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文章發表回應
發表限制: 非會員 可以發表
November 15, 2010 by 鍾小松
Filed under 海外試車, 試車報告
人生就是充滿驚喜,正當我在Studio埋頭炮製動畫的時候,電話突然響起。
「喂,Automomo。」
「喂,小松,我係寶馬的Irene,我想邀請你到上海參加我們寶馬的試車活動。」
Irene爽朗的聲音,像燦爛陽光,把昏黃的剪片室變得陽光普照。
「Irene多謝你,但我要check check schedule。轉頭回覆!」
陽光打來,怎能抗拒,更何況,今次的目的地,是上海國際賽車場,主角更是M3。M3配F1賽車場,就像午餐肉加雞蛋的公仔麵,不能抗拒!幸運地,我竟然可以在密密麻麻工作中,騰出一道空隙,讓陽光滲進來。
今次寶馬車廠在中國上海賽車場舉行M Experience,是繼本年三月在珠海賽車場之後的第二次活動,目的是令M跑車的車主和寶馬汽車代理要員,深入了解M Power,同時學習高級駕駛技術,發揮M系汽車的性能,更有機會試駕最新X5 M和X6 M。

寶馬提供M3 E90、E92和E93供學員上堂實習用。

同學:調校座位,首個位置是甚麼?
高級駕駛從基本入手
許多駕駛者愛開快車,但不明白為何要開快,更不知道如何安全地快。若然只盲目追求速度,不依循駕駛的基本法則,最終只會碰釘,輕則小意外,大則車毁人亡,而最無辜是車上乘客和途人。
我深信,只要車主參加M Experience駕駛課程,並在賽道上實淺,便能充份掌握駕駛技巧,矯正錯誤駕駛態度,日常駕駛就更安全。

激劈M3後,完全同意M3就是Born to race!
在賽道上駕駛,講求不單是速度,還要安全,如何又快又安全?導師Fritz教大家先從座位調校著手。
正確的駕駛座姿,是手部握著軚盤和腳掌踏盡制動時,還有微曲,因為如果手腳太直,若然遇上緊急情況,便不能發力去操控車子,而且,萬一意外真的發生,雙腳屈曲,可避免撞擊力直接傳上脊骨,減低受傷程度。
調校座位,先從高度著手。寶馬座椅的高度調校,不是垂直升降的,會向前後稍微移動。調好高度後,才調校前後,然後是背墊,最後,也是最要的頭枕了。頭枕必需配合頭部的高度和緊貼頭部,避免二者中間留有空隙。當後面有車撞上來,頭枕便能發揮支持作用,減低頸骨受傷機會。至於軚盤又如何把握?9點和3點位是最佳位置,軚上還設有凹位,方便拇指卡著,容易發力。
入彎的四個重點
跟著,Fritz教我們如何入彎。賽車最講求線位,一個彎,只有一條最完美的行車線,這條線也是最高速,若然你不依著這條線行走,例如過早brake或者太遲brake,結果只有兩個,一是入到彎,但要修正,結果失去時間;二是入不到彎,飛出賽道。所以我們首要認識入彎的四大要點。一)制動點 (braking point),二)入彎點 (turn in point),三)彎心 (apex),四)出彎點 (Exit point)。

同學,若入彎點的車速是100km/h,Apex的車速是多少?
入彎沒有秘技,但有口訣,慢入快出。入彎車速,會因應車子規格而有異,好像輪胎和車重,還有當時環境等因素,但極限在那裏?就要靠經驗了。不過失控前,駕駛者通常會感受到車子傳來的understeer警號。

導師Fritz,表情豐富,吸引學員專心聆聽。
別讓understeer出現
輪胎的功用,是透過與地面接觸時的磨擦力,令車子加速和轉向,但摩擦力是有極限的,超越後輪胎便會打滑,直至車速下降至可抓回摩擦力的水平,車子便可重拾軌跡。我們常聽見「飄移」一詞,其實美化得太多了,它真實名稱叫「失控」。

導師引領學員熟習賽道每一個彎,並透過對講機旁述,學員可獲得即時指導,相當有用。
失控搖頭擺尾,看似很酷,但在賽道上,這是最慢的,所以,賽車手必需充份掌握最佳入彎速度,然後才能保持速度繞過彎角。譬如說,若入彎最高速度是100km/h,彎心的速度也是100km/h。相反,若超過100km/h入彎,若速度超越了摩擦力所能承受範圍,便會出現understeer,你會感受到軚盤變得輕浮,車子不聽命入彎,然後推頭失控,但我如何預知understeer出現?通常輪胎會發出聲嘶力竭的呼叫聲,這就是車子給你最大的警報,好像大叫我要失控了!要是你不收油減速,便會直飛出賽道外。輕微的understeer,你還可以減速來重拾抓著力,但你已錯失了最高速的入彎線位了,所以,要快,就別讓understeer出現。
各位學員,緊記四字,慢入快出。