而易舉即可達到1800 bar的噴射壓力,同時配備高強度的矽/鋁合金曲軸箱,透過BMW智慧型輕量化結構技術,較上一代730d相比,新730d的車重重量約減少8公斤,車重的減輕不僅符合高效動力的策略原則,更能提昇車輛動態行駛的操控性與靈活性,成功打造新730d強大的動能輸出與極高的效能表現。


新730d最大馬力輸出可高達245hp馬力,在1750rpm時即可產生55.1kgm驚人的扭力輸出,0-100km/h加速僅需7.2秒;除了高轉速域和細膩無比的運轉特性之外,730d同樣兼顧省油經濟特性,與前代相比,新730d動力數據雖然增加了14hp,油耗卻減少10%,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數據,730d於市區道路油耗為每公升9.6公里,高速道路為16.03公里,平均油耗達12.8km/h,而歐盟測試成績更是每公升13.9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公里排放192公克,並超越同級Hybrid車。

全面放大的車身尺寸,使新730d擁有傲視同級距車款的寬敞車室空間,標準配備豪華無比的Fineline高光澤木飾板、Dakota真皮內裝,賦予新730d絕對尊榮的駕乘體驗享受;而同樣列為標準配備的雙前座舒適型電動座椅含記憶裝置、雙前座主動式通風含加熱功能座椅以及四區分離式恆溫空調系統,皆可依駕駛或乘客同的需求設定,提供新730d座艙最舒適的長途旅程享受。此外,第二代BMW繁體中文化iDrive系統、原廠3D立體中文衛星導航系統、高解析度10.2吋中央顯示螢幕、失壓續跑胎、圖像式自動泊車警示系統、倒車與車側攝影機等,也都是新730d的標準配備。

這回首次引進台灣市場的新BMW 730d,售價為新台幣396萬元,較最入門的740i足足少了44萬元,而扭力表現可是直逼760i的61.1kgm,油耗表現更是精省有餘,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低上不少,對於追求環保節能的買家來說,730d肯定是最佳選擇。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730d:高級品牌挑戰消費者接受度:BMW 730d啟動「藍鯨祈願計劃」
AUTONET記者:蔡致堅(06/01/2009)

每公里僅排放二氧化碳192公克的BMW 730d,與瀕臨絕種且是全世界最大生物的大藍鯨,兩者之間惠普出什麼樣的樂曲?一切都在「藍鯨祈願計劃」。



一向致力於環保的BMW,以深富前瞻性的BMW 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策略,著手研發多項降低車輛能源消耗的環保科技研究,致力提供車壇最創新淨化的動力選擇;擁有大器車身設計與渾厚動力表現的全新BMW 730d柴油旗艦車款,融合BMW 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科技,使全新730d擁有一般柴油車款無法比擬的靜謐操駕體驗之餘,其優異的經濟省油數據,甚至超越現今市面上的豪華油電混合車款,滿足極致駕駛樂趣與環保節能的雙重渴望。為了喚起國人對生態保育的重視,BMW總代理汎德贊助國家地理頻道「大藍鯨」影片,並共同發起「藍鯨祈願計畫」,捐贈專業教學影片及志工訓練課程予中華鯨豚協會,盼為國內的鯨豚保育盡一份心力。

名模隋棠應國家地理頻道與BMW總代理汎德公司的共同邀請擔任「藍鯨祈願計畫」的藍鯨大使,推廣藍鯨祈願計畫。平時就酷愛戶外活動的隋棠,對海洋保育工作的推廣也不遺餘力,希望透過活動的推廣,呼籲社會大眾一同來關懷台灣鯨豚的現況。

配合「大藍鯨」節目的播出,國家地理頻道與BMW總代理汎德共同推出「藍鯨祈願計畫」,鼓勵社會大眾主動、積極地參與保護鯨豚行動。凡於國家地理頻道的活動網頁上,投注藍鯨祈願卡,累積數量達到10000份(相當於目前藍鯨在地球上的數目),國家地理頻道即捐贈海洋生物保育影片及專業攝影課程予中華鯨豚協會,為國內的鯨豚保育盡一份心力。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李明華表示:「中華鯨豚協會集結了社會上關心鯨豚的人士,從事國內鯨豚資源調查及保育行動,並推動擱淺和傷病鯨豚之救援工作,也同時推廣鯨豚保育教育。不過,受限於經費及資源,大多數的志工無法接受專業的攝影訓練,拍攝鯨豚擱淺的經過及救援的過程因而受限;另外,由於預算的因素,協會也很難取得珍貴的教育影片來充實志工的專業知識。我們非常感謝國家地理頻與BMW總代理汎德所發起的藍鯨祈願計畫,這些資源將對台灣鯨豚的保育有非常大的幫助。」

即日起,只要上活動網頁www.natgeotv.com/BMW,就可以投下祈願卡為大藍鯨祈福,同時也為國內的鯨豚保育貢獻一己之力。「大藍鯨」節目將於 5月30日晚上10點於國家地理頻道首播。這部以HD高畫質攝影機拍攝的紀錄片亦將於同一天晚上9點於國家地理高畫質頻道播出,觀眾將體驗浩瀚海洋中大藍鯨高畫質影像帶來之前所未有的震撼。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七系列:M7幻滅?BMW七系列M-sports package謎底揭曉!
AUTONET記者:葉毓中(06/08/2009)

 
根據進一步的消息指出,目前正在測試積極測試的七系列非M7車款,而是專屬的M-sports package套件。
 

首先,要向車迷們抱歉,因為之前關於BMW M7可能現身的消息,根據進一步了解,可能又要讓性能車迷失望了…

根據更多的車輛測試間諜照片分析,此輛目前正積極展開道路測試的偽裝版七系列,缺乏現有BMW旗下M系家族的特徵,如車側的鰓形氣壩、全車的M字標誌等,初步排出了M7的可能;不過此輛七系列到底為何進行測試呢?

消息指出,這輛七系列所裝載的運動套件,乃是當前BMW針對旗下諸多車款皆提供的〝M-sports package〞運動化套件,車主只要透過加價選購的方式,就可讓自己的BMW愛車提升戰鬥氣勢與個性。BMW也針對七系列如法泡製,讓部分的熱血後座買家,也有機會可提升自己七系列的性能味。

關於七系列M-sports package消息,AutoNet將進一步的追蹤了解,如有任何風吹草動,甚至是M7的蹤影,我們絕對第一時間奉上…

冷日
(冷日)
Webmaster
  • 註冊日: 2008/2/19
  • 來自:
  • 發表數: 15771
[車訊]BMW 730d:BMW 730d「柴」大氣夠粗!
AUTONET記者:盧佛青(06/15/2009)

說起柴油車,我們任何一位台灣人,或許都沒有任何一位住在歐洲從來沒離開過歐羅巴次大陸的老先生來得更懂,二次大戰前賓士就已經首度在乘用車上搭載柴油引擎,歐洲市場目前有超過一半的掛牌新車是柴油車,我們在台灣卻還有許多人對於這歐洲人極度信賴,而且更認為其效率大幅超越成本更高耐用度卻需要時間考驗的油電混合動力,所以當今21世紀的歐洲汽車動力精髓,可以說非柴油車莫屬!



每次我只要一在親朋好友身邊提到柴油車,無非是「那不是貨車嗎?吵得要死,又臭又沒水準…」其實,去過歐洲旅遊洽公的人一定印象深刻,到處在路上跑的賓士計程車用柴油,低底盤公車用環保柴油,卻不容易在街上聞到許多長輩印象中那樣刺鼻的「老柴油味」,事實上現在台灣已經全面供應的環保柴油,完全依照的是歐規標準,而且在數年前政府終於開放的柴油自小客,就已經載明台灣的柴油油料與車輛動力系統的標準,必須跟著全球最嚴格的歐規法環保規範跑,連LeMans賽車場上都出現了搭載共軌柴油動力的賽車,那到底有什麼不好?




與其他七系列大致相同,但短軸搭配柴油動力真的是BMW在台灣高級車市的第一次!

其實,常常說什麼不好的人,都是從來就沒有接觸過「什麼」的人,有趣的是當我們提及柴油動力議題時,來自德國巴伐利亞這個在全球高級車壇如日中天的高級品牌BMW,雖然不是第一家導入柴油乘用車的品牌,也沒有大量運用柴油動力在賽車上,連引進台灣市場的腳步也不是最快的,但大家可別忘記在總代理汎德引進一年後,在台灣市場所販售的柴油動力比例,已經佔去每年在台販售BMW車款的三成!

所以見到汎德大動作引進730d,我不禁要站起來給他拍拍手….

儀表控台維持原本新一代大七系列的格局,除了轉速表與油料標示外沒有差距。

前助手席手套箱外蓋也包覆頂尖質感的拋光木質飾板....


...打開後內藏六片裝車用影音光碟機。

更有趣的是,不知各位看倌是否發現,其實在歐洲市場,同排氣量的汽油引擎車款與柴油車款相較,後者的售價通常會多出一成以上,這十足反應了柴油動力系統高成本的特性,因為每一具共軌柴油引擎都具備中冷器與渦輪增壓系統,加上對於汽缸本體的材質要求遠比汽油引擎更高,而且超越台灣網友們想像的是,目前每公升超級柴油在歐洲市場的單價,幾乎還要比98無鉛汽油更高,那歐洲人又不是傻子,為何為這樣鍾意柴油動力,原因不外乎:環保、節能,行駛每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就是主要的溫室氣體)遠比汽油車更低,而且每公升所能行駛里程也遠高於同排氣量汽油車款,在台灣市場上我們看到柴油車款幾乎與同排氣量汽油車相同的售價(部分品牌甚至略低),其實是原廠全力支持與刻意操作的成果,而在台灣超級柴油單價更遠低於98無鉛汽油,歐洲各大車廠其實是台灣為高成熟度市場(至少在柴油自小客領域遠高於日本),在東亞目前最成熟的環保柴油市場,除了台灣之外其實就剩下韓國與新加坡等地!

所以在台灣購買或使用柴油車,真的很划算,若與歐洲人目前的消費指數相比,更划算!

採用全線傳傳輸的排檔桿與手煞車,相信所有大七車主都已經十分適應。


前座中央扶手打開內藏收納空間與多項外接功能介面,還有手套箱鎖與行李廂開關設定。

多功能方向盤配置與其他大七車款相同。

總代理汎德在定價策略上,將730d報價訂在新台幣四百萬以內,除了挑戰台灣頂級大車買家的接受度之外,取代昔日汽油入門款的意味也頗為濃厚,不過我覺得也無須太擔心,以過去這段時間汎德在台灣推展BMW柴油動力的成果看來,我覺得在目前這種所謂知識經濟時代,加上台灣基本上國際化程度還算高的情況下,730d的銷售若超過預期,相信其他品牌也會逐步跟進。

德系高級車的頭燈與車外照明開關。


方向盤左側為定速控制與行車電腦操作介面選擇。

方向盤右側為音響與車用行動通訊系統操作介面。

其實對我們來說,在台灣要試駕到所謂「短軸大車」的機率愈來愈低,因為這類產品多半定位於後座導向,所以在台灣所謂歐日主流品牌幾乎引進的比例均以長軸款為主,像這樣短軸搭柴油的組合,也成為台灣頂級大車市場的第一遭!

駕駛座多項電動調整位於椅墊外側...

....連椅墊長度關乎腿部前方支撐的功能都可以調整!


新大七門內開啟與拉回手把的設計,堪稱是工業設計的典範。

所以這對我來說,還是極具參考價值,我們也比較能夠以所謂「自駕型」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待,不過雖然是短軸車,第一眼見到730d的時候,其實」跟首度見到這一代大七長軸時沒有太大的差異,若不稍加注意其較長軸款短的後車門長度,其實要一眼分辨出對一般人來說並不是那樣容易,但整體的比例依舊忠實地傳遞了當今BMW品牌的家族風格。

既然是短軸款,我們也要比較一下尺碼與配置方面的差異,當然數據我不想多提,實際上應該這樣說,若以一名身高175cm的成年男性來作為參考主體的話,坐進短軸款的後座依舊可以感受到寬裕程度,差別就在於不像長軸款可以完全舒展地翹著二郎腿,這一點還是有一些差異的,另外雖然同樣具備後座專用的左右分區控制恆溫空調系統與操作介面(同樣位於二張前座椅中央面向後方的位置)不過原本後座中央扶手的部分,就沒有像長軸款有專屬的影音系統與iDrive控制介面,在這輛730d車上取代的是可收納雙飲料架與隱藏式的置物空間。



雖然是短軸車款,但身高175cm的成年男子在後座依舊擁有寬敞的乘坐空間。

但其他部分其實差異不大。

當然,既然試的是柴油車款,對於這樣一輛報價接近新台幣四百萬元的豪華頂級房車,我們更專注於其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表現,基本上引擎怠速運轉的情況下,絕對可以感受到BMW在柴油動力方面的卓越功力,因為在車室內基本上還是無法分辨出差異,我的意思是說,這款柴油房車怠速時真的跟汽油款一樣安靜,完全沒有傳統許多人以訛傳訛的嘈雜聲響,在一般市區行駛情況下,輕踩油門絕對可以感受到柴油動力扭力超大的優點,也因為如此在都會型態的行車狀況下要超車換道其實連降檔都不需要,因為在低轉速就可以隨時加速,而寬廣的扭力高原輸出更完全不是同排氣量的汽油引擎可以比擬。


儘管是短軸車款,這輛730d還是將後座獨立調整空調介面列為標準配備。


後座中央扶手整合收納空間與雙飲料架。

隨著我們向郊區的路上走,路上的車愈來愈少,當然我也不可能放棄大好機會,在一路蜿蜒向上的山道上,對一般駕駛人來說僅需略為加深踩踏油門踏板的深度,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動力由後輪「推」著往上走的感受,在上坡路段感受尤其明顯,在同排氣量汽油車款遇上較陡彎的上坡必須降檔的同時,對於這輛五米柴油大車來說,真的只有四個字:輕輕鬆鬆!

除了後座中央空調出風口外,在B柱上也另配置專屬出風口,對後座乘客的禮遇沒有改變!

後座恆溫空調也提供左右獨立控溫功能。



駕駛這輛730d柴油大車,更有趣的是一點都沒有壓力,沒有那種開著大車無從掌握的感覺,這當然承襲了BMW大車一樣的堅持,必須擁有與小一號尺碼中型運動豪華房車同樣的靈活程度,這一點730d毫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達成,而且完全不勉強。

進化版的iDrive控制介面,具備以按鍵直接進入功能選單的功能。

















車頭兩側攝影機與倒車影像輔助系統的開關就在線傳手煞車開關旁。

底盤懸吊行車模式設定介面在排檔座旁。





行李廂具備電動啟閉控制。

行李廂也具備收納空間。

有趣的是,BMW再製造柴油動力的思維上,希望可以讓車輛在中高轉速領域,擁有比美汽油車款的表現,這一點我在試駕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也體驗到,應該是說,我駕駛這輛大車,其實比較像是一輛具備超強扭力的汽油動力車款,而在加速過程中雖然不像是性能跑車一般有「彈射」感,當然是因為產品定位的關係,在穩中求快才是這輛大車的目的與責任。



所以在這輛730d上,柴油動力完美地補足了小排氣量(相對於大車來說….)的弱勢,尤其在中低轉速市區行車時感受尤深,當然一上山這樣的特性與優點又特別被放大出來,所以力道雖非雄渾,但總能以百分之百非常BMW的方式呈現,卻增添了些許穩重與踏實感,而且別忘了其油耗表現更創下同級大車的新紀錄,在此同時也成為同級大車對手中,行駛每公里排放二氧化碳最低的車款….所以,我們真的需要油電車嗎?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 |



Powered by XOOPS 2.0 © 2001-2008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